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方法对武术核心素养进行了梳理与探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应围绕“全面育人”的新导向,内容设计应体现对抗性、弘扬武术文化自信、运用礼文化良性元素等,在“礼仪+对抗”的基础上结合“删繁就简”“由表及里”“求同存异”等教学策略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赵震 《武当》2024,(2):73-75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关键概念,它强调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超越了传统学科的界限。高中武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为素质教育的推行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与武术教学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性策略,旨在帮助高中武术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武术项目作为中华传统运动项目,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但有助于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也有助于促进中学生道德素养与品格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渗透的重要意义,之后阐述了“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学武术教学中蕴涵的育人元素,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武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是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与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中介,如何才能让核心素养转入体育项目教学中,就需要将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向体育教学。基于此,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教学观察、实践探索等研究方法,对核心素养下,武术技击教学的价值进行审视,并对其在现实教学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安全5个方面的具体实践操作,以期促进学校武术核心素质教育改革,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方法,从武打影视视域,从武术的技击、道德、艺术层面审视武术人文教育内涵.研究表明:武术技击蕴涵的人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阴阳思想的运用,体现了“以巧胜拙”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文精神;武术道德教育从伦理学出发,彰显了习武之人更注重“侠义”、遵守“信诺”、凸显“勇敢”、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武术艺术教育以中华审美文化为基调,体现了武术的审美意象、生命意境以及既彰显武力又解构暴力的和合生存策略.在“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号角下,对于传承中华武术、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人文素养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将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将客观描述与定性分析合二为一.研究认为,中小学武术教育核心素养的实现难题为:校内武术课堂与校外武术活动的分离、学校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失当、对武德教育漠视的现象尚存.研究提出,中小学武术教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应为: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解除武术思能...  相似文献   

7.
试论“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技击术在我国各大中小学广泛传播、开展,而武术课的开展却似乎越来越困难。近几年来,我们武术教师一直在思考武术教学的改革,思考如何在各大中小学能更好地传播和开展中华武术。文章通过武术教学实践的总结分析,对“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证,认为推广“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教育思想视角,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中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彰显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爬梳。研究认为,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是中国武术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尚武教育之风开始盛行。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被认为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密切相关。武术“强种救国”教育思想开始滋生。在自然体育观影响下,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开始繁衍。近代中国开始从注重武术技击功能向挖掘武术体育意义上的健身功能转换,开始用新的理念、整理与研究武术。  相似文献   

9.
“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温总理,你会武术吗?”这一美国学生提问出发,简单阐述了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商标的特殊意义,全面地对武术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武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一些改革的初步宏观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武术的“珍贵”体现在其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一一武术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厚实的教育价值。本研究以武术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从国民教育发展的视角出发,探索当代武术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救国强种、克己复礼、塑造完人是承载武术教育思想的三个着力点,强化尚武精神和民族血性,是国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注重武德、武礼等传统武术教育思想的培育,是构建“德治”社会的需要;增强“文化坚守”对公民的教育引导作用,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任学锋 《精武》2013,(23):43-4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通过解析阳光体育的内涵、武术的特点及文化特征,认为高校武术具有广泛适应性,在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时间和地点上都可以灵活的选择;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不仅可以培养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可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完善的人格和优秀的品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讲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且对身体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有助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研究表明,武术教育与“阳光体育”的教育初衷不谋而合,在阳光体育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展高校武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作要领是体育“教法”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体育教师经常说到、用到的一个词汇,在很多体育教材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来写“动作要领”。在武术教材中也存在同样情况,此外还有许多教材对“动作要点”进行描述,那么,“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是否为同样的内容呢?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武术动作的“要领”与“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森 《武当》2023,(1):68-70
“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逐渐养成良好品格极为重要,且通过“课程思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尤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其基于目前“大思政”的背景之下,武术课程必须从课程设计、教师政治素养等多方面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学校武术教学的有机融合。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立足于“课程思政”视角之下,针对将其融入学校武术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国家把武术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必修课程,对培育广大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立德树人”和传统武德的现代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国武术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思想道德建设、“四观”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方面,并针对武德教育的价值体现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武术对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的历史重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基础,针对目前高校武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构建新的高校武术课程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武术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样化、课程评价多元化以及课程内容丰富化来解决存在的教学方式机械、教学目标单一、课程考核评价终结性等问题,构建更能体现体育核心素养的新的高校武术课程体系,从而实现武术课程的育人与健身功能并齐、内涵价值和使用价值并重的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学校武术教育如何服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共同的文化源泉、一致的培养目标,以及武术独特的文化结构使学校武术教育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可能。武术的文化性可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体育性可增强健康生活的意识与能力,民族性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当前学校武术应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加强科学原理传授、让学生参与动作设计与创编等方法予以弥补不足。本研究结果旨在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把握武术理论与实践之间适度张力的基础上,紧扣学校教育、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三大场域,对新时代武术理论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1)广泛开展武术技术的文化内涵研究,以“条件性实战”为武术技击理论创新的主要实践载体,扎根武术教育、竞技、健身、演艺、产业五大领域的现实场景,确定武术哲学层面“内容、形式、途径”的基本研究框架或范式;(2)将学校武术教育研究的着力点转移至武术专业教育,推进体制改革、评价创新、课程调整等;(3)重新考量“模糊评价”在武术套路竞赛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打破规则修订的体制阻碍,将研究重心置于新规则出台之前,重点总结以往经验、借鉴对练套路竞赛模式和改革评分制度;(4)将中老年群体健身作为大众武术健身研究的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区别于竞技体育的赛事制度、规则和实施办法,加强武术对中老年群体健身效益研究,将“习武致趣”作为武术健身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关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而提出的创新教学举措,为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落实体育教学育人效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武术这一特殊体育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程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教学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武术教学以及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还有武术教学对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在分析当前武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体育学科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武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和建议,真正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具体的武术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以“名”传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恰当的借“名”传播是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策略。关公文化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公文化进行整理并探究其传播的现实意义,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关公文化和武术传播为基础,阐述关公文化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关公文化对武术借名传播的影响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三方面探讨关公文化实现借名传播的途径,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