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农超对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订单违约问题。文章根据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超对接”发展情况的调研结果,建立“农超对接”订单违约问题的多智能体仿真模型,揭示“农超对接”过程中订单违约问题的影响因素并回访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违约率与农产品价格增长百分比呈同向变化。(2)合作社和超市违约率与农产品合格率呈反向变化。(3)合作社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向农户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单个农户会受到其他农户“群体偏好”的影响而做出继续参加合作社或退出合作社的抉择。(4)政府对于“农超对接”的政策扶持可以在短期内可以提高“农超对接”的履约率;从长期的角度来说,组织农户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农超对接”的促进效果要高于政府政策扶持水平对于“农超对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生鲜农产品的本质特征和生鲜农产品物流所具有的固有特征,通过剖析各自特征的特殊性深刻认识到生鲜农产品在连锁超市经营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难题。进而通过深入分析"农超对接"的重大社会效益,并提出几项通过现代物流推动实现"农超对接"的途径,解决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中面临的这些困难,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声音     
《华夏星火》2011,(11):7-7
“采取‘农超对接’模式后,为供应链压缩了20%-30%的成本,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加20%左右。” ——近日,广州市社科院发布《实施“农超对接”稳定广州蔬菜价格的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农超对接”作为一种平抑手段,虽然带来农民收入普遍增加20%、超市直购蔬菜零售价降低两成等利好,但覆盖面有限、产品缺乏标...  相似文献   

4.
鲁意 《科技广场》2012,(2):28-30
农超对接是国家为了发展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实施的一个工程,是为了解决前一段时期出现的卖菜难、买菜贵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农产品有效流通的方式。虽然"农超对接"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被人们提出来,但实际上,距离完美实施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超对接"这个全民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该项目是一项有利于国民、有利于政府的宏伟壮举,农民、商家、消费者实现了互利共赢。由于该项目开展时间较短,所以该项目的实施范围还不是很广,更为突出的是其信息化建设不健全,网上交易系统构建更加缺失。提出了一套合理的网上交易系统构建方案,并详细分析研究了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超市之间的动态信息流;对"农超对接"网上交易系统做出评估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是农户的收入来源,是超市竞争的焦点,也是每个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农超对接能够让农户、超市和消费者三者获得在传统采购模式下所不可能获得的利益和实惠,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以介绍九江联盛超市农超对接现状入手,分析了这种采购模式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办法,希望对相关企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销现状和目前我国主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提出解决卖难买贵问题解决途径;推进"农超对接"需生产和流通领域齐头并重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赵磊  王聪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7):51-52
农超对接模式中相对于超市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处于分散状态的农户和规模偏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天然相对弱势群体。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走品牌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适当发展农超对接配套产业,农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农超对接”模式中质量控制力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川  安玉发  刘畅 《软科学》2011,25(6):21-24
在"农超对接"模式下,供应商和超市以最大化期望收益为目标进行质量控制,此时与质量控制力度相关的因素有:监管检测程度、处罚力度、价格激励、控制技术水平。应用"委托—代理"理论进行博弈分析,证明在质量可追溯下,通过加强各环节检测的强度、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运用价格激励高质量的农产品、提升企业质量控制的技术水平,能够增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更好地保证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开启了"机会窗口",传统企业只有主动契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对接,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元素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传统企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影响因素,提出了"高端"匹配对接和"低端"匹配对接两种模式,以及"转型对接"、"升级对接"、"关联对接"和"辐射对接"四条具体匹配对接路径,同时建立了传统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对接的路径决策模型,并以A地区10家样本传统企业为例,验证了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传统企业实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匹配对接提出了新的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