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分割”——0.618不但应用于建筑、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方面,现代人把它放到经商和发展人际关系中加以发挥,而且它和医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锻炼中,充分利用0.618黄金分割律,也具有实用意义。如掌握运动与静养的比例关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获得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但气功人体科学又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通过静养固本培元,健康长寿。那么究竟是运动好还是静养好呢?应用黄金分割法,动和静之间理应是0.618的比例关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或六分动四分静,不失为较佳养生之法。除此…  相似文献   

2.
野河须静钓     
野河是指未曾放养鱼苗或无人管理的河塘,河内杂生鱼种一般以鲫鱼为主。由于人为捕捞太滥,鱼的数量不太多,加之钓友们经常垂钓,鱼儿敏感性增大(俗称鱼刁),这时候就必须静钓。 怎样才是静钓呢?如果以季节划分,则冬春是静,夏秋是动。以日划分,早晚是静,中下午是动;以钓的次数、钓的时间长短来划分,一次未钓过的河为静,钓过的为动;钓的次数少、时间短的为静,反之为动(包括河中某一钓点);以鱼划分,钓大鲫鱼须静钓,但这种动与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运用。如当某一钓点垂钓次数多了,鱼儿变得刁滑,这里就成了“动”。…  相似文献   

3.
野河须静钓     
野河是指未曾放养鱼苗或无人管理的 河塘,河内杂生鱼种一般以鲫鱼为主。由于人为捕捞太滥,鱼的数量不太多,加之钓友们经常垂钓,鱼儿敏感性增大(俗称鱼刁),这时候就必须静钓。 怎样才是静钓呢?如果以季节划分,则冬春是静,夏秋是动。以日划分,早晚是静,白天是动。以钓的次数、钓的时间长短来划分,一次未钓过的河为静,钓过的为动;钓的次数少、时间短的为静,反之为动(包括河中某一钓点)。以鱼划分,钓大鲫鱼须静钓,但这种动与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运用。如当某一钓点垂钓次数多了,鱼儿变刁滑,这里就成了“动”。但当…  相似文献   

4.
论武术体用思想中的动静相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武术体用思想中的“动静相得观”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医学、养生理论的影响下,结合武术的技击技法理论,在“动”与“静”的问题上,用传统的辩证思维方法去解释武术不同风格的技术特点。这一观点在健身强体的活动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体用思想“以动养体,以静养体”的“动与静”的辩证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静养生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动、静养生现代健身观认为只有运动才能保健养生,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则不衰”等名言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唯物辩证的养生论认为,动与静受阴阳规律的支配,有动有静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缺一不可。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强调运动养生一个方面,而摒弃以静养生的另一方面,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用或动或静的养生方法才是正确的。在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动静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体生活中始终离不开动与静两种状态,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动与静和阴与阳的密切相关的,在养生保健过程中,应当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健,以动为主;心神宜静,形体宜动。  相似文献   

7.
李滨 《武当》2003,(11)
(一)云木苍苍满翠微,道人闲眺立岩扉。明朝佩剑携琴去,手持长弓逐鸟飞。 (二)静中偶动仍非静,闲里能安乃是闲。心虚气静养元神,静中有动动偏闲。  相似文献   

8.
寂寞与静养     
静养首先要静,环境宁静,无人干扰。而寂寞之境,也是四周沉寂,孤单冷清。从表面处境看二者十分相似。老年人处于后者境界的比较多,如果能正确对待,处理得当,安静平和,静养身心,就能使全身调节功能归于自然和谐顺畅。如果感到孤独冷落,心烦意乱,就会失去平衡,影响身心健康,加快衰老进程。所以要学会静养,或把寂寞变成静养,将身心放松,就会达到养生健身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成拳精义     
王芗斋 《武当》2006,(1):22-24
一、总则 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2、以声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其平;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4、静中求动, 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  相似文献   

