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传叶 《江苏教育》2012,(Z1):30-31
作品简介:《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他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是一部值得注意的作品,它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尤其对《红楼梦》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的艺术经验应予以研究。《金瓶梅》的业绩和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是一部独创性的作品,作者笑笑生摒弃了前人的老路,大胆地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细胞进行解剖透视,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中后期横空出世的一部"奇书",是中国世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作品中市井人物所讲的笑话,一方面折射出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瓶梅词话》作为世情小说的本色。同时,它在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故事编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部历史著作,考察其故事情节所占用的历史时间,原本是用不着编年的。本文这样做,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词话》继承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叙事清晰,其中所写的故事,除少量采用补叙交代外,大部分是按照自然的时间流程即顺叙的形式叙述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编年的可能。另一方面,国内外已有学者对《词话》中的若干情节,与明代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其所有作品中唯一被普遍接纳、研究和演绎的一部,颇有经典效应。而以往的研究在方法和见解上失之陈旧,因此仍有梳理和研讨的必要。关于“境界”说。提出“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最大理论贡献。《人间词话》第1-9则,末刊稿第14、15、20则,附录第16、28则,都是对“境界”的理论阐释。对此,《人间词话》包蕴了若干对理论范畴,其中有相对立者:造境/写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理想(浪漫主义)/写实(现实主义);客观之诗人/主观之诗人;政治家之眼/诗人之眼;诗人之境/常人之…  相似文献   

6.
被访人:孙克强(1957-),男,河南开封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有《唐宋人词话》、《词学论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清代词学》等多部词学专著,另外还发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历代词人考略>作者考辨》、《<词统源流>等四部词话伪书考》等数十篇词学论文。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话考述》。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学十大经典名著之一的《人间词话》,同时也是王国维最重要的一部词学著作。《人间词话》在传统词话形式的基础上,加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构建一种更为严密的词学逻辑体系,在整个中国词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人间词话》不但以传统词话的形式阐述唐宋词,而且引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采用严密的逻辑体系对唐宋词进行整合,这对唐宋词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金瓶梅词话》的“被”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明代中叶的白话小说《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近代汉语研究的宝贵料库。它的成书在近代汉语中由于是较靠后的作品,因而对它的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词话》的“被”字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被动句式。全书共448例。本文拟就“被”字式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以及语法作用作一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词话》是一部描写世俗生活的巨著,既有现实主义描写,又充满了因果轮回、天命观念的唯心主义思想痕迹。其中功能型人物僧、道、术士在文中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学功能,对构建框架、情节展开、人物塑造及作品创作意图的阐释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引《金瓶梅词话》虽然是一部自话长篇小说,但是读懂读通并不容易。香港学者马力先生在《评梅节点校本<金瓶梅词话>》中说到:“大陆研究《金瓶梅》的学者王汝梅也承认,《金瓶梅词话》‘有很多句子、词语尚读不懂、读不通’。”(《明报月刊》1988年3月号)他引述的这句话是我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说的。我深感读《金瓶梅》之难。概言之,读《金瓶梅》之难有三:  相似文献   

11.
论《金瓶梅词话》的“乞”字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瓶梅词话》①(以下简称《词话》)是产生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部文学巨著。该书人物形象突出,细节描写真实、生动,语言优美且富于性格化,这些特点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等影响甚大,是继《水浒传》、《西游记》等之后不可多得的古白话小说佳作,为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可贵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介词的“和”“同”表示“共同、协同”、“对象”等,是一类。“替”表示“动机·目的”,是另一类。这两类介词互相排斥,不能互换使用。然而,近代汉语里并不如此。本文把近代汉语这两类介词的特殊用法归纳为五小类,逐一考察它们在五部明清时代的白话小说里的分布情况。有些介词,《儒林外史》中有较多的互换使用现象,其他作品则稀少。但值得注意的是《金瓶梅词话》第53回至57回的介词与《儒林外史》一样,有较多的特殊用法。还有与《水浒传》重复部分中,《金瓶梅词话》对此种特殊用法大都作了修改。本文提出一个看法:《金瓶梅词话》原作者并不深谙这种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自明代万历年间问世以来,差不多各个时代都将它列为“禁书”,或认为作者“功德无量”,是宣扬因果报应,或认为是“坏人心术”的“诲人淫作”。解放后,虽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作品或是一部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可是立即遭到反  相似文献   

14.
重叠是汉语中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金瓶梅词话》作为明代晚期一部白话小说,内中大量运用动词的重叠形式。文章分析比较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双音动词重叠形式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这四种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刘辛 《文教资料》2014,(24):9-11
本文在选取因果关系角度的国→家→人的情节结构动力整体框架层面和人物动力角度的具体情节结构动力层面对《金瓶梅词话》作品背后蕴藏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金瓶梅词话》的叙事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在英雄传奇、神魔小说盛行之时,《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将目光投向人,以人为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描写普通人的饮食起居,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创举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化殿堂。虽然《金瓶梅词话》不乏污秽糟粕之处,但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17.
韩洪波 《文教资料》2020,(7):26-27,60
词文是词话的前身,现存《季布骂阵词文》一种;宋代词话十六种,属广义层面的词话,《也是园书目》著录;元代词话遗迹保存在元杂剧当中,数量众多,体现说唱与戏剧的融合;明代词话四种,其中成化刊本十三种,艺术形式最典型;清代词话一种,即《梧桐影词话》,已经演变为长篇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中每个章回的首尾常有一些程式化的言语。如“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这些程式化的言语常用来表示情节的过渡,交代故事的背景,提起下文的悬念等,在中长篇小说中有一定的作用。《金瓶梅词话》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作品,在其文学语言上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其中之一便是它的众多的程式化言语,或用现代说法,即“套话”。研究“词话”中的“套话”,将有助于弄清词话的特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但在写"明"时作者往往选择明代不止一朝独有的事件,例如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或不止一朝独有的人物,例如"张龙"等来安排情节,表面上模棱两可,使人捉摸不定,但在关键处作品是有严格界定的。我们在明白了《金瓶梅》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后,又结合明代最原始真实的史料《明实录》,即可判定《金瓶梅词话》中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指的是正德、嘉靖时期而绝不是万历时期,进而证实《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词兴于唐,盛于两宋,而衰于元明,至清号称中兴,蔚成大观.清人对词学理论的兴趣和成就,不但越过元明,也超乎两宋,唐圭璋《词话丛编》,集词话八十五部,其中属清人所作的就有六十八部之多,占全书的五分之四.但是影响当日词坛的,主要还不是这些词话之作,而是流布很广的名家选本.自萧统的《昭明文选》问世以来,中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