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留守经历"对高职生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影响,文章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宁波市3所高职院校的687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生的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方式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留守方式、来源地、专业和年级是影响"留守经历"高职生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客观因素;"留守经历"高职生自我评价能预测应对方式。文章在此结果上提出相应的四点建议,为"留守经历"高职生的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2.
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及自我价值感量表对238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进行测量,并与250名无留守经历高职生对照。结果:(1)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等维度差异不显著;在性格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维度差异显著,外向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内向学生,学生干部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3)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略低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但差异不显著;(4)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预测力更强。结论: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不影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的幸福感,性格、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234名高职学生为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运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对不同经济地位和综合素质的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贫困高职生和非贫困高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水平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普通贫困高职生。  相似文献   

4.
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职业价值观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研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高于大一学生;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大于女生;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493名高职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和城乡上差异不显著,二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文科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理科生.年级是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调节变量,一年级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间相关显著,二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职生与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调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生与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比较研究,认为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为: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替代经验,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学业自我效能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学习领域的表现。江苏农牧科技学院在校生学业自我效能的调查显示:高职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高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在总分上更占优势、一年级学生更占优势。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以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对所学专业满意的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优于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但不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对是否贫困生以及月生活费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对高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职生中存在着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低自我价值认同,价值追求困惑,悲观消极等人生价值观问题.本文从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谈起,探讨正确的生存方式以及积极地生存方式的构建,旨在对于高职生正确人生观的建构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文章探讨了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其自我身份变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对高职118名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是个人发展动机,其自我身份变化不明显,相对而言,仅在自信心方面有一定的变化.而且,高职学生其自信心对学习动机影响较大.这说明高职生为务实,注重提高自我,他们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发展自我,以便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一定的准备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基本现状,考察核心自我评价与专业承诺对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检验专业承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及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566名高职护生核心自我评价、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高职护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自我评价和专业承诺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直接负向预测高职护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也可通过专业承诺负向影响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1.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增强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提高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学生个体对自我心理和行为方式的把握和调节。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认知管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行为管理等方面。本文对高职生自我管理的主要方面进行论述,对影响策略选择及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以培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了解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业效能感的具体策略,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学习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调查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现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467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基本呈正态分布,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2)女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显著优于男生;(3)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大一学生;(4)学生干部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非学生干部。高职学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较好,但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提高高职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信心,增强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正面信息源,提高自我效能感,树立在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中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在职业角色中合理过渡,从而有效提升高职生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甘肃省某高职学院61名学生进行施策,并用SPSS16.0软件包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高职学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结论:高职生自我接纳评分对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职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现状以及与调节定向、自尊的关系,本文采用自我妨碍量表、调节定向量表、自尊量表对500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0%的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自我妨碍现象,大二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5),城市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5);相关分析表明学业自我妨碍与促进性定向、自尊负相关,与防御性定向正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促进性定向、自尊对学业自我妨碍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防御性定向对学业自我妨碍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理论一经提出就被运用到教育情境中。本文通过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对影响高职生专业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以高职院校为例,探寻提高高职生专业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467名高职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职学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2)女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发展显著优于男生;(3)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发展都显著优于大一学生;(4)父亲的过分干涉(F3)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亲的拒绝否认(M3)对自我刻板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父亲的过分干涉(F3)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M1)对自我和谐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高职学生自我和谐总体发展水平较好,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职生自我和谐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自我教育水平总体中上,其中自我认识、自我反馈水平较好,但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能力一般.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自我教育水平呈略微上升趋势,男、女高职生自我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学习成绩高职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差异,学习成绩越好自我教育水平也越高.对此,要求从两个方面提升高职生自我教育能力:一是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能力;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应作出一定的改革或调整并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