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至于中唐,变之始也。"诗歌发展史上有唐型诗和宋型诗之分,而唐宋诗歌的转型并非以朝代划分,中唐文人在盛唐诗歌发展到顶峰后已开始另辟新境的探索,从皎然诗学理论中蕴含的"宋型诗"的特质及中唐至北宋代表性诗人对其理论的接受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唐诗僧皎然的诗学理论对"中唐——北宋"诗歌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往往以西方的"酒神精神"来阐释其饮酒诗的创作.但是"酒神精神"与李白饮酒诗所体现的"诗酒精神"具有文化内质上的根本差异性,其文化根源、主要内涵及醉所表现的精神实质都不同,于是对其阐释的有效性理应遭到质疑,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酒神精神"理论套用在对李白饮酒诗的阐释和研究上.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表现出鲜明的推尊诗教、尊唐黜宋的诗论立场,袁枚对此提出非议.袁枚认为诗歌应当表现出诗人真实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应该力求创新,反对刻意用诗教来约束性情和用时代来区分高下.沈袁二人的诗学追求"求雅"与"求真"、"尊体"与"求新"的不同正是格调、性灵两派论诗宗旨的根本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赵秉文拟诗中的三重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文的拟诗创作在金代诗坛上具有突出的表现。通过选取赵秉文的拟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诗学观念及金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宗唐复古思潮进行分析,发现赵秉文对于模拟对象、风格、题材等方面的选择与其金朝诗人、文坛盟主、士大夫文人的三重文化身份有着密切联系。作为金朝诗人,由于宋金政权的对峙,他选择宗唐而非学宋;作为文坛盟主,他借拟诗标榜何为诗歌"正体";作为士大夫文人,拟诗体现了他的秉性才情。此外,作为金代诗坛宗唐复古潮流的组成部分,赵秉文的拟诗对理解南渡前后金代诗坛文学接受状况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着重研究"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与英国山水诗比较以及英文翻译。先从典型风景描绘和诗歌的生动形象度比较"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与英国山水诗的相同之处,再从两国特色风景、意象和典故比较中英山水诗的相异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英译策略来改善浙东山水唐诗翻译,以促进浙东唐诗的世界传播,并使浙东文化和浙东诗歌闪耀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6.
我国唐代与阿拉伯阿拔斯时期正值酒文化与诗歌创作二者都登峰造极的特殊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两个民族出现大量的饮酒诗歌,其中,李白与艾布·努瓦斯的作品可谓饮酒诗中的精华.虽同为饮酒体裁诗歌,但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相异的思维莫斯\价值取向,特殊的人物性格,二者饮酒诗在写作风格上不尽相同,虽同为托物言志,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7.
王梵志的诗歌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是我们了解初唐时期世俗生活的重要材料。以王梵志的诗歌作为载体,从饮食与博戏两方面入手,将其诗中涉及的初唐时期的饮食与玩乐状况加以研究,有助于观照初唐世俗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8.
安史之乱后,盛唐诗风不复存在,大诗人杜甫开"诗世界",即开创"宋调"先声;中唐韩愈进行诗歌解构,颠覆盛唐诗已有的艺术规范;晚唐杜牧继承杜甫、韩愈开创的新诗风,并在诗歌创作中加以实践,成为了开"宋调"的另一位大诗人.宋人严羽概括的"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宋型诗要素在他诗歌创作中已有明显的表现.其"以才学为诗"主要表现为:在诗中大量用典;在自己诗中加注;好在诗中用奇字僻词,化用经学语句.杜牧"以才学为诗"的形成.与其个性、家学、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的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语文教材里选编的古典篇目不断增加。在新课标推荐的诗歌篇目(1~6年级)中,主要选编了汉、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歌,诗歌涉及了45位诗人的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选编理念。这符合国情,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离别诗《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生平遭际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一反写诗时"清峭"传统,转为"忧愤"风格的转型作品。此诗在柳宗元整个诗歌作品中有着典范意义,它成了柳公生平遭际乃至诗歌探索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对研究柳宗元的文学探索和心态活动等有典型作用,也对学界研究中唐诗歌有反哺折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9,(2):72-77
明代诗坛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环绕着对宋诗的讨论而展开的。嘉靖至万历年间,雄踞诗坛的复古诗派抛出"宋无诗"的说法,对宋诗作出了全盘否定。在这个理论氛围下,胡应麟对历代诗歌的发生、发展、体裁、风格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在诗歌的发展中,"体裁"是有限的,至唐已大备;"风格"则是无限的,并非完备于唐。在对诗歌"风格"的鉴识中,他推崇盛唐,欣赏盛唐,甚至以盛唐诗歌的风格为标准衡量、要求各个时期的诗歌,并认为宋诗往往缺失了唐诗风格,因而接受"宋无诗"的说法,但其结论仅是相对于盛唐风格而言。然而,他在对宋诗研究当中,则又发现宋诗虽有缺失唐诗风格的现象,但亦有不少具有独特的、超越前人而又可足欣赏的风格,并且给予这类作品热情的肯定。胡应麟在回应其时诗坛对宋诗的讨论中,牢牢抓住"风格"这个关键,正确处理了其时诗坛上的论争。他从唐人"风格"上看宋诗的"有"与"无";又从独特的"风格"上欣赏着宋诗的创新,表现出了独立于时人的卓见。  相似文献   

12.
