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成长记录册是在上海二期课程改革后提出的,旨在完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纸笔测验上,更应该注重全面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成绩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记录册作为学生评价的载体,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笔者对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记录册作为学生学业报告的载体,提供的信息不充分、不详细、不对称,仍存在优化的空间。因此,通过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与国外学生学业报告卡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都极大地关注着成长记录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优势与不足,并阐述了发展性学生综合评价工具--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创建理念与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都极大地关注着成长记录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优势与不足,并阐述了发展性学生综合评价工具——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创建理念与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上海市教委提出建立与完善本市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来,适应二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版<上海市中小学成长记录册>(以下简称<记录册>)的实施,就成为学生素质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参照标志,使科学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可能,也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招生择优创造了条件.与之同时,在试行推广"成长记录"的过程中也发现,围绕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成长记录"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反馈等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成长记录"与学科结合以及对待评价主客体与评价环境等协调关系的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关注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下一阶段<记录册>的试行推广工作,也必将促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邓喆 《上海教育》2006,(5B):47-47
学生评价是学校课程评价的核心,是学校课程评价关注的焦点,我校在课改实践中,以《成长记录册》为抓手,进行小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6.
探索一 《学生成长记录册》出台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来正在试行的《中小学生评价手册》已不能适应学业管理与评价改革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的弊端有四个方面:一是在学业评价标准上,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在学  相似文献   

7.
从新课程的要求来说,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评价内容和主体的多元,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是大家努力的目标。我校以《成长记录册》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自提出之日便成了教育革新的导向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构建、教学变革、评价转向是当前研究的三大主题。核心素养评价的应然路径包括“优化课程教学、厘清评价理念、细化评价指标、构建普适范式、合理呈用结果、夯实外境平台”。学生评价与成长记录册集“教育导向、评程可视、过程馈结、成长展析、成长咨询、元评完善”于一体,是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路径。记录册让核心素养评价“有方向、有过程、有反馈、有改进,有实现”。其设计包括“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框架设计、三大板块搭建、细化项目操作”几大内容,使用上要关注“谁来填、何时填、怎么填、填后做”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把课堂记录册作为一种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不仅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客观的资料档案,而且能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我国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震撼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改革强烈呼唤着教师的课程意识,急需广大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将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