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中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而文学经典的阅读是其重要的内容和方式.当下大众文化盛行、各种思想不断撞击,古代文学教学和经典阅读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通过经典阅读教学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成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无疑都是以汉族文学为主导的,对少数民族文学涉及很少或者并未深入探究,对中国古代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区域文化探讨也没有深入进行。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区域文化为视角,注重文本的文化属性,采用文化分析法、对比法深化对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思想、流派形成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是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将厚重广博的传统文化融入古代文学教学,不仅对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有积极意义,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古代文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从东北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古代文学看民族精神中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之中,文章对忧患意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忧患意识产生的历史及社会原因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学课引入多媒体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荣先 《文教资料》2009,(6):230-231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发展改革.古代文学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作品学习中对当代高职生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通过传授古代文学基本知识来提高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如何在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赋予其现代性的阐释,进而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等问题,已成为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重大教改课题.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与信息的传播途径,是文化资源的载体,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汉字有自己的特征,中华文明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文学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上升到一定的水平,提升到一定的空间,彰显了自身的文学风格,也是同中国古代文字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古代诗歌辞赋的特殊表达方式,都为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更深的魅力,使语言文字的潜质获得了巨大发挥。本文针对中国古代文学展开讨论,分析了古代文学的文字特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名传青史的作家数以千万计,万流景仰;其优秀诗文作品如恒沙繁星,洋洋大观.经多次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本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选录了大量古代文学作品,这一举措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就运用的理论和使用的方法而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己固有的民族心理、审美意识和传统研究手法来从事研究;第二阶段主要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第三阶段是兼取中西理论和方法之所长,以中国自己的现代理论、方法、体系来进行研究。杨兴华的《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一书,体现着古代文学研究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总体趋向,提出了一些很具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如何教好古代文学作品,使之古为今用,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毛主席教导我们.“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我们认为,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也应把“转变学生的思想”的工作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通过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无论在诗歌、散文,还是在戏曲小说创作中都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灿如星辰的名篇佳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厚而珍贵的遗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永久的魅力。因此,在我们的国民教育中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教育,是我们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教学既属于汉语国际教育又归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国古代文学课是该专业文化类的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虽然对于留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它在学生的美育教育、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学习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文化推广的大事业中,我们要重视对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讲授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郭静静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1-122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谈的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等问题。文章认为: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是必然和必须的,一方面,我们应尽可能还原古代文学生成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站在今天可能达到的思想认识高度,对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做出符合科学精神和艺术规律的阐释及评价。古代文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比一般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题记: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电子资源的开发普及,古代文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成果日益丰富。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如何更好地对民族瑰宝进行发掘和推进,笔者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诸葛忆兵教授进行采访。诸葛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研究经验,畅谈切身体会,从学习方法、文史打通、研究立场、选题以及超越意识五个方面对古代文学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角度,揭示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整个发展历程中树立起来的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反复奏响的高亢旋律,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支柱,它在形成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方面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学作品凝结着古代人民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节日的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价值,从教师素质专业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从生活实践中创作的语言艺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在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风格多样的民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古代民歌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古代民歌一百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