一直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在元代不再是主流文学。入元以来的诗坛,明显地走的是一条"由宋返唐"之路。然而,还是有不少人在当时一片的宗唐喧聒声中走出来,对宋代诗派那"以才学为诗、以文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有风格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诗之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历时久远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尊唐绌宋"、为宋诗张目、以及"学唐"、"学宋"之争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诗话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思考,并就此问题,对中日两国诗话加以比较,发现日本诗话在吸收中国诗学观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力图表现出日本本土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阿拔斯前期的诗歌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许多新题材出现在诗歌中,比如饮酒诗。伊斯兰教反对饮酒,对酗酒更是明令禁止。在商业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下,阿拔斯前期的诗人们冲破道德樊篱,将诗歌题材扩展到与酒有关的领域,形成了饮酒诗,它突破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宗教道德束缚,体现了商业文化经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阿拔斯前期的诗歌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许多新题材出现在诗歌中,比如饮酒诗。伊斯兰教反对饮酒,对酗酒更是明令禁止。在商业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下,阿拔斯前期的诗人们冲破道德樊篱,将诗歌题材扩展到与酒有关的领域,形成了饮酒诗,它突破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宗教道德束缚,体现了商业文化经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丽人行》,杜甫诗歌的代表作;《续丽人行》,苏轼题画诗中的名篇,且《续丽人行》由《丽人行》而来。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可以窥探出它们在创作主题、语言风格、创作理念等方面的异同,对了解二人诗歌风格和唐、宋诗歌的特点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举史上,唐、宋、辽、金与清代都曾以五言诗作为考试项目之一。这种用于科场的诗歌,曾有官方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若干名称,亦有关于名称的种种争论。对诸种名称追根溯源,进行梳理,有助于澄清相关研究中的某些错误观念与认识,加深对应试诗文化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作为一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但在中西诗歌作品中,酒的文化意义表现出很大差异.在中国,饮酒多为一种个人化行为,饮酒诗大多表现个人的借酒消愁,醉酒中仍有太多的理性和清醒;在西方,饮酒诗大多表现一种群体的狂欢、追求快乐,醉酒常常是一种大众行为,表现着人们最本能原始的冲动.  相似文献   

19.
从意象角度出发,探究陶、李二人饮酒诗中酒象的异样性,进一步分析两人于各自创作中形成了怎样的诗酒风格、审美情趣和美学理想。同时,对二人诗歌酒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说明。二者均豁达开朗,追求自由境界。陶诗酒象平淡冲和,李诗酒象隽永飘逸;陶饮酒诗具有现实性,李饮酒诗具有浪漫性。由此,认识两者在追求诗意人生时所持的不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在诗歌形成初期,诗和乐是不分家的,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诗歌之中。唐代的声诗继承了这一传统,集乐、舞、声、容于一身。到了宋代,唐代歌诗之法逐渐不传,音乐与诗歌创作渐趋分离,出现了大量的脱离音乐的纯学创作的诗歌,而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的功能由词来充当。与此同时,唐、宋诗这两种不同风格诗歌也形成了。诗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诗歌所处的政治、经济、化环境,其中音乐对诗歌创作的规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