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以人代书。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熟读王书和,不如临症多。”王书和是名的医学家,有《脉经》一书,这里用他的名字代指医书。《毛泽东选集》:“何况现在不是学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这里以孔夫子代指《论语》等宣传儒家思想的书籍。  相似文献   

2.
周紫英 《福建教育》2005,(4A):59-59
从师范到现在,接触过不少教育书籍,有教育学的、心理学的,有班主任兵法,有学科教育理论,有名师教育宝典。有些书读过了,随风而逝了;有些书读过了,留下了一痕影踪;有些书却沉淀了下来,留存在心底,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便是其中一本。它不愧为一部经典的教育名作,被一代代的教育者阅读、吸收,称道、运用。  相似文献   

3.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曾经是多少教师赖以驰聘讲坛传道授业的“三大件”。也就是在这“三大件”的耳濡目染之下,一代代学子变成了知识的巨人。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在崇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这多少有些“古色古香”的“三大件”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其功能与效用亦渐式微。如今,教师到了课堂上,书已不必亲自去念,收录机里自有朗诵带伺候着;板书也不必亲自去写,投影仪、幻灯片自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4.
彭总与书     
彭德怀总司令很爱读书。在彭总的家里,桌上、床上、柜子里、箱子里,到处都是书。他经常说:“别看我是个粗人,我可知道孔夫子的用处。”他把孔夫子作为书的代名词。他从中南海搬到吴家花园时,一再嘱咐警卫人员:“书,一本也不能丢。”他的新居又成了图书馆。彭总为了多读点书,读得更深更透彻,经常到中央党校去找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本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曾经是多少教师赖以驰骋讲坛传道授业的“三大件”。也就是在这“三大件”的耳濡目染之下,一代代学子变成了知识的巨人。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在崇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有多少有些“古色古香”的“三大件”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在翻阅教育杂志时偶然发现了一则国学大师王力先生求学的小故事,颇为耐人寻味。@@@@1926年夏天,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大学毕业生;2.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3.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而当时王力先生只读了两年大学尚未毕业;而若再往前推两年,他还只是一个只有“高小”(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学历的人。虽然他曾经做过小学教员,但是离“五年”这个时间要求,他还差得太远。而他也跟师从名师不沾边,最后借“挂名”校长章太炎的大名,“自欺欺人”地蒙混过了报考关,顺利进入了笔试环节。笔试的试题出得极为“刁钻”——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一拿到卷子,许多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傻了眼,可这位年轻人却欣喜地发现,自己对这些试题却一点儿都不陌生:他一直是靠自学,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中,脑子里早已装满了丰富的知识。不出所料,凭着过硬的国学功底,他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26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后来,他被誉为“一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国学通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无疑是个教育大国,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到陶行知先生的“贫民教育”和“六大解放”都强调了教学伦理上的民主与平等。联合国教科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 ,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 ,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 ,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 ,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己立立人 这是孔夫子对“仁”的一种界说。因为“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而且也是他育人的道德准则。当弟子子贡和他探讨什么是“仁”时 ,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相似文献   

9.
孔夫子是会讲普通话的。据《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说,孔夫子有时候也用雅言。他在诵读《诗经》、《尚书》和参加行礼的时候,都使用雅言。所谓雅言,就是当时较为通行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既然如此,理应是“普通话”了。今天,我们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当然比孔夫子懂得多。大家来讲普通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形象没落史,也是一部封建教育的形象破产史。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以教育作为他们镇压人民,维护反动统治的武器。《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从研究封建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是通过对贾宝玉这个叛逆形象的塑造,以及贾政等人对宝玉叛逆性格的围攻扼杀,而结果以失败告终的描写,表明封建教育这个武器的失灵,宣告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教育的破产。  相似文献   

11.
陈涵 《文学教育(上)》2009,(16):106-107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书中表达了他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国内外盛行的师资教育方法之一。孔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使他成了一代宗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总是不断地反思,并写下一篇篇反思之作,最终成为世界级的教育家。作为教师,反思实际上就是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他半路出家做教师却成了“作文名师”,他把“作文”当成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他就是曾经作文书里的那个“田老师”“作文教学特色学校”竹园小学的校长田荣俊,一位和作文形影不离的“作文校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开东,“深度语文”研究核心成员,全国“名师育名师”首届骨干班成员。其在语文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不菲成绩,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关注,同时,他也得到了许多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敬重。  相似文献   

15.
苏秀珍 《学苑教育》2012,(17):11-11
“名师”人人想做,成为“名师”之前,不妨先做“明师”。做“明师”也不易,需要我们对教学与教育有极大的热情,这是推动高效教学的助燃剂;还需要自觉地具有使命感的思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辨性和生命力;更需要永不厌倦的研究精神,注重知行合一,把知识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6.
钟能文 《山东教育》2008,(12):64-64
近年来,一些教师在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或评上高级职称后,便自一诩为“名师”。而一所学校“名师?”的多少,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显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部分教师在成为“名师”后仍一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还有一些教师一旦成为“名师”,便无心教学,走进“名师不鸣”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墨尔基阿德斯之于《百年孤独》,是预言也是回忆。墨尔基阿德斯和他的羊皮书作为小说的隐形线索,构成“书中之书”的奇效。同时他的挟裹着温情的叙述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回忆之书”,并极好地解释了“将来过去时”的叙述时态。  相似文献   

18.
呼唤『名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国庆前夕 ,国家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著名科学家。有心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其中11位功勋科学家都出自同一个老师门下 ,他就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一个老师培养出11位堪称国家栋梁之材的大科学家 ,这个意义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由此 ,我便想到“名师出高徒”这句老话 ,进而又想到了“呼唤名师”这一题目。名师是一面旗。名师这面大旗一竖起来 ,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 ,聚集其麾下。孔夫子当年是“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 ,人称“万世师表”。“关西夫子”西汉杨震 ,明经…  相似文献   

19.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曾经是多少教师赖以驰骋讲话传道授业的“三大件”。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而在崇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这“三大件”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其功能与效用亦渐式微。而今的教师到了课堂上,书已不必亲自去念,收录机里自有朗读带;板书也不必亲自去写,投影仪、放像机自有事半功倍之效;甚至连有些课也不必亲自去上了,按一下电钮,闭路电视中自会传来名家授课的实况。 曾经红火一时的教师“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测试而今也渐有被“三机一画(计算机.录音机、闭路电…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近半个世纪,在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路途中,经常有机会倾听几代名师面对面教诲和指导,并且一直潜心研读名师的经典课例和教学论文。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编写一套“中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丛书。几代名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