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目叫作“论合理密植”的社论。这篇社论写得比较好。为了学习,让我们从写作方法上做一点分析。主要分析一下这篇社论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关于这篇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十三段,十三段文章是按三个部分组织起来的。题目是“论合理密植”。这个题目很明确,表明了这篇文章是要讨论农作物的密植怎样才算合理的问题。这个题目不过宽,也不过狭,不是“论密植”(过宽),也不是“论三麦(或水稻、或玉米等)密植”  相似文献   

2.
1959年4月1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论合理密植》的社论,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全国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这篇社论,至今读来仍能受到很多启发,有不少  相似文献   

3.
一篇社论引起的人民日报创刊以来,发表社论近万。有些社论评述重大政治事件,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社论起的作用则很坏)。有些社论评述的事情看起来并不“震撼人心”,同样产生广泛影响,甚至引发重大论争。1956年6月20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就是一篇这样的社论(以下简称6月20日社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反对急躁冒进,但题目是全面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两点论而非一点论,是一篇观点鲜明、议论周详的好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年经济恢复、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三、主题的倾向性。 新闻评论的倾向性,这是新闻评论最突出的一种特性,是一条客观规律。只不过有的公开声明自己的倾向性,如我们的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媒介;西方半官方和经常反映官方意图的新闻媒介,则羞羞答答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有些声称自己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把自己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倾向包藏起来,而实际上欲盖弥彰,包是包不住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所谓“轻松社论”也是有倾向性的。西方国家很多报纸设有“社论版”,每天刊登三四篇社论,其中有一篇是篇幅较短、写法轻松的社论。有些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说“轻松社论”只有“娱乐性”,没有倾向性。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台湾出版的钱震著《新闻论》一书中,译载了美国报纸几篇所谓“轻松社论”,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只具有“娱乐性”。 1940年2月14日《德模登录报》登的一篇,全文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七篇关于不能再吃“大锅饭”的社论:一论是《不能再吃“大锅饭”》,二论是《很有必要明辨是非》,三论是《把零售商业服务业经营责任制推广开来》,四论是《“大锅饭”养懒汉》,五论是《集体企业的生命力在哪里?》,六论是《不端“铁饭碗”很好》,七论是《把内在的活力开发出来》。后来,又围绕这个主题发表了两篇署名评论,一篇是《南郭先生何处去》,一篇是《破  相似文献   

6.
《读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是1956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社论,作者胡乔木。社论发表的前一天,即6月15日,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农业部长廖鲁言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李副总理的报告题为《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近两万字。社论是配合报告发表的,是一篇解释型社论。这篇社论当年很有影响,它带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的重要讲话精神犹如强劲的东风,激起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举国上下的新闻媒介竟相作出积极反应,踊跃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呐喊助威。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的《新疆日报》,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加大改革开放新闻宣传的力度,其态势引人注目。笔者翻阅2月下旬至4月底两个月的《新疆日报》头版,有几点印象颇为深刻,这里淡点粗浅体会。一、强化报纸言论,高扬改革开放主旋律。春节刚过,《新疆日报》就抓住舆论热点,有重点地加大改革开放的宣传力度。这突出表现在充分运用报纸言论作舆论引导上面。2月下旬到4月中旬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新疆日报》刊登的11篇社论中,除两篇是自治区“两会”、一篇是植树造林、一篇是抗旱的社论外,其余7篇全是关于加快新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社论。其中2月20日到3日1日,10天就连续发表了论“一心一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三篇社论,可谓先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目。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犬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社论《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是一篇阐述型的纪念性的重要社论。社论所涉及的正是一个分量重。难度大的重大论题。鉴于“七一”社论,作为中央党报的人民日报年年都要与读者见面,天长日久,这就较难跳出老套套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篇章来。然而,此篇却匠心独运,写得令人耐读,称得上登高壮观,远见卓识,理情并茂,耐人寻味,不愧为2001年全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我以为,这篇社论的成功之处,突出表现在立论好、说理好和文风好这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日。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级党委及政府负责同志应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或论文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及政府各部门负责同志,应当学习陈云、薄一波、李立三等同志这种工作方法,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经常亲自动手在报纸上写这种能够透彻解决问题的社论。”  相似文献   

