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爱玲“热”再次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张爱玲意识中的悖反现象。张爱玲意识世界里既有对传统的二律悖反 ,但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崇尚和恐惧 ,这种现象表明在传统被完全打破的情况下 ,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文化认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乳连 《文教资料》2008,(36):15-17
无论在张爱玲的作品里还是张爱玲自身都存在着诸多的悖论,比如古典与现代的对立;欢乐与愁烦的矛盾;飞扬与安稳的悖反,等等.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形成其悖论的根源所在,并指出作家对于悖论的超越的积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悖反的修辞方式,着重分析了措辞悖反、情况悖反、戏剧性悖反三种悖反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7,(3):37-44
"道言悖反"是为学界广泛认可的《老子》中的理论矛盾。此矛盾的产生一方面为语言本身的局限性所致,另一方面则归因于老子所赋予的"道"不可尽知的特性。作为言与言说对象矛盾的体现,"道言悖反"的现象在学科教学中较为常见,并有多种表现形式。学科教学中的"道言悖反"现象,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因其对于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构成阻碍,故而需要找寻弱化"道言悖反"现象的途径。"不言""不言之教"作为弱化及规避"道言悖反"现象的方式及理念,有助于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铁凝日益成熟的创作中文本中的“悖反现象”成为她鲜明的特点。此现象表现在铁凝作品的日常生活图景与其中蕴涵的现代反叛精神内涵所形成的“张力”,以及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情节结构向心理结构的转向,还体现在一幕图景,一种人物心态都蕴涵着的“张力”意味。这种“悖反”现象使她的艺术世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中的几种女性形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所体现的价值观,本人把这些女性形象分为三类,即妖女与巫婆式,反“灰姑娘式”和良家妇女式。不论哪一种形象,都强烈地反映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身世道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这是张爱玲存在意识的体现。对文明的批判,张爱玲也表现出存在色彩,存在意识使她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形式特征,同时隐含着反戏剧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形式特征,同时隐含着反戏剧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文化语境一直存在着性别盲点,尤其从原型文化视域观照性别历史传统及其经验时,女性自觉意义上体认的性别意识,是一种神话性质的虚假与苍白,张爱玲及其创作较早地剖露了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女性命运、婚恋情感的关注,其小说中的女性可分为传统型、物质型、变异型。张爱玲以其深刻的女性意识,刻划了一系列独特的女性形象,丰富了现代学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是形成她悲剧意识的基础,同时时代也为她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和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然而,对她悲剧意识形成有更直接、更深远影响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张爱玲承传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文化人格和审美意识,表现出对普通人特别是乱世中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与前景的忧虑与关怀,使她的文本呈现出一种苍凉的东方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作品中对母女关系的处理一反常人的思路,她冷静甚至是残酷地揭去了掩盖于亲情之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用一切可以解构的语言解构了母亲神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她能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意识在对时代生活的感受上达到贯通和契合.另一方面也是她对现实社会生活有着极其敏锐的感触.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母女关系,可以洞察封建文化对女性无孔不入的破坏,窥见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前途的探寻,以及对人间至爱亲情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吴波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50-52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意蕴存在着明显的二律悖反:一方面,作为比较开明的封建官僚,纪晓岚的思想观念中时常闪烁着民本主义思想的光辉。另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又使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表现出非人性的内容。这一二律悖反现象的存在,使《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文化意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白先勇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但其小说则有非常相同的悲剧意识内涵,即作为异化的人在被遗弃,被背离的境地中,不能重建自我完善的人格,而是人性的扭曲,人性裂度的加深,构筑出一种悲凉绝望意味更深的悲剧,张爱玲,白先勇的生命悲剧意识完全源于二人的相似的人生体验和所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及现代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中,“婚恋现象”是引人瞩目的景观。本文将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进行整体观照和宏现审视,并在总结其“婚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张爱玲形成人生悲剧意识的原因以及其婚恋模式写作的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一定的作家、作品、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之上,它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着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中,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却呈现出与此悖反的情形。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是延安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产生悖逆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储备力量和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使命。但由于政治社会意识淡薄、政治参与动机的功利化以及政治行为与认知悖反等原因导致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使命担当意识淡薄的现象。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出发,对加强大学生使命承担的外部意义、内部矛盾等方面对加强大学生使命担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提出加强大学生使命担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身世遭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 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这是张爱玲存在意识的体现。对文明的批判,张爱玲也表现出存在色彩,存在意识使她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作家,作品中必然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本文从“原生态”描写、荒原意识和荒诞意识来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质素,从而体现出作品对待统文化的超越和作家自身对现代文学贡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