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贾谊《过秦论》写秦始皇之强盛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高中第四册课本注:“‘二周’东周和西周(周朝末年分封的两个小国)。”始皇,即秦始皇。《古文观止》卷之六:“四旬亦只一意,极言始皇之强,非一辞而足也。”这里应当指出:贾谊笔误,吞二周并非始皇。一九三六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通斋居士《南滣楉语》:“贾谊《过秦论》,言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按秦昭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祖若父,非始皇也。”又吴枋《宜斋野乘》:“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其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曾祖与父,非始皇也。”今查《史记·  相似文献   

2.
[两盈]《汉将王陵变》:“见有三十六人斫营,捉得三十四人,更少二人,更须捉得两人,便请同行。两盈不知,赚下落马。”项楚曰:“两盈,指丁腰、雍氏。‘盈’应是指人,俟考。” 按,“盈”字即是“人”字之误。致误原因有二:一是由“人”之音转而讹,今北方口语方言“人”字或读为yin。二是由“盈”字的俗写体与“人”字混淆。《敦煌资料》第一辑附表1《别  相似文献   

3.
新月     
析月一恋像一奈小船.我来船归去越过万水 山。花红.夜晚.故乡正足奉天。你璐看了么?我在你梦中水岸. (选自《沙呜扦价诗选》 〔赏析〕月充,人们已写了千百年,可足在有才华诗人的笔下,她仍然异名迭出,清丽可人。当代井名诗人沙呜的这首《折月》就足一个生动的例证。 全诗意吮柔美.诗的开头,以“船”喻“月”,形似而已,并不专妙。奇妙的足诗人接下去却粗开“本体”(折月),而扣住“喻体”(小船)去展开新领联怒:坐在断月般的小船1,返回故里,月多姚福,人多滋情;纵然足“干山万水”,也要一下子“越过”。“越过”二字,用笔看似枉盈,而诗人“一头扑…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5,(7):13-14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今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见下表,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报任安书》一课两处言及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所受之刑:一处是“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处是“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膑脚”和“断足”尽管文字有别,但毫无疑问所指应是同一种刑罚。至于它是怎样的一种刑罚,课文注释交代的也不够明确,只是将“膑脚”解释为“膑刑”一带而过,“断足”更无一字注释,可是下文“孙子断足,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的《错字小议》有三处疑点: 一是题为《错字小议》,但文中举的例子并非“错字”,而全是“别字”,这就有些题文不符。作为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大家的吕叔湘先生,不可能不知道“错字”和“别字”这两个词语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尽管“别字”俗称“错字”(即用错字),但评论语言文字的专业性文章,还是应该使用规范的、专业的术语为妥,更何况是名望极高的语言文字学大家呢。 再是选例失察。文中选了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启示”的变化》,作为正误共处的例子,余以为是误解了原作者的本意。纵观这则报道,原作者是以“遗失启示”到“招领启事”的变化,表明母校学生不仅  相似文献   

7.
【题解】阿房宫,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二一二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遗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三辅皇图》又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终樊川以为池。”秦国灭亡,阿房宫被焚毁。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提到“膑脚”和“断足”,对此各家有不同的理解。邓明、沈官撰文《“膑脚”不是“断足”》(《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以下简称“邓文”)认为“膑脚”并不是“断足”,指刖去下肢。孙云《“膑脚”“断足”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9.
资料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三篇中谈到《过秦论》,他说:《过秦论》“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按吴枋《宜斋野乘》:“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其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曾祖与父,非始皇也”。  相似文献   

10.
一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出身韩国贵族,喜刑(形)名法术之学,口吃,不善说话,而善著书,著有《孤愤》《说难》等十余万言。韩非著作传至秦以后,颇得始皇欣赏,始皇读“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为之叹赏不已。后韩非入秦事始皇,被李斯妒忌,终被杀害。《韩非子》一书,大抵多出于韩非自著。  相似文献   

