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门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合创新的重要范式之一.部门哲学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超越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而向生活实践回归的结果;研究对象的领域化与专门化、研究层面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统一、研究性质的交叉性与中介性及综合性是部门哲学的基本特征;部门哲学在理论与实践、文本与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视域融合”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部门哲学的主要不足在于难以处理好部门性与整体性、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在社会问题日益领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部门哲学仍将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和“前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关注现实问题,然而如何关注现实与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在我们的时代“出场”,这是当代学界研究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和焦点.“对话”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范式,使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对话、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话、与中国现实对话.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话范式作为国内学界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无疑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 ,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 ,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 ,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是学界在研究马克思经典作家原始文本文献和反思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目前,该范式有两大代表性的研究重镇:一是以南京大学哲学系为研究基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文本研究学派”,至今经历了孙伯(矮)先生、张异宾教授和张亮、胡大平等中青年学者三个发展时期;另一个是以北京大学聂锦芳、王东等执旗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他们分别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当然,这一研究范式目前尚存在着国际化程度不高、大众化不足和学术梯队后继乏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哲学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并与之内在相关。然而,当代学人从多元维度对之所做的机械僵硬的比附和漫不经心的任意解读,曾一度严重遮蔽了它的当代价值和本真精神,导致其泛意识形态化和自我边缘化,并使之面临丧失自我规定性的危险。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指导方向,并将其原有的前卫思想、先锋理念先行地注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中,重新唤起当代学者的时代良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必须以科学的研究范式,去摆脱当代哲学多元取向所导致的差序格局和价值负载。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都在发生深刻变革.与之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的变革,必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当然,若仅看到哲学主题的变化,不可能真正发现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还应该从变革方法论的视角寻找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形态”,即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这种方法和路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形态建构”研究不能代替“范式创新”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也不能取代“形态建构”研究,两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并且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政治层面的体现即为政治哲学。这一深有影响力的学科兴起,回应了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研究历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当代思路研究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务实的革命家、政治家,又是杰出的理论家、哲学家的邓小平,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观点、矛盾观点、实践观点、生产力观点、人民群众观点,概括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丰富内容;实践特性、朴实风格、创新精神,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色。我们必须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的.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围绕"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主线;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点;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表达方式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指向而展开的.主题、主线、基点、表达方式和指向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当代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呈现,又是对中西马三种哲学形态双向互动的理性总结;既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理论重建,又是对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哲学指引;既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合法性的当代确认,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同向建构.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今天已有了全新理论内容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范式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学说大规模传人中国,影响了中国的新闻学术研究,建立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范式。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接受程度的不同,这一范式内部也表现出不同的学术思想图式。本文通过对萨空了、张友渔、恽逸群和解放区共产党人的新闻学术思想的比较,呈现了这些不同的新闻学术图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吸取当代知识成果又要回答当代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走出困境必须重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形成直接源于对哲学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借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和专题史研究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式,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与蓬勃、90年代的困境与探索,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创新与超越等几个特征明显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既表明了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暗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欠缺,这也构成了今后一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趋势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从哲学视角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认识过程、主体作用等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民群众,凝聚人民力量,指导大众实践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及范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通过探讨中国现实问题,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问题,在范式上采用"西方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和"历史主义",尤其是通过"中国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时下哲学研究领域的显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开辟了国内哲学研究领域的新大陆。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研究、解答马克思政治哲学问题域的起点。基于政治与哲学的互动关系,以狭义与广义、微观与宏观、价值与事实、理想与现实为研究视角,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多重理论意蕴,探析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利用科学的理论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进行的思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和路径应做到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大众化与人的社会化的有机统一、学理化与通俗化的辩证统一以及载体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遵循“逻辑起点一逻辑中介一逻辑终点”这样的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内在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结构,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