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簪花戴花是宋代朝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仪制度。此风影响所及,在朝廷,它被当作喜庆欢乐的象征;在士人眼中,它是一种值得追求的荣耀、一种特立独行的炫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在民间,它是一种日常对美的自觉追求。由此可见,这种礼仪制度对宋代社会各阶层人士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人们爱簪花,不光妇女簪戴,连男子也簪花。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就很形象地将这一民俗文化影照在诗歌里了。到了宋代,簪花之风更盛,连老头子也簪戴花枝。如:梅尧臣有  相似文献   

3.
杨慎簪花是中国古代男子簪花现象中影响最大的事件,后世学者对这一事件有各种形式的关注与讨论。通过分析杨慎的著作,结合杨慎簪花的史实,认为杨慎簪花是对这一文化现象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阮小五鬓边所簪石榴花不仅是标识文脉的闲中"针线",还是画龙点睛的写人"识具",而且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簪戴"遗俗。《水浒传》中的男子簪花现象虽与史籍所载宋人婚仪、筵宴、节典、刑狱等簪花习俗相吻合,但既非宋时风尚的机械摹写,也未满足于妍媸对比或花面相映等感官愉悦,而是成为作者借以凸显人物、营造气氛、推动情节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簪花戴花是宋代的一种宫廷礼仪,也是宋诗众多意象之一,有着丰富的意蕴象征。它不仅具有礼仪、喜庆之基本意蕴,而且蕴含着傲岸独立、达观和乐的人生境界。簪花、戴花意象使宋诗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氛,表现出宋人典雅悠闲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6.
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兴学运动的历史性意义不仅在于教育整体规模的空前扩大,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教育"平民化"的新时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入学门槛降低."取士不问家世",朝廷对权要子弟科举入仕作适当限制,对寒门学子予以必要的救助.士大夫纷纷参与"小学"教育,促使启蒙教育相对普及.在朝廷引导和"乡先生"推动下,宋代的乡村教育方兴未艾,但是教育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尤其是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Z1)
宋代宫廷里设有足球队,在朝廷举办的各种盛会上,往往有足球队表演。《东京梦华录》记,宋代宫廷足球队队员分为三等。第一等称"球头",第二等称"次球头",第三等为一般队员。每队有"球头"1人,"次球头"2人,一般队员10余人。  相似文献   

8.
簪花是宋代一种重要的宫廷礼仪活动,宋词中对此多有描述。作为一个出现频次较高的意象群体,簪花有着丰富而特殊的文化内涵。其中,在佩戴、装饰以示喜庆这一基本意蕴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辟邪趋吉,渴求长寿及科举及第等深层文化意蕴尤其引人注目,这大大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使宋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突出地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宋代花卉词的大量出现与宋代朝廷的享受之风密切相关。花卉词体现了宋词平民化、世俗化的倾向,也显示出词人嗜尚清雅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丁忧制度是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去官守孝的一种礼法制度。在极度提倡"孝"的宋代,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有极大的影响。宋朝政府为确保丁忧制度的执行,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都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在宋代,大多数官员能主动执行丁忧制度并完成3年守丧的期限,但政府在遇"金革之事"时对具有"捍卫封疆之能"的武官进行起复,对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会加以夺情、起复。对个别官员为了权位、利禄而"匿丧"或营求起复等有违孝道的行为,不仅社会舆论会进行谴责,而且朝廷也会给予处罚;而对于"孝感于天"的人朝廷则会授予官职或加官进爵。此外,在宋朝的党派政争中,丁忧制度还会成为打击政敌的利器。  相似文献   

11.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推动了社会意识层面的转变,其中文人价值观的改变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这种变化在"润笔"这种文学商品化形式上的反映尤其典型。在宋代"润笔"这一现象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市井,都在前代的基础上发生一定的变化并颇具特点,对这一现象的总结不仅能反映出文人价值观的变化,更能深入探讨它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选举用人制度虽沿袭唐制,但由于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朝廷选官的需要,致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科举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有了诸多变化,考试规定更为严密.宋代科举取士数量远大于唐,举士身份也日益向中小地主阶层倾斜,反映了宋代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同时,宋代的"恩荫之滥",也促使"冗官"大量产生,造成吏治败坏,影响王朝统治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子",是他的学生对他的尊称,就如同人们称孔丘为"孔子"、孟轲为"孟子"一样,因为在古代"子"是对 男子的一种尊称.朱熹一生主要从事儒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的思想从宋代开始一直影响到清末.  相似文献   

14.
论宋代邸报的性质及编辑内容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以报道新闻、教化臣民为已任的宋代官报,其新闻内容不仅包含了宋代不同官书中的各种信息,更包含了进奏官从其他信源渠道所得的诸多信息,具有信息的集纳性与综合性;宋代官报通过及时为读提供朝廷的政令信息,采用不同方式优化传播内容及对朝廷有关赏功罚罪之事例的传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集权统治的政治观点,教忠教孝,进而引导读的行为,具有内容的宣传性和教化性。宋代官报传播内容的集纳性与宣传性表明,宋代的邸报、进奏院状报之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于官书,且比唐代的进奏院状有了更多的新闻纸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近代官报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袅娜花枝含深意——论宋词中的簪花、戴花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簪花、戴花是宋代的一种宫廷礼仪,又是宋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此意象既包含有丰富的意蕴象征,兼有礼仪、喜庆、怀人、惜时、黍离之悲、傲岸独立人格等不同的人生境界,又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是宋词众多意象中较为特殊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冬立 《华章》2010,(10)
宋初曾缘旧制,各州在京师自置进奏院,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朝廷在收藩镇军、政、财诸权的同时,也将进奏院的管理权归于中央.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对各州自置的进奏院进行整顿,设"都进奏院"于大内侧近,进奏官由朝廷统一任命,各授铜朱印一纽,每人兼三、四州,并以京官为进奏院监官,隶属于给事中后改隶门下后省,从而将进奏院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进奏院改组后,邸报在朝廷的直接管理下统一发布,"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奏、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合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誊报".从此,宋代的邸报具有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因此又有"朝报"之称.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中央官学是全国士子向往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和太学是宋代中央官学的典型代表。国子监是代表朝廷管理中央官学的核心机构,为朝廷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太学是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中央官学逐渐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且严格的管理制度,各管理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在一批学养丰富、管理有方的教官教育和管理下,为官学生潜心学业提供管理保障。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活动、教学管理活动和生活管理活动,构成了宋代中央官学管理活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8.
无以复加     
语出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武后神功元年》:“今知微擅与之袍带,使朝廷无以复加;宜令反初服以俟朝恩。”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阎知微擅自授给他官服.使得朝廷没办法再加封了,应  相似文献   

19.
西京是北宋最早设立的陪都 ,是仅次于东京开封府的政治中心 ,其守臣的更换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朝廷内部政治变化。搞清宋代西京守臣的易替 ,会对宋代文史研究提供许多便利  相似文献   

20.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仕女画的代表作。文章从《簪花仕女图》的画面形象出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图案等角度来探析《簪花仕女图》绘画语言的意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