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2.
雷颐 《寻根》2005,(6):48-56
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3.
周士琦 《寻根》2003,(1):128-130
→128胡同是北京极富地方特色的一景。北京的“胡同游”可谓盛极一时,颇受中外游客青睐。北京的历史、民俗等莫不与胡同息息相关,不脚踏实地到胡同一游,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北京。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对充满了人情味的胡同更是满怀眷恋之情,说起来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可要是一问起北京“胡同”一词的起源,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了。构成“胡同”这个双音词的两个语素“胡”和“同”在该词中不能单独解释,至于古人有解释为“胡人大同”的,纯属望文生义。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解释则让人大跌眼镜—汉语中的“胡同”一词源于蒙古语中的“…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笑的能力,笑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之一。有的人笑口常开,有的人不苟言笑。笑的行为能给人带来什么益处呢?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6.
说"孝"     
黄圣平 《寻根》2002,(1):4-10
“孝”之为伦理要求与规范,在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一直到现在,其力量都十分强大。现实中,常能见到“孝”之感人场面,但也时不时发现它给人带来的巨大困惑。对能够从学术上作出各种证但本文力图撇开此路,贴接切入“孝”之精神与内“孝”,当然明与解释,近现实,直容。  相似文献   

7.
陈创 《寻根》2005,(2):116-117
闽南及台湾民居,每常在门额上镶嵌“丁号”(丁即男丁,传宗接代者),以示其宗姓根源。“颍川衍派”、“颍川世胄”、“颍水传芳”即是其一。凡门额上镌有这一“丁号”的,必是陈姓人家无疑。但有的错将“颍”字写成“颖”,而且以讹传讹,那是不识颍川来历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陈榴 《寻根》2003,(5):42-45
“非典”成为2003年流行词语之一,我国古代虽然没有“非典”,但各种传染性疾病却经常骚扰我们的先民。在长期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古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既有科学防治的手段,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巫术。  相似文献   

9.
李志超 《寻根》2003,(4):95-97
在现代汉语里,物字极常用。辩证唯物主义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哲学,物理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一切人文和社会科学离不开物质生活问题,物质、物体、物理、唯物……这些词中的物字含义很抽象。很多人不知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属于文化,文化又由我们体现和创造,我们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文化。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董建中 《寻根》2006,(1):88-91
元朝至正和明朝隆庆年间,因民间听信大选宫女等谣言,而兴起了“拉郎配”,时人多有记载,后人也言此不疲,甚至将共搬上了荧幕。笔者在阅读清初一些年谱、笔记时,竟然“发现”顺康时期也有此等谣言造成的闹剧,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较前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2.
于光远 《寻根》2003,(4):88-91
我注意到“姓氏学”这门学问,倒是有许多年了。但从自己不注意到注意“姓氏学”还是有一个过程。我想不妨把这个过程讲给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13.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不喜浅露 ,讲究含蓄 ,每每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意象 ,在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 ,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能渲染特定的气氛。比如 ,梅花寓含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 ,明月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芳草喻指无尽的相送惜别之情 ,等等 ,都是无需明言就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鸿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 ,在几千年的中国诗歌长卷中 ,鸿雁的影子时时可见。早在《诗经》与《楚辞》的年代 ,鸿雁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诗·小雅·鸿雁》全篇以鸿雁起兴 ,以“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鸿雁于飞 ,集于中…  相似文献   

15.
马紫晨 《寻根》2005,(2):55-60
“梁祝”,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民间传说之一。就我个人讲,则因工作关系,耳濡目染,首先是从那些数不胜数的民歌、故事、曲艺、戏剧和诸多民间工艺作品中感知并注意到它的。另外,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又是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度过的,许多老人对汝南“梁祝”的津津乐道,就更加引起了我对这一课题的深思。我认为学术界不要总是把目光盯着“江南水乡”的蝴蝶,  相似文献   

16.
巫瑞书 《寻根》2005,(2):12-16
湘、鄂、川(渝)边界的永顺,龙山、来凤、咸丰、酉阳、秀山等县土家人每年正月举行的“摆手”活动,是一种具有神秘感的奇特的民俗文化。就其社会功能来考察,土家“摆手”既是祭祀祖先,又是娱乐群众,还是祈求丰年。  相似文献   

17.
陈博 《华夏文化》2002,(3):17-19
如今人们一提起“道”,就会自然而然地与道家、道学、甚至道教联系起来。实际上,“道”起初并非哲学概念,“道”向哲学概念的转化,曾有过一段相当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李安有一部片子叫《饮食男女》,的确,饮食和世界上的男女息息相关,可以反映人与人之间相处模式和状态,更是不同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用一个抽象的形容词来形容东西方的差异,那么大致可以这样说,东方是“热”的,而西方是“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杨柳 《世界文化》2007,(9):25-26
提到贼,人们不禁想起那些偷人钱物,贼眉鼠眼的角色,但在电影的虚拟世界中却存在着这样的贼,他们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还会让人产生羡慕之情,这些贼既是电影中的“雅贼”。他们从社会角落一跃而成为电影中的“英雄”。更是有许多大牌明星,争先恐后,抢着“做贼”。2006年一部小成本制作的中国影片《疯狂的石头》票房收入超过一千五百多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年轻的时候她很漂亮,追求如过江之鲫。然而她的选择却让众人大跌眼镜,她同一个其貌不扬家境一般的推销员结了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