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高高地挂在天上,实际上在人类出现之前的很多很多年,月亮就在那里了。那么,神秘的月亮是怎么形成的呢?关于月球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我是被地球俘获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2.
《招生考试通讯》2011,(10):19-19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识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  相似文献   

3.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由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大不相同。不少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人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理论来反对这种说法。月球的神秘吸引人们不断去探索它。  相似文献   

4.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月球上的下一个脚印很可能是中国人的!”美国一位宇航员在“神六”成功发射以后说了这句话。那么,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也能到月亮上去,到广寒宫中和嫦娥姐姐相会呢?其实我们国家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准备登月了。我国月球探测要分三步走,即“绕”、“落”、“回”,奥运会前有望走出探月第一…  相似文献   

5.
《今日中学生》2008,(10):37-37
美国科学家对月球岩石样本的最新分析结果表明,月球早期曾有水存在。这是科学界首次找到月球曾有水的证据。该样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波罗”探月任务从月球带回的“火山玻璃”,这种“火山玻璃”由月球火山喷发的岩浆迅速冷却后形成,形状像小小的鹅卵石。科学家推测说,这些水存在于30多亿年前月球“熔岩喷泉”喷发到月球表面的岩浆里。在这次喷发事件中,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嫦娥二号”的顺利升空,必将成为2011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本文对这一热点从化学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希望对同学们的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由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消息,从2004年起,我国将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环绕、降落、返回”三个阶段实施。这三个阶段是:①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环月飞行,进行遥感探测;②探测器在月球“软着路”;③完成预定任务后,顺利返回。  相似文献   

9.
月亮的倾诉     
其实,本文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小品文。主要有两大亮点: 一是寓知识性于拟人化之中。因为运用了拟人化的叙述方法.文章读来情趣盎然,如针对俄罗斯物理学家主张炸毁月球的观点,文中的“我”作为受害者,据理力争,条分缕析,字字融情,句句在理,令人心服.较为深奥的月球知识被诠释得深入浅出,生动易解。 二是寓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文中的“我”诙谐俏皮,饱含委屈,妙语连珠,如“有人说我‘月亮不亮’,本身并不会发光,之所以光光亮亮.无非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来臭美,是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蒜”“这一点,大多数地球人都知道。我好憋屈呀”等等.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2010,(10):4-4
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m,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出近1000m!这是中国科学家根据“嫦娥一号”的科学数据测量得出的结果.在“嫦娥一号”得出这一结论之前,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曾得出月球最高点为8000m的结论.14年来,人类的认识一直停留于此,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课程观最根本、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关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属性,目前主要形成了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能力本位说”.二是“工作过程说”,三是“实践导向说”。三种说法或日三种课程观,表达上虽然不同.实质上是一致的.即职业教育课程是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2.
这是好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在家中院子里一边玩耍,一边大声地喊着,惊动了正在做饭的妈妈。妈妈问他在干什么。孩子说:“我想跳到月球上去!”妈妈说:“哦,原来是这样。记住,别忘了回来!”这真是智慧的母亲,经典的回答,因为她懂得保护孩子的热情和好奇心。后来,那个孩子真的飞上了月球。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  相似文献   

13.
《少年读者》2008,(11):F0004-F0004
在太空中欣赏宇宙美景,在月球上悠闲散步,在月球上像蝙蝠侠那样飞行,在失重状态下体验有趣的“太空浴”……什么,你说这是科幻故事?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14.
这一天终于来临——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之梦,终于有了一个真正迈步实现的行程。2004年2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已经启动的第一期工程,取名为“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其目标是在2007年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利用先进仪器对月球资源和能源分布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第二阶段的目标是争取  相似文献   

15.
杨巍 《物理教师》2011,32(5):66-68
“嫦娥2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了序幕,它主要任务是为“嫦娥3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搭载在“嫦娥2号”上的7种有效载荷,能帮助卫星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月亮,这个宇宙中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本世纪,“嫦娥”故乡中国加快探索月球的步伐,我国“嫦娥奔月”工程“绕”“落”“回”三阶段目标的实施时间表已确定,在这份时间表中,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使其降落在月球上并进行探测和自动观察,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第三期工程目标是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机械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  相似文献   

18.
神秘月球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由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分大不相同.不少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理论来反对这种说法.月球的神秘吸引人们不断去探索它.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一物理课本的阅读材料“月相”一文中提到: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这是一种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9.5天.有同学提出疑问:“我们在前面讲万有引力时,不是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27.3天吗?怎么这里却是29.5天呢?”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谈起.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1.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它在真空中的 ,则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一束激光从地球射到月球表面的时间为1.25秒,则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2.在教室的某些位置看黑板,只看到一片光亮而看不清粉笔字,这是黑板对光发生了反射;电影放映机射到银幕上的明亮光线,经银幕反射后进入人眼,这种反射是反射.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定律.3.家庭中梳妆用的镜子在物理学中称为镜,此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且像和物的大小,所成的像是像.4.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