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发祥 《时代教育》2009,(10):172-172
"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成了每个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点,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的基础上,用爱温暖他们孤独的心,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全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外出务工创业,他们的子女留守在家,多数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年14岁以下留守学生的数量达2290.45万人(占全体儿童的8.05%),其中农村留守学生占86.5%,达到1981万人。留守学生群体不仅数量大、比例高,并且在教育、生活、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留守学生,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是他们却生活得并不快乐,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无人为其提供心理指导,或者只被关注于学习,在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个人生存技能培养等方面被忽视.他们只是学习的机器,他们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灵留守"者.这些学生在现在学校当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这样的群体呢?  相似文献   

4.
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困扰家长、老师、学校的普遍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就“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心理感受、思想行为表现等方面作了调查与剖析,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加强与改进留守学生的管理与思想教育试着提出几条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人数多、比重大、成绩差与心理行为不够健康等,其直接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生活环境欠佳,学校未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效抵御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既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涌现出一个新名词留守学生,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祖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学生逐渐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留守学生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流生、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一系列的思想道德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有  相似文献   

7.
目前,"留守学生"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几年来,我校关工委不断加强对"留守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学生"普遍和个别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留守学生"存在问题的对策。用关爱、关注、关心,让"留守学生"不再孤独守望,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为他们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团结、互助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留守学生"笑靥如花。  相似文献   

8.
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困扰家长、老师、学校的普遍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就“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心理感受、思想行为表现等方面作了调查与剖析,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加强与改进留守学生的管理与思想教育试着提出几夸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留守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空的产物,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与一般同龄人所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已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在"留守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带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留守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成绩较差、心理不健康等诸多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积极探索援助方式,把“留守学生”教育好、管理好,让他们能在关爱与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25):147-148
当前,随着社会的变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学生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笔者在农村中学多年带班主任,一直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问题,首先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现状进行调查,找出问题,然后通过主题班会、学生活动、建立重点帮助学生档案等方式寻求促进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对策、方法,获得班主任管理和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留守学生”是多年来农村学校的一个常见群体。据调查,农村职校的“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经商,使得“留守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有的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关注不够等。笔者认为,加强中职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的基本对策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共同承担责任,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乐清,市场经济氛围很浓烈。很多家长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纷纷离乡外出经商,而其子女却大多留在家乡。或交绐年迈的父母看管,或全托在教师家里。中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思想启蒙、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缺位,给广大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发生令人痛心的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现如今教育行政机构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民工进城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特殊群体已暴露出很多问题,重中之重则是学习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其成因,提出自主学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据调查显示,全国共有1980万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了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很多“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变成了“后进生”的代名词。他们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城县是个有46万人口的山区小县,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口稠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几年来,全县共有10万余人外出务工或经商,打工经济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边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各大城市,留守在家的未成年人也与日俱增,继而形成了一个“留守学生”群体,“留守学生”问题也随之产生。为此,该县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干部教师对全县“留守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走访调查。目前,该县7万多名在校学生中,就有1.4万名“留守学生”,其中小学约3500名,初中约7600名,高中生约2000名。如此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将对构建和谐通城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特别关注。该县教育局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县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共同为“留守学生”构筑了一个爱心家园。  相似文献   

17.
钟萍 《时代教育》2014,(12):155-156
"留守学生"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一般学生的特殊群体。其因"留守"造成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现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理应成为学校教育及班主任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所在,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红寺堡镇回民小学在去年9月份组织全校86名。留守学生。召开了座谈会。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在“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家国  张建丽 《考试周刊》2013,(41):168-169
<正>一、背景分析由于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我校又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出现了大量由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根据调查,有55.5%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差生"。"留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留守学生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敏感话题。两河口中学是邻近县城的一所山区初中学校,在校学生913人,在服务范围的十个行政村里。有1.1万人外出打工。2005-2006学年度,我校留守学生113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达到43名。2006-2007学年度留守学生达到312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有78名。由于监护人的缺位,留守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影响,这些孩子往往存在心理缺陷,学习成绩较差,生活习惯不良等。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研究成为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和时代特征。我校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