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26年7月29日生,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 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现任山西省武 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国际杨 式太极拳协会会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 林百杰”。1985年开始出国授拳讲学,前后曾到新加 坡、法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美国等 国。著有《中国太极名师精典·杨氏太极》《杨氏太 极拳、剑、刀》等,并录制出版了《杨氏太极拳,剑 刀教学录像带》。  相似文献   

2.
杨振铎,1926年生于北京。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河北永年人。杨振铎自幼随父习练杨式家传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1951年移居山西。 多年来,杨振铎始终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1982年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杨振铎任会长。他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学员遍布世界各国,具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3.
杨振铎(1926—)杨式太极拳主 要传人之一。河北水年人。杨澄甫之 三子。自幼随父习练杨氏家传太极拳 及刀、剑、推手等。1951年到山西。 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 及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5,(11):0001-F0002,T0001,T0002,F0003
  相似文献   

5.
王萍 《武当》2014,(5):33-36
那是2006年6月的一天上午,八旬余高龄的杨振铎大师在他的三位弟子——刘希英、药俊芳和大师侄女杨永红的陪同下,来到我们文水县文华太极队。  相似文献   

6.
7.
2008年4月3日上午,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李石泉、李逊之墓碑揭碑仪式在河北省永年县李氏墓地隆重举行。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特为揭碑仪式发来书面致辞(全文附后),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任智需莅临祝贺。永年县人大副主任,广府旅游管委会李剑青,永年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刘荷香等县相关领导为墓碑揭幕并讲话。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25日,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太极拳名家杨振铎老师的80寿辰。在这即将到来的大喜日子里,作为先生身边的一名弟子,几十年来或亲历、或耳闻目睹先生的往事,恍如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9.
严翰秀 《武当》2011,(9):24-26
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太极拳弟子。郑曼青老师在台湾悉心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据资料介绍,由郑曼青老师直接或间接传授而学习郑子太极拳的人超过10万。入门的有梁栋材、叶秀挺、刘锡亨、黄性贤、陈志诚、宋志坚、罗邦桢、徐忆中等。这些弟子在台湾在世界各地传播太极拳,成绩斐然。我于  相似文献   

10.
谢文德 《中华武术》2005,(10):13-14
杨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在忠实继承祖传拳艺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群众的需要,在丰富和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然而杨老师总是谦逊地说:“谈不上丰富和发展,只是有些体会而已。”  相似文献   

11.
王怀 《武当》2011,(2):16-17
太极拳融吐纳、导引、武术为一体,揉合了许多道教养生修真的要旨,讲究呼吸——调息炼气。《十三势行功心解》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心为气,气为旗"。还有"意气君来骨肉臣","内炼一口气",以及"束肋下气把裆撑","一气呵而远"等等。至于如何调  相似文献   

12.
13.
太极拳之美     
在练习太极拳特别是83式陈氏太极拳过程中,愈加感受到太极拳文化、武学内涵之博大深奥,感受到太极拳给人身心带来的逸悦,感受到太极拳的哲学之美、文学之美、武学之美、力学之美和运动学之关。  相似文献   

14.
张世昌 《武当》2023,(3):4-8
<正>法理,亦可称为法度,指事物动态的准则和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和规矩。太极拳之法理,是指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以技击为目的的动作方法和动作规范。法理一般分两种,蓄劲待发与定势的形态为静型,而运动的全过程为动态,包含了“手、眼、身、步”四种技法的原理、规程和法则。法者,象也,  相似文献   

15.
孟平 《武当》2003,(11)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稳静为主要特点的内功拳系。它要求习练者的意识,呼吸、动作三者配台协调一致。其动作柔韧、圆活、稳定、连贯,同时又使全身各关节肌肉部得到运动。太极拳对改善人的中枢神经的机能,提高心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也都有良好  相似文献   

16.
经过至少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太极拳可以划分为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太极拳两种基本类型。传统太极拳是世代相传或者相沿已久、具有一定特点的太极拳种。它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主要流派有陈、杨、吴、武、孙、和式太极拳等。  相似文献   

17.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18.
樊振 《武当》2013,(11):24-25
武术中评价拳法的谚语日:“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这说明,走步是太极运动的基础和先导。太极拳强调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所谓下盘决定上盘,步法对,身法才对。否则,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因此,增强脚上的功夫,练好太极走步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习练好太极走步呢?笔者认为,除平时打好马步、弓步、丁步、虚步、仆步,独立步、进步、退步、横步、斜步、跟步、垫步等步型步法基础,加强桩功、行步锻炼,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太极拳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解决方案。太极拳国际化研究对加速太极拳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凯明 《武当》2013,(8):20-21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就是内劲的修炼。要想练好扎实的太极拳技击基本功,对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应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一、太极拳内劲的修炼在实战中,任何拳术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等,但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就是太极拳内劲的修炼过程,也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还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