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教师不是万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家长以此苛求教师,是可恶的;如果学校以此评价教师,是可悲的;如果教师以此追求完美,是可敬的。[诠释]谁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道理上说也许没错,但在实践中受到教师自身经验、智慧、灵感、激情以及教育对象等多方面制约。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教师追求完美,也不能成为教师轻易放弃的理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教育家陈鹤琴,其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这只是教育者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但问题是,个别领导把这句话当成教训教师的绝对真理,不  相似文献   

2.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许多人认为,教师只要能够胜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教好其他孩子,也一定能够教好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的孩子一般也是优秀的。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能教出成百上千的优秀学生,却不一定能教好自己的孩子;许多校长能够管理好几百几千名学生,却不一定能够管好自己的孩子。个别教师教育别人  相似文献   

4.
正常常在思考:何谓"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承担"教"和"育"的职责?从字面理解:教,即传授知识;育,即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导和训练学生。换言之,教,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育,则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这里,"育"的内容,又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学校的道德教育,被认为是班主任、语文老师或品  相似文献   

5.
每次去学校听课后的点评中,似乎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教材挖掘的不深刻,编写意图理解不到位",更有甚者道:"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弄不明白,对学生太不负责任了"。乍一听还似乎有道理,但细分析却不是那么回事了。这里我们不得不发问,是我们的教师真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活教",就是要把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教活"是教学的目标。"活教"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要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才能高效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7.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晓辉 《中国教师》2011,(Z1):146-147
<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却是间接的,它不仅要以人的"教"为中介,并且必须以学习者的"学"为中介。教育的作用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才能实现。如果学生不学,教师教得再好都是徒劳。许多教师致力于"教会"学生,"教会"的提法被普遍应用,其实教师是"教不会"学生的,只能是"教学生学会"。所以"教—会"应该改成"教—学—会"。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区之一: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要求当前,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往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了;学生则像泄了"气"一样,学习放松了,作业减少了,有的班级几天才布置一次作业。都说现在搞素质教育了,教师可松口气,学生可"自由"了。似乎素质就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要求。这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大认识误区。笔者认为,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缺乏正确的理解。当前学校实施素…  相似文献   

11.
<正>"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经常引起我深刻的思考。是啊,当我们把这句话的真谛真正理解的时候,我们似乎再也没有理由说,这孩子太笨了。如何让孩子由"被动学"甚至是"不学"变为"主动学",在这里我依然想提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时刻感受到旅途的快乐。一、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枯燥无味"为"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  相似文献   

13.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学生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学生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确实,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最多不过是十几年,然而学生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工作、学习、生活,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最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这一落脚点上,但似乎很少有人考虑它的逆命题,即"为了不需要教",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教?否则,  相似文献   

16.
<正> 和谐管理、人本管理是当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关注的话题。在很多学校,校长只要强调制度管理,一些教师就会提出管理要人本、和谐的质疑。于是,一些校长为了赢得人气,没了原则,似乎只要教师的要求有求必应,多给教师奖励,就是人本管理、和谐管理,学校工作就能开展得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已是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但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教师之"教"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热爱教育事业、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本、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能引导学生自学则是教师之"教"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一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学生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学生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结果一年之后,这  相似文献   

19.
严阳 《生活教育》2013,(3):38-39
作为教师,恐怕很少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对于这样的观点,能够接受的并不多,尤其是我们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老师:因为如此,就等于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我们的老师是万能的?或者说,只要是我们的学生中出现了"次品"、"废品"之类,责任全在老师的身上?这样的说法一方面太过绝对化,另一方面,也给我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的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1.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2.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两提高(1.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