11.
一、表过去已相当于“已经”。①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召陈平。(《鸿门宴》) ②天下已定。(《过秦论》) 既相当于“已经”。①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始皇既没。(《过秦论》) ③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二、表现在今相当于“当今”、“现在”。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赤壁之战》)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方相当于“正”、“正当”。①方是时,吾之力尚足以入。(《游褒禅山记》) ②余心方动欲还。(《石钟山记》) ③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正相当于“正当”。①正西风落叶下长安。(《满江红·和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断足之刑有两种,一为刖,一为膑。什么是刖刑?《易·困》“鼾刖”一词虞番注:“断足曰刖。”《周礼·司刑》“刖罪五百”,郑玄注:“刖,断足也。”都说是一种截去下肢的酷刑。此刑起源于何时?文献虽已有说,但却不足征信。《周礼·司刑》郑玄注:”周改膑作刖。”这似乎在说,是周代才有了刖刑。胡厚宣先生用甲骨卜辞与地下发掘相印证,确凿无疑地说明,商代已有刖刑(见胡著《殷氏的刖刑》,载《考古》1973年2期)。再说膑刑,什么叫做“膑”?《说文》:“膑,膝端也。”膝端就是膝盖。《文选·西征赋》“但潜铅以脱膑”,李善注引郭璞《三苍解…  相似文献   

13.
贾谊的《过秦论(下)》多数人认为是批评子婴,但从文章中子婴令人同情的形象与作者“过”始皇“过”二世“过”子婴的不同风格看,作者对子婴“过”的同时又饱含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4.
一、陈述事件。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白戴孝,陈述二人“伏尸”之后,天下为之穿白挂孝这一情况。②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赫其垣,(《观巴黎油画记》) ③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 ②③中的“黔”、“赫”、“殷”都为使动用法,可翻译为“熏黑”、“染红”、“烧红”。  相似文献   

15.
“阿房宫”是秦代的著名宫殿。其“阿房”二字,《康熙字典》、《集韵》、《韵会》和《正韵》,分别切以“于何”、“蒲光”;《辞海》(修订本)“阿房宫”条因之,注音“ēpáng”是也。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阿房宫赋》的题注未标音读,“教参”之属又纷纭杂出,教学难免失误。“阿房”命义何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谓“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按,此说不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段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之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报任安书》同一段落两次提到齐国军事家孙膑,《教师教学用书》之译文出现了明显的矛盾。一处是“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译文:“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一处是“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译文:“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关于孙膑所受之刑罚,译文一说剔除膝  相似文献   

17.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十周年之际,向社会献出了一份耗十年心血完成的厚礼——《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些极具易混性和顽固性的别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世外桃源”误为“世外桃园”,“瞭望”误为“了望”;二是  相似文献   

18.
一、“畏盈抗虑”盖本作“畏盈科之远虑” 葛洪《抱朴子外篇·逸民》云:“君子思危于未形.绝祸于方来;无乃去张毅之内热,就单豹之外害。畏盈抗虑,忘乱群之近忧;避牛迹之浅崄,而堕百仞之不测;违濡足之泥泾,抱炉冶而不觉乎?”其中“畏盈抗虑”与“忘乱群之近忧”不相俪.杨明照先生《抱朴子外篇校笺》未予校笺。鄙人疑有脱误,盖本作“畏盈科之远虑”。盈科:水充满坑坎。“抗”盖“远”之简笔草书致误.《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赵岐注:“科,坎也。”《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句谓担心盈满坑洼之水会汜滥天下,近乎杞人忧天,故日“远虑”。与下文“避牛迹之浅崄”同旨.今写出请教杨明照先生并古汉语界前辈时贤。  相似文献   

19.
阿房宫建于始皇三十五年,为秦朝著名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又《汉书 ,贾山传》记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相似文献   

20.
陆曼同学问:老师,您能就《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下简称《人》)一文具体谈谈新闻的语言特点吗?《人》一直被公认为新闻的“经典”之作。本文语言很典型地体现了新闻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新闻的真实性决定了新闻的语言首先要准确。《人》语言准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表示时间、数量的用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