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解释和理解作为一种科学过程与人文科学的情形有所不同。就科学过程而言 ,不仅单称事实判断具有一定解释力 ,而且解释和预见在逻辑上还具有相似性。解释与理解内在相关 ,理解的深刻程度是估价解释进展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2.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作为理解、解释与意义的哲学理论,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具有合理性:符合哲学的本性和世界哲学的发展趋势,是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实现,并且预示着一种新的科学解释观的出现;同时这种研究又是可能的;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认谢使之超越了传统解释学对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所做的对立性解释,其理论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倾向也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的引入而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给传统的教育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问题的根本在于这项改革完全动摇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在解释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时说:过去不少人把科学仅仅理解为一种能得到逻辑论证与实验验证的知识体系,把科学教育仅仅理解为知识的传授,把科学素养仅仅理解为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及其规律,避免和克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泛化与异化,需要以一种反思与超越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以哲学的视角,从"问题""解释"和"实验"等方面对"科学探究"进行实践和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即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是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具备5个基本特征: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  相似文献   

6.
科学解释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科学模型可使科学论证和科学解释的思维路径显性化,从而培养初中学生以模型解释科学问题的科学论证能力.构建模型可培养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解释能力;运用过程模型可为解释过程特征提供具象支持;模型想象可帮助学生探究现象的本质;运用类比模型可比较分析复杂的空间变化过程.模型建构与运用可提升学生利用科学论证理解、解释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解释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当代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学解释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当代科学解释问题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科学理解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从把理解看成是解释的副产品到认为理解是认知成就的观念上的巨大转变;二是对机制解释有了新理解,强调机制中的行动;三是注重科学解释实践方面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科学实践在科学解释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呈现出延伸断裂到各门具体科学中进行专业讨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化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激活阶段、加工-理解阶段、联系-巩固阶段、运用-发展阶段,其中理解阶段是中心环节。理解实质上是一种对知识寻求解释说明,为自己所接受的过程,通过理解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知识抽象、繁多,更要注重理解,形成自己良好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不应是机械地接受与死记硬背,而是重在理解。化学教学中首先应强调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从整体上把握化学学科。  相似文献   

9.
阐释学是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以当代西方哲学诠释学的有关理论作为基础,探讨了译者主体性问题。从对哲学诠释学有关文本理解的本质和过程的深刻解读中可以看到,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比语内解释更为复杂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面对原著,译者必须发挥自身的艺术才能和主观能动性,进行堪与原著相媲美的再创作,同时必须尽量忠实原著,自觉地用原著来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韦尔奇对科学探究作了如下的解释:“探究是人类寻求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从广义上说,探究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是一般探究的‘子集’,它的对象是自然界,是在某种信仰和假设的指导下进行的。”即科学探究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有理论指导的探究。另一美国学者彼得森对科学探究的特征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指出科学探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他说:“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并描述物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采用有秩序的和可重复的过程,简化调查研究对象的规模和形式,运用逻辑框架作解释和预测。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它活动。”简单地说: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从上述学者所作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科学探究进行理解:一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理论关于“理解历史性”、“效果历史”、“视野融合”的论述强调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许映华 《科学课》2008,(12):52-53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是: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树立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原作的选材、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体现了主体性能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王洪波 《考试周刊》2010,(44):164-165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新课程中所谓“科学探究”,就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如何处理理解与实践的关系,是诠释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早期诠释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圣经诠释学虽然专注于理解和解释《圣经》文本的含义和上帝的旨意,但这种理解和解释却有着强烈的实践意味———它是规范教徒行为的基本依据。先有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后有对这种理解和解释的实践性应用,这是圣经诠释学处理理解和实践关系的基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理解和实践之间的二元分裂成为一种可能,也成为一种现实。对《圣经》的理解和解释的权利一度是被基督教会所垄断的,普通教众只是按照教会所提供的理解和解释去从事宗教实践。因此,教会对《圣经》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圣经》本身更具有权威。理解和实践的这种二元分裂,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得到支撑。对作为上帝伟大作品的自然界的理解和解释,被视为科学家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而科学家所提供的自然科学理论则被看成神圣的真理,普通民众对它只有顶礼膜拜的资格。让科学家和科学理论及其衍生的技术替代我们自身的选择,放弃我们自身的选择能力和自由,几乎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成为一种当代的社会疾病。正是在这种认为自然科学无所不能的病态崇拜背景下,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完成了诠释学从认知方法论模式向实践哲学模式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原则,对理解的历史性与有意误读和视阈融合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解析,可以解释翻译过程中理解产生的方式、过程和机制。理解和解释是建立在“前理解”的基础上,是解释者与被解释客体产生视阈融合的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具有文本的开放性和译者阐释的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离散数学"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宜穿插介绍离散数学的应用背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抽象的概念、结论和征明,应先从直观意义或具体实例或直观解释着手,在教学过程中多画图,多举例,多解释,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然后再上升到理论推导和征明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的出现,克服了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与积累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促进教学重心向知识的探究过程的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科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此试题是具有评价与导向功能的中考试卷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理解和掌握探究性试题的类型和特征,对提高中考的物理应试技能与解题策  相似文献   

19.
亨普尔的科学解释理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成就之一,它使科学解释问题成为科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实现了科学中关于解释问题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对当代科学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开创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使科学解释成为科学和哲学的核心论题,并使科学解释观深入人心,重新引发了解释与理解之争;二是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开拓了科学解释研究的标准模式,并引起了更广范围的科学解释的哲学分析;三是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奠定了科学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应包括创造性的过程、产品、个人和环境四方面,具体理解应注意①科学创造力不同于文学艺术创造力;②科学创造力与一般的科学技能有区别;③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家科学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④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其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