11.
杨彬 《新闻记者》2003,(11):17-18
所谓社论版,是欧美一些大报专为刊发社论而开辟的版面。这些版面专门用来刊登社论及其他新闻评论,不作他用。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至今尚未出现欧美报纸开设的那种典型的社论版。但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我国报业以及新闻评论实践的发展,社论版有望在我国报纸上出现。社论版最早出现于美国。与我国传统报刊一般一天只刊发一篇社论不同,欧美的一些报纸每天都刊发三四篇甚至四五篇社论。大报的社论每篇约500字,小报的每篇300字左右。遇有重大新闻事件,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大都会集中发表一两篇较长的社论,再辅以两三篇较短的社论文章。这样多的社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16口,渭南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社论:《务虚会的主题》。 《社论》全文,仅193字(不含标点)。 在文山会海泛滥成灾的今天,这篇193字的社论,像一阵清新的晨风,一股清纯的溪水,令人耳目一新,鼓掌叫好! 这篇精炼的《社论》,首先点明“加快渭南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六月二十一日的社论"力争高速度",是篇出色的评论,它及时而又敏锐地抓住了总路线的中心问题——速度问题,作了集中而深刻的阐明.从社论写作的角度来看,选题是成功的.不光是选题好,这篇社论在写作方法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篇社论的写作方法,可以概括成八个字,叫做波浪起伏,出奇制胜.所谓波浪起伏,就是文章不写得平铺直叙,而是有波浪,一个波浪接着一个波浪,反复多次,每反复一次,就把问题深入一步,这样就能引人入胜.所谓出奇制胜,就是文章不要人云亦云,而是抓住  相似文献   

14.
名人与题目     
周恩来的非凡手笔1946年,当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时,4月16日、17日,重庆和上海的《大公报》,先后登了一篇题为《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社论,为国民党张目。周恩来同志立即责成重庆《新华日报》起草一篇社论,并对草稿作了大量修改。原稿题为《驳大公报》,他圈去了这个题,挥笔写下针锋相对的8个大字:《可耻的大公报社论》。这篇社论在18日发表,有力驳斥了《大公报》的污蔑和攻击。  相似文献   

15.
第一篇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篇社论当属1949年10月2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这篇社论针对联合国大会通过诬蔑中国人民的“决议”,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社论写到:“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他宣布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社论强调指出:“在中央人民政府已宣告成立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可以确信:我们已是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国家了.”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如同新闻园地里一朵迎春的奇葩,清新悦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篇元旦社论不仅内容好,而且篇幅短,全文只有一千来字,是前所罕见的.很显然,这是《人民日报》同志为实行报纸改革,改进社论写作所作的努力,也是他们在新年岁首向读者所表示的一种态度,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带了一个好头.下面,让我们试就学习这篇社论的文风,简要的语言,探究一下它何以写得这样短,这样精粹.  相似文献   

17.
5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文化新闻》(11版)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人民日报社论列入中华经典诵读篇目》。这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好家伙,人民日报社论都成了中华经典了,真的好厉害!我对社论有着特别的敏感,这是因为我在地方报纸写了十几年社论、评论员文章,可以说对社论这种新闻体裁比较熟悉,当然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社论也就读得比较多。人民日报的社论能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8.
一篇以干部问题为选题的社论,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广大普通老百姓中引起共鸣,这是一个时期以来“社论效应”所鲜见的现象,也往往是社论作者孜孜以求但又难以企及的。由此,对如何发挥新闻评论作用的问题,引发出几点思考。 1994年3月27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要敢于负责》的社论。社论指出,在自己的岗位上敢于负责,敢担担子,是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品格和态度。这是  相似文献   

19.
3月4日,本报发表了题为“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的社论。省委负责同志在审稿时加了批语,指出这篇社论“内容文字都好。今后一个时期内,新华日报社论要以此作为标兵”。省委对我们的工作是经常提出批评的,但是对于微小的进步也是鼓励的;省委对这一社论的批语,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回顾近半年来新华日报的社论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在大跃进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20.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