10.
关新铭 《钓鱼》2007,(7X):30-30
钓鱼要静,人人皆知。正如《小儿垂钓》诗所言: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庙人。这便是钓鱼人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即垂钓时要屏气凝神、静若处子,专注浮漂形同坐禅。但是这只是垂钓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说,做为一个垂钓者,只注意静守(可称株守)是远远不够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蛰龙 《武当》2009,(4):33-33
求取拳劲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三种类型,即静力型、动力型和动力静力结合型。比如泰拳、拳击属动力型,大成拳、丹劲道属静力型,太极拳、八卦掌属动静结合型。当然动与静都不是绝对的,只是在求取拳劲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动或静的某一方而已,并由此形成鲜明的训练风格和技术特点。总体而言,动力型属外求法,静力型(含动力静力结合型)属内求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东北戳脚翻子拳具有体系完整、风格独特、哲理鲜明、实用性强的特点,它以文为本,重拳理;左右一法,贵平衡;出手就打,静制动;动即有腿,随意踢;轻灵有力,健身心.其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为主.建议对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加强挖掘整理,可在军队、警察队伍中推广,也可在机关、学校等地普及.  相似文献   

13.
邓付凤 《武当》2010,(12):25-27
八卦掌为我中华传统武术诸门中锻炼形式最为独特的一个流派,其走圈转掌实为高级动桩,内含最上乘内功气功,为道家古传炼养法门。八卦功夫三年小成,以苦练转掌为主,体悟三十六歌诀,进阶功夫五至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诀为主。初级以练身法为主,中级以研究用法为主,高级以炼神意内功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一悟  金诚子  雷鸣 《武当》2013,(11):20-23
太极拳修炼的法门即坐、卧、站、行、用。 坐功 坐功乃道家修炼太极必修之功法。坐功,道日打坐,儒日静坐,佛日坐禅。打坐,人人皆知有其益,小则可以养身,大则可入修士之门。然打坐至相当程度后,则内须静中求动,并非只静而不动也。此与太极拳之动中求静,意味相似。  相似文献   

15.
桂金忠 《武当》2013,(6):49-49
一、修炼内丹首先要静1、静与动。静与动既对立又统一。炼丹是用静坐的形式,是外静内动的炼意活动。内动时也是有静有动,心静而气行。老年人体质渐弱,体内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所以老年朋友应以练静功为主,配合太极拳、健身气功,使之动静和谐,符合人体静(阴)动(阳)平衡的道理。以人体阴阳变化的机理而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修炼内丹术的功友应辩证施功。2、静与松。静,保持心神安宁贯穿于练功的全过  相似文献   

16.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喜静不喜闹,我也是如此。除了逗逗宠物、看看书、读读报之外,我平日很少出门,从前的亲朋好友也疏于联络。在我看来,如此静养,才是一种正确的健康“充电”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耗能,因此哪怕在家里,我也多以躺卧或者静坐为主,尽量减少活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太极拳以太极和阴阳为核心思想。万物都是动静结合,阴阳结合的。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讲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中产生阴、阳,动到了一定程度会变成静,静极又复动,说明这"极"就是动静间的界限。而在太极拳的运动中,动静本身没有绝对明显的界限:你看他在某处动作稍有停顿,但实际上连绵不断;你看他没有止息,但实际做每一个动作时都在静观自己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中国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与重点。古代大哲学家王夫之曾言":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他是从阴阳的角度论证动与静之间的关系,证明动与静是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绝对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而在相对静止中又蕴含绝对运动,两者有一种辩证关系的存在。在动静发展之中也就会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现象,进而促进着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射击运动是一项动中求静、静中求稳、稳中求准的个人竞技项目。动作过程中的长时间多次重复,要求动作必须十分精确和稳定。影响女子手枪的技术水平发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稳定性保持不长、用力方式与击发方式的不当,从而产生不同的射弹散布范围。  相似文献   

20.
儒、释、道三家均重视人生修养,而修养的方法内容与境界又各有不同。道家讲人生修养以法天地、法自然为不二法门,以明道、悟道、修道及证道为次第功夫,以"人天合一"与宇宙共洪荒为最终目的。强调恪守知行合一,精进不已地做功夫,以求达致终极。太极文化与道家文化密不可分,太极拳以太极文化为依托,于武则强体健身,在文则修身养性。具体实践是从动功与静功两方面入手。以行拳讲,对眼、手、身、心等有一定的要求,动中求静,静中寓动;以静功讲对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