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7,(9):95-100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信息化形式,正在悄然改变着我国学校的教与学。然而,目前欠发达地区中等学校的微课使用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着微课教学的应用和发展。因此,以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梅县区中等学校为基础样本,对微课使用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希冀对梅县区乃至欠发达地区中等学校开展微课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被逐渐运用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小学体育正在尝试着运用微课,通过微课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微课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阐述,明确了微课教学的优点和阻碍因素,从而提出具体的微课教学的应用策略。同时,从了解学生需求、结合课程内容、制作培训和正式制作等方面,详细说明了体育微课视频制作的具体流程,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这些新技术也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中。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形式不断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教育方面也刮起了"微"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形式,将需要讲解的重点内容以微视频的"微课"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侧重于引导学生思考重难点,帮助学生处理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教育形势而言,微课属于一种新型的形式,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阐述了"微课"的含义和主要特点,以及怎样将微课有效地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66):150-15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并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地拓展,并延伸到了教育系统,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微课"应运而生。"微课"在教学工作中的使用,是中国现代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微课"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的生活伴随微博、微信逐渐步入"微"时代,"微课"也正在开启教育的"微"时代。随着"可汗学院"流入中国,"微课"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它的产生与流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再一次看到了教育变革的希望。和众多的"微课"粉丝一样,我积极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从起初机械地复制"可汗学院",到实践过程中的质疑思考,在"因人而‘微’、因地而‘微’、因时而‘微’"的原则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尝试,我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渐变得非常多样化.微课就是教学形式中的比较新颖的一种模式.所谓微课就是指以视频为主要的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特定的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而展开精彩教学的过程.教师利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以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教学模式紧密融合。一种叫作"微课"的教育形式更是利用其自身优势快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应用。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应该进一步分析微课技术的重要意义,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认知特点,让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戴孟姣 《教学随笔》2022,(1):104-10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中提到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探索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基于此,逐渐诞生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微课本身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而微课的这种形式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国内众多学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带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也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师们正在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也逐渐走进了课堂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利用微课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并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开展了分析和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微课教学的概念以及特点,同时也具体提出一些关于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何拴成 《学周刊C版》2019,(18):136-136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渗透,微课资源逐渐成为颇受欢迎的现代教育形式。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微课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给广大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具体怎样应用仍旧是广大教师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智能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以网络与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微课,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它是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各种限制,大大优化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探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微课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职语文应用微课策略课前,引入微课帮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一初步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课中,当教师遇到教学难点时,适当地以微课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消化难点。课后,教师利用微课以课上结合课下作业的形式无缝对接,给学生一片天地,用微课以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微课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但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教学。是不是所有语文  相似文献   

13.
一场课堂教学改革——微课正在探索并逐渐地被推广实施,然而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把微课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才是重中之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主动构建、数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数学高效学习手段的形成等实际问题,把数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以小主题的形式制作成微课,并运用"在场式"和"在线式"两个路径加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微课是一种以教学视频作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对教学视频的观看,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目前,微课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提供职业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重视高职的教学,但是目前,高职教育暴露出较多问题,影响了自身教学效果,导致学生质量偏低。因此高职教学需要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质量。微课可以成为高职教师的新教学手段,通过微课提升自身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各个行业都产生着比较明显的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也逐渐加强了对微课的利用。但目前,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展开讨论,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首先从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入手,然后对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深入,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在教育行业中同样如此。在新时期,微课是一种较为代表性的教育形式。微课巧妙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使用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步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日渐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中笔者借助对微课的使用经历和经验,重点分析微课的特点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面临着信息技术的冲击,同时也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一切便捷。在信息技术时代,微课逐渐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之中,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当下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必定是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创新,悄然兴起的是一种微课的形式。这篇文章通过对微课这种新形式的优点和特色分析,阐述了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微课,一股悄然集结的教学微力量正在改变教育景观,不仅丰富着传统教学方式,更在一定意义上推动着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微课受到追捧而成为新宠的当下,更要祛遮解蔽,赓续研究,让其真正走向成熟,成为一道亮丽的教育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