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莉 《新闻界》2012,(15):58-61,71
在中国三十多年的传媒体制改革过程中,相对于报业的改革先行,广电传媒更多扮演"搭便车者"的角色。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角度切入,探讨了中国广电传媒改革"搭便车者"角色扮演的成因。广电传媒改革的"搭便车"行为也是广电传媒自身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羊森 《新闻知识》2012,(12):23-24,27
公共领域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而以公共性、平台性、导引性、平衡性、原则性为特征的新闻传媒,要成为公共领域的"建设者",而不是"践踏者",信仰、反思、原则、制度、批判、教育、文化等七点维度之思是可以探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媒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纸质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激烈竞争。近些年来,传统纸质媒体以深度报道作为扩大影响力的有力武器,着力做好深度报道。如《南方周末》一贯坚持的以深度报道为主打的办报理念,《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解放日报》的"特别报道"等深度报道,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当下,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增强深度报道的吸引力,已经成为各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的特殊属性造就了一支为人作嫁的队伍。他们不能像记者那样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一展才华,风光无限。他们站在记者的背后,默默地耕耘,把各种新闻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及时、准确地奉献给受众。编辑,尤其是夜班编辑——这支“为人作嫁”的队伍已是新闻从业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激烈的传媒竞争,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军。特别是在最古老的传媒报纸行当中,随着新闻版面的增加,当日新闻报道量的加大,许多报纸的夜班编辑人数已占到“为人作嫁”者  相似文献   

5.
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媒体间的竞争,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使传统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以颠覆传统技术为先导的传媒大革命,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迅速蔓延开来,纸质媒体寒冬论、拐点论、冰河期的断言接踵而来。那么在这场传媒大革命中,我们纸质媒体应如何克服出版时间、  相似文献   

6.
许岚 《出版参考》2013,(10):32-33
"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家电领域,是一个技术性名词,被应用到出版领域并引起重视,始于2009年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对其进行的定义:"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该定义出现后不久,"纸质出版将为数字化出版所替代"的提法出现在各大媒体。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大英百科全书》等传媒巨头相继宣布关闭其纸媒业务。纸质出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批高校正以"共建"方式重构、调整、更新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应对全媒体语境下传媒环境复杂化、传媒技术更新、传媒生产变迁以及媒介用户成熟等对高等传媒教育带来的挑战。"校政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校政企共建"等办学模式,将传媒主管部门、传媒业界纳入高等传媒教育体系,开拓了学校教育的视野,延展了传媒教育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教育与业界的对接,是我国高等传媒教育在全媒体时代的积极探索,反映了传媒技术发展与传媒生产变迁对高等传媒教育提出的新诉求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9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一论断,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告诫国人:改革开放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深度运用先进技术之路,就是赢者之路。传媒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即专指运用到传播媒介领域内的信息技术。自人类诞生以来曾被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六大类:语言传媒、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传媒等。同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相适应,传媒技术也有六大类:人类肌体形成的天然性传媒"技术"、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广播技术、电视广播技术、互联网传媒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思维是万物之灵——人类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一些现象或问题所作的思考。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类心智运动的过程,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实际,未来传媒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体系战略,它主要是由传媒绿水青山发展战略、传媒经济理论发展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战略构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三网融合逐渐拉开了序幕,新兴传媒工具的出现,直接对以报纸为典型代表的纸质传媒工具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早已在发达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的报纸传媒产业,在我国也逐渐开始面临着被市场彻底淘汰的风险,换言之,纸质报纸在传媒行业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如何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寻找纸质媒体新的发展机遇,是一个值得广大学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普天  程樯 《现代传播》2024,(1):113-120
“主体性”表述和“他者性”对话是艺术创作的两种理念,前者倾向于个人化单向度的表达行为,后者则依托“他者性”,期待与受众展开积极交流。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等要素的共时、历时发展推动着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分流,同时也触发着创作理念由“主体性”表述向“他者性”对话的明确让渡。“他者性”的对话理念是在立足自身、尊重不同的基础上与他者达成“美于和”状态的创新理念,该理念的赓续动态运用为本土传媒艺术创作打破地缘与时间的钳制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纸质媒体_的强势地位被一个外来的"闯入者"所动摇,这个"闯入者"就是网络媒体. 纸质媒体在强势了近百年后,被这个媒体"幽灵"搅得天翻地覆.传媒人惊慌失措过,也曾悲观过,君不见,在2009年美国报业倒闭潮中,有着159年历史的纽约时报也不得不抵押其位于曼哈顿的总部大楼,以换取银行的贷款,它还裁减了其编辑部总人数8%的100名雇员.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家电领域,是一个技术性名词,被应用到出版领域并引起重视,始于2009年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对其进行的定义:"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该定义出现后不久,"纸质出版将为数字化出版所替代"的提法出现在各大媒体.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大英百科全书》等传媒巨头相继宣布关闭其纸媒业务.纸质出版的未来一时间颇受担忧.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首发优势遗失殆尽,播报的新闻报道因被新媒体抢先发布而成了"旧闻"。为应对冲击,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但这些"官微"和"传媒"又造成了互博的尴尬局面,如何在"官微"和"传媒"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双赢,是新闻人需要正视的问题。本文以电视媒体为例,剖析了"官微"和"传媒"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和谐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4.
传媒产业化催生了“受众即消费者或市场”的受众观念,这一观念反映了传媒活动和受众消费行为的某些特点,但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传媒公共服务使命的泯灭和利润取向的张扬。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观念背离了我国目前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对传媒角色和传播内容的时代要求。本文认为,消费者的受众观念本质上是“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  相似文献   

