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与现实的生活疏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德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只有当我们树立起生活德育的信念,让德育走向生活,才能显现真正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率也。"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而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德育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等。本文对德育的概念进行陈述并对小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做出分析,同时对小学英语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操作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应该适时相机地渗透德育.但英语教学毕竟不是德育的主阵地,我们只能利用其中的有机元素进行合理的渗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其灵活性、科学性,不要硬加塞,贴标签.真正的"教"在于不教,真正的"道"在于无痕.  相似文献   

4.
王君 《教师》2014,(19):102-102
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可见在教学大纲中把德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又如何去落实德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在教材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生活德育有自身的现实境遇,那就是世界、人和教育的技术化、机械化。教育回归生活,实际上就是回归人及人性本身,是教育领域的"人本主义"。生活德育论或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则是德育领域的"人道主义"。生活德育有自己的鲜明主题,而其主题就在于如何理解生活、道德与道德教育这三个关键词上。生活德育论实际上是德育的一般原理,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强调生活德育论了,生活德育论也许才是真正实现了。但学校非生活化的严峻现实是对生活德育论的巨大挑战,这一局面如果不能扭转,生活德育论也许真的没有未来。  相似文献   

6.
徐谊 《教育》2021,(23):39-4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当前学校德育中的问题在于:一是德育外在化,即道德实践不是一种出于主体需要的、由内而外的自然的选择;二是德育知识化,把德育外在于智育,试图把德育内容与要求额外"注入"学科教学,而不是真正让我们老师明白每一门学科它自身承担的"育人"任务,让德育从学科中自然"生长"出来;三是德育断裂化,如果德育...  相似文献   

7.
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欲将大学生在德育中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但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原因在于高校德育内容偏虚、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不足,无法与大学生"主体"产生共鸣.只有重新定位高校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优化德育内容,注重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与生成,才可以使高校主体性德育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张艺 《甘肃教育》2014,(23):104-104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新课标也把品德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巧渗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本身就具有较  相似文献   

9.
徐苹 《中国教师》2014,(4):11-12
<正>近年来,"公民教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而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毕竟,学校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目前,学校"公民教育"不仅在于相关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在于通过德育渗透、主题活动和课程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旨在培养他们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正>策划人语德育科学化是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向,而德育低效是中小学德育实践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内生—外化"、"他律—自律"规律和德育的生成性、后效性、长期性、反复性特点,将德育的规范与要求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素养。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品德知、情、意、行等心路历程,让  相似文献   

11.
<正>康德的道德教育理论认为:"道德教育为最高的教育,不以知识教育为满足。"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除了通过思想品德课题这一主要教育途径外,还可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笔者就病理学特点及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内蕴于病理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谈谈  相似文献   

12.
<正>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德育"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标签却给人更深的印象。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学校德育工作存有应付现象之外,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人们对德育的误读。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在于"做成一个人",其中的"做"是关键,因为任何一  相似文献   

13.
【引题】"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圣杜甫一、提出背景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时期,每个学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如成长档案袋的实施、少先队周队日的开展等。当然,作为传统的德育阵地——晨周会、思想品德课、班队课等都还发挥着重要功能。我校在探索德育新模式方面也做了有益尝试,提出并设计了"开展每周一信,实施情感育人"的德育方案。经过一学年的摸索实践,发现在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方面有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其中德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教育创新必须“德育先行”。  相似文献   

15.
回忆校同往事,有些事已经淡忘,而有些事却让人念念不忘.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肤浅与深刻.德育也有"肤浅"与"深刻"之别.肤浅的德育,仅有德育的躯壳,而无德育的灵魂;很少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让学生产生道德期待和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6.
"美"与"德"的内在关联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但对于美育方法的特殊本质人们仍然认识不足.美育作为德育方法区别于传统德育方法的特殊本质就在于价值上的超越性与方法上的直观性,这也是传统德育方法无法替代的教育途径.在道德教育领域,规范伦理和美德伦理既反映了两种教育目的 ,又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论.美德伦理学强调内在德...  相似文献   

17.
初里丹 《辽宁教育》2012,(3X):60-61
<正>德育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代表,其核心价值在于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福春小学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具有福春特色的德育,从而实现了"精品学校、特色教育、幸福师生"的办学目标。总结我校几年德育工作的实践会发现,德育是美的事业。一、关于德育工作的认识小学阶段的德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尤为重要.而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首先,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用三句话精辟概括了 21世纪的时代特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样一个大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创新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内容就是德育的创新。德育创新既是教育创新的题中之义,又是世纪之交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强烈要求和根本动力。本文拟从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实践等方面,对德育创新作以下探讨。   要确立主体——发展性的现代德育思想   主体——发展性德育思想的确立对于学校德育创新具有首要的意义。首先,它使…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9,(5):93-96
王阳明心学区别于程朱理学的主要地方,在于王阳明倡导"心即理",将代表主体意识的"心"等同于宇宙本体,与此呼应,他还提出"致良知"及"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他提出"心即理"实则表明德育应高扬人的主体性;他指出"学莫先于立志",实则表明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德育的重要意义;他的"致良知"说,实则意味着德育贵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