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拿到书很快就翻完了,孩子们对课文就不感兴趣了.带着一知半解,和老师一起囫囵吞枣.这样解读文本低效!教师要思考,做点什么让文本“活”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张海峰 《湖南教育》2005,(18):27-29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从实际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教学中的地位作些探讨。一、前提:潜心文本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源”就是文本。时下许多阅读教学课,学生往往只读了一两遍课文就开始了师生、生生对话。这时的学生连文本的字音尚未念准,句子尚未读通,更来不及思考,谈得上有什么领悟需要交流呢?师生、生生对话的…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众多的阅读教学流派之中,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仔细探究,都得依托于“对话”来完成教学内容及目标。在阅读课堂中,只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找准阅读对话的切入点,努力为学生构建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深度对话”的平台,就能使师生之间充分实现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共同走向有深度、更广阔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要以语言学习为载体.让文本语言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黄玉立 《教师》2012,(36):62-62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有多种形式: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最后,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了实现通过对话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把握住以下几点:一要让学生在阅读期待中动情;二要让学生在领悟文本语言的神韵中移情;三要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抒情;四要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融情。  相似文献   

7.
课堂有效对话能激发师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理性解读文本的能力,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使语文学习活动充满无限生机,从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刘莉 《文教资料》2011,(30):55-57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直以来.师生对话被多次强调,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得并不多。作者认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是衡量阅读教学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从抓住预习,广泛占有资料;注重朗读,品味文章含义;大胆质疑,引发深层思考;科学复习,学会智慧的勤奋;用准方法,学会批注式研读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7)
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沟通、对话的共鸣活动。以"与文本对话"来组织调控教学诸要素,设计教学流程,使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主体功能,这既是方法论,也是教学观。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是必要手段,更是语文阅读教学追求高效之根本。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围绕文本,实现目标;尊重作者,平等对话;披文入情,生成精神;尊重学生,有效引导;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师教学《灰姑娘》的片断:(师先组织生说出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接着发生了以下对话)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我曾在一所农村小学听过一节课,当时的教学内容已记不清了,大概记得教师是从分段、段落赏析、文意阐释几个步骤展开教学的,课堂上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记,学生是“沉默的一群”。课后,不仅是学生,就连听课的教师也都感觉“晕乎乎的,不知所云”。是什么原因致使一节语文课沦为说教课?数年来我经常想起这个经历,但一直未能找到答案。直到去年,我看了  相似文献   

12.
张清静 《成才之路》2010,(19):76-7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新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进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世界,随着物质生产的日益发达,人们日益感到迷茫,心灵的家园荒芜不堪,无“家”可归。靠什么摆脱世事的纷扰繁杂?靠什么滋养我们迟钝粗糙的心田?靠什么慰藉我们疲惫的身心?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这一窘追。文学作品的欣赏当从诗歌人手,因为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有诗意。如果懂得欣赏诗歌,就如同拿着一把打开文学欣赏之门的金钥匙。欣赏诗歌,可以帮助我们营造出诗意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走出心灵的困境,让我们诗意地栖于青春的枝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生本对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是核心要义,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正如叶老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  相似文献   

15.
在《大禹治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6.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实际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教学中的地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大禹治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8.
何春光 《陕西教育》2005,(11):12-13
“对话型语文教学所指的‘对话’具有丰富的形式,广泛的途径和实质性的追求。从途径看,可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从形式看可以是质疑、讨论、补充、争辩、朗读,甚至是静默的思考。”“对话一定要通过交谈,但交谈不一定是对话,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各方之间的言谈,而是指各方的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听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本期从“对话教学”的来稿中精选出四篇文章,对这一话题采众家之长,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9.
一.文本解读中的泛政治化倾向 这是一直延续至今仍未真正得以缓解的解读文本的第一大通病:以实用的尤其是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对号人座,作为文本阅读的第一要务。以这样一种理念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其遭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黄莹 《广西教育》2011,(16):47-47
品读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文本意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进行品读、赏析,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