15.
时下,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的新兴媒体,以其传播渠道的多样、时间上的快捷和内容的丰富,正在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处于传媒变革的漩涡之中,纸质媒体也在不断地寻求突破。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闯出新路,实现凤凰涅?笔者认为,纸媒的副刊其实完全可以进一步精心打造,让其成为留住受众的一个法宝。副刊"姓"什么  相似文献   

16.
舒洪磊 《东南传播》2020,(1):107-112
本文对《贵州都市报》近十年有关"背篼"相关报道进行搜集与分析,该报以不向命运屈服的尽职者、讨生活的弱势者、游离的越轨者为主要的报道框架。由分析三种媒介框架所呈现出的三种媒介形象、供稿主体来源,发现"背篼"群体在该报上话语权严重缺失,"背篼"所呈现的三类形象全是以"他者"的口吻和眼光表征出来的。通过对"背篼"媒介形象的分析窥见弱势群体在传媒中媒介话语与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弱势群体在传媒话语中呈现出明显的被表征的"他者"形象,媒体加强深度报道以及赋予弱势群体话语权是消除表征差异最好的方式,这需要政府的赋能与媒介的赋权,才能重构受众眼中客观的弱势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张鹏飞 《新闻界》2009,(1):129-130
新闻传播和传媒者所面对的受众是被教育和引导者,更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尊重和理解的服务对象.既教育、引导、鼓舞、鞭策人,又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新闻工作者惟有切实如此实施才是真正地把人放到了"本"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8.
方立明 《新闻实践》2013,(10):27-30
核心阅读:当今世界,传媒产业正处于大调整大融合大发展的阶段,包括纸质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进入发展成熟期,整个传媒生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内报业"报网融合战略"、"数字化战略"、"全媒体战略"等转型思路日新月异,从单纯的新闻网站到论坛、博客,从电子阅读器到手机报、iPad终端,从微信、微博到大数据,媒体业态不断变换,但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促使报业成功脱胎换骨、能让大家找到前进方向的案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新闻传媒多样化、分众化的新态势下,报道时效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即:重大突发事件和独家新闻极不容易被一家或几家传媒完全垄断;在新闻素材共有的状态下,要求"打第一枪"非常难以做到。面对新闻"首发权"旁落的情况下,如何弥补拼抢时效难以"上位"留下的遗憾?本文试结合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3,(22):23-26
<正>什么是"媒介审判"?即犯罪嫌疑人尚未经法院判决是否有罪,传媒已经在报道或评论中对其定罪,或传媒对嫌犯在法庭的辩护作倾向性的评论,作出定罪的判断。这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职业规范的。但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的传媒不是一个社会行业,而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没有这样的职业意识。现在传媒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由于新闻传播业已经被视为一个行业,当时的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在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上向传媒提出了"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