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幻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新奇大胆的创意、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以及人类对未来或未知的孜孜探索精神,创造出崭新的电影空间,留给观众无尽的思考。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美国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是两部有着特殊意义的科幻作品,通过对这两部代表性的科幻电影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科幻电影和美国科幻电影在立意和价值取向的一些异同。深入思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既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创作特点,又可以找到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佳作,该小说以地球末日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流浪地球”的故事。虽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但该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流浪地球》进行分析,进而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人类社会精神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流浪地球》是一部讲述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科幻小说。该小说英译本在国外的成功发行得益于恰当的译文版本。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流浪地球》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助力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融合了"科学"与"幻想"的文学形式,科幻文学不论是对创作者还是阅读者来说,都有着更高的门槛。互联网普及导致的信息传播革命,传统的出版行业受到大幅度冲击。加之,科幻文学的土壤——基础科学近年来没有产生大的突破,导致它失去了发展的最大助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同在,近年来的图像文化转向为科幻文学提供了转型道路。比如2019年春节上映的《流浪地球》,就是国内科幻文学改编电影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从明、清流传至今数百年的《黑暗传》,极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混沌黑暗到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融汇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众多历史神话,英雄人物事件,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并且比我国现存史籍记栽的有关内容更丰富、更奇特,显得特别珍贵。正如陈人辟先生所指出,《黑暗传》作为远古文化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哲学、文艺、宗教、民俗和巴楚地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影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电影作为多模态文本,通过衔接语言、图像、声音、背景音乐等各种符号资源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字幕翻译时也同样需要考虑多模态。本文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来分析电影字幕翻译,通过文化、内容、语境与表达四个层面来探究《流浪地球》的字幕翻译,研究在电影字幕中多模态话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电影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素材,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涉及诸多地理知识。通过对比梳理,将电影中的"太阳及氦闪""地球自转和公转""比邻星和木星"等剧情信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历史的演进,曾经辉煌的文明相继灭亡,唯有中国文化一路风雨,叱咤风云。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挖掘中国文化的要义和精髓,找到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11.
汪泽 《天中学刊》2015,30(1):22-26
梳理由唐至清《朱蛇记》的文本形态,可以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主题在流传演变过程中所融涉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如科举仕宦与文人命运、性别观念和女性处境、故事素材的时代文化功能等。而文学文体因素亦影响到故事流变,人物消长、情节增删等明显演变多由通俗文本实现;史子文献对于朱蛇故事粗陈梗概,起到稳定保存基本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社会翻译学理论,译作的传播不仅与原作者与译者相关,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都扮演着重要作用。刘慈欣《流浪地球短篇小说集》在英语世界两次译介活动的效果迥然,即受到生产传播过程中不同行动者的影响。研究表明,原作者获奖以及影视改编对西方商业出版社“译入”中文科幻作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由西方商业出版社所译介的作品的传播效果也好于中方独立商业出版社。由此,积极推动中文科幻作品的影视改编、加大与西方商业出版社的合作、拓宽中文科幻作品的译介渠道,都将更加利于中国类型文学的“出海”。  相似文献   

13.
《喜福会》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一朵奇葩吸引了万千读者的眼球。这部以四对美国华裔母女的故事为经纬的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调书写了一个个隽永而绵长的情感瞬间。这些故事讲述着四位母亲从中国到美国寻求生活希望的艰难历程,她们的选择是对流浪的诠释,是生存的另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流浪汉小说中的流浪模式基本有两种: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为了寻找精神家园进行了痛苦的精神流浪。他的精神流浪经历了从模糊到明朗化的颇为曲折的变化过程,而且他的精神流浪具有自我放逐的意味,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对生活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老井》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部影片。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对人精神的摧残,表现了山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和山民的人际关系。同时引导观众对历史进行反思,体会当代农村青年为了美好明天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人的社会化历程中,长期与生存环境对抗的结果,致使在发展了人类自身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与生俱来的美好的东西,于是又回头去找寻,去重建.隐形流浪即是在"文化冲突"中被同化的自然而本土的一方因精神本源的失却而凝积为一种隐蔽的社会无意识状态(或称"文化休眠"),作为表现70年代美国黑人"自尊运动"的力作,<根>正反映了这样一种现代人的解放与文化宿命的二元同在.  相似文献   

17.
汉民族史诗《黑暗传》涵盖了人类最主要的价值诉求和判断,而其最让人难以思量、最易让人忽略、而又最富文化哲学意义的价值,则是其所蕴含的终极价值。《黑暗传》的终极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追根溯源、探索究竟,寻找并定位民族历史和灵魂的最早、最远的根须;二是慎终追远、报本返始,引导民族直面历史并感恩戴德、感念天地苍生,孕育并强化民族古老的、本能的感恩心;三是昭示并强化一种与世推移、因时顺变的文化自觉,一种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文化理想,一种服膺天地自然律令的高境界的文化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是民族得以凝聚的精神力量。文化内核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化内核,是搞好文化建设和发挥文化作用的前提。崇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现实的必然的持久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在论证《西游记》主题宗旨、文化价值的时候,有失于偏颇,认为作者不懂佛学、道学,遂反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贬抑为“神魔”儿戏,几乎毫无文化价值可言。从文本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西游记》的文化意义和认识价值,必须对鲁迅先生的结论重新审视和评判。  相似文献   

20.
张越在《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齐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齐国长达800年的历史,曾数创辉煌。齐国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其根源主要是富民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