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4月2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对某地强行拆除擅自大量占用耕地建私房的一组镜头。当大家看到推土机、挖掘机推倒一堵堵墙时,都禁不住拍起手来:“拆得好,拆得好!”“对这些明知故犯、以身试法的人就应该这样!”我深信全国为珍贵的耕地面积正在日益减少而担忧的广大干部群众,都会从这一报道中得到某种慰藉。欧阳修尝云:“赏不足劝善,刑不足禁非,而政不成。”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些年,我国的法制建设很有成绩,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现在的关键就是要贯彻执行。记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2.
在4月2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对某地强行拆除擅自大量占用耕地建私房的一组镜头。当大家看到推土机、挖掘机推倒一堵堵墙时,都禁不住拍起手来:“拆得好,拆得好!”“对这些明知故犯、以身试法的人就应该这样!”我深信全国为珍贵的耕地面积正在日益减少而担忧的广大干部群众,都会从这一报道中得到某种慰藉。  相似文献   

3.
戴贞健 《新闻窗》2012,(4):117-118
作为固定的时政新闻栏目,每个省台都有自己的“新闻联播”,它在本省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各省电视台“新闻联播”都给人一种很“硬”、很“正”的感觉,在普通百姓看来缺少亲和力、亲切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自从增加了《晚间新闻》节目以后,我这个本来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人,如获至宝,心想这下可以看到在《新闻联播》中所看不到的最新的新闻了。所以,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我几乎天天都看。可是,我这个满怀希望而看的人,往往失望而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栏目办得名不副实:很少有当天晚间发生的新闻,播出的新闻大体有以下四类:一、重复《新闻联播》中的非重要新闻;二、晨报报摘;三、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没能上《新闻联播》的一般领导人当天的迎来送往活动;四、用“最近”、“前不久”作为打马虎  相似文献   

5.
感受惊奇     
石湾 《传媒》2001,(10):45-46
白天在班上太忙,中午也未得休息片刻,到晚上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我就觉得有些困倦了,便和衣而卧,想打个盹儿。未曾想,刚迷糊了一会儿,电话铃就响了起来。朦胧中抓起话筒一听,原来是画家赵蘅。她急促而又兴奋地说:“快打开电视,看有线2台,有那个女摄影家的节目,真还说起读过  相似文献   

6.
一位在大震中痛失父母女儿等10名亲人,却一直坚守在救灾岗位上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女民警,5月19日13时45分,被某门户网站“请”到嘉宾访谈间接受采访。她坦言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因为难受而晕倒——就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上午,她还晕倒了一次。而在前一天晚上,她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前往北京的灾区民警,参加了电视台组织的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来,一段名为《XX特别报道》的视频,内容仿照《新闻联播》形式,由邢质斌播报了某企业的内部新闻。看完这段视频,没办法不让人感到"震惊"。邢质斌之所以有一定的商业广告价值,主要基于她以前的特殊身份,即央视《新闻联播》前主持人。央视的《新闻联播》自播出之日起就成为国内的权威喉舌,模拟《新闻联播》形式播出的广告是会误导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双刃剑     
2007年12月27日,一位13岁小姑娘在央视的《新闻联播》中,对着镜头说了一句话:“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谁也不曾料到,“很黄很暴力”这五个字在这之后的短短十几天,竟成为网络的第一流行语,有关这个女孩的视频、漫画、帖子、打油诗甚至诅咒泛滥成灾;更有人把她的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平时成绩以及获得的奖励一一贴出来,甚至精确到她出生在哪家医院。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10.
每天清晨和傍晚,全国各地有几亿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新闻联播”节目,也许还有人能记得播音员的名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节目的编辑是谁,更少有人知道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点到0点或是凌晨3点到上午9点。全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杨青就是这两个节目的编辑之一。 33年前,当杨青揣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毕业证书跨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时,她还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而今,当她捧着韬奋新闻奖的奖杯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银丝已爬满了她的双鬓。33度寒暑春秋,她始终无怨无悔地在夜班一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亲戚朋友不理解她,不少同事也劝她不要把青春和才华都葬送在这漫漫的长夜中。可她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爱我的工作,爱这项事业,不在其位的人是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的。世界上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广播这样同时为几亿人服务,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广播节目能有如此众多的听众。所以,每当我完成一个节目的制作时,都会有一种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现在,电视台广告又多又滥的状况,已经引起广大电视观众的不满。 “多”即时间长。有的电视台播放广告毫无节制,想什么时间播就什么时间播,想播多长时间就播多长时间。特别是在晚上《新闻联播》之后的一段黄金时间里,有的台除了播放短暂的一点小节目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播广告。 如果这时候你看电视,不管换几十个台,毫无例外地都是广告。其时间之长,让人没有耐心看下  相似文献   

12.
安县档案局按照县委、县府要求,积极配合定点联系村秀水镇朝阳村在做好“非典”防治的同时,全力抓好“双抢”工作。使农村“非典”防治与经济建设两不误,5月16日上午,县档案局(馆)全体职工组成的助耕队,在赵刚友局长带领下来到该村6组彭树清家开展助耕活动。彭树清的丈夫在外地打工,为防止非典传播不能回家,上有老下有小,千斤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刚收完小麦油菜,又要栽插秧苗,让她感到确实吃不消,就在她望天长叹之时,赵局长一行的到来让她感到非常高兴。虽然当天烈日烘烤,但队员们热情高涨,仅用一上午的时间就帮她家栽完了秧,去掉了她心头…  相似文献   

13.
通讯员在基层,一般都是被称为“小秀才”的人,如果我们自己也把自己看成是“秀才”,处处以先生自居,那就糟了,群众就会不理你,时间一长,与群众之间就会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尽管你生活在群众之中,但群众不会把知心话告诉你,你就会变成“瞎子”、“聋子”。有一年,我听说一个公社的酱油厂办得不错,便去采访掌龙头的老师博,一见面我就急于向他掏材料,拿出本子来,摆出要他汇报的架势来,谁知他非但不理我,反而对我的到来很反感,使我很纳闷。  相似文献   

14.
《重庆商报》的女记者罗侠在采访中被人无端毒打,此事在国内新闻界激起了一片公愤。 罗侠被打是在晚上。光天化日之下尚且有人敢于行凶,晚上当然更是恶人猖獗之时。被打的地点是一家夜总会,这种地方在一般百姓眼中往往脱不了“是非之地”的印象。打她的人是正在这里寻欢作乐的某电器厂的法人代表“朱二哥”及其手下喽罗,大约属于既有权又有势更有钱,于是便有了背景也有了靠山的“腕”级人物。打她的缘由十分简单:“朱二哥”喝令毫不相识的她过来陪酒,她竞敢以自己是执行公务的记者而非“三陪小姐”相拒。 “朱二哥”明码出价:我就是…  相似文献   

15.
毛旭明 《青年记者》2015,(10):35-37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进行采访,我们的作品才能拨动观众心弦。好作品大都来自于记者的坚守。”——周洋文她说她很胆小,可是在职业状态下她敢冒着超强台风出海拍摄;她说她很怕冷,可是她能在冬日的寒风里苦等3个小时,只为了能够拍到一个镜头;她说她很怕疼,可是她却能在扭伤脚后,一边喷着云南白药一边拄着棍爬楼梯去采访。“挺狠”和“折腾”是同事对她的共同评价。生活中她很“大条”,甚至都理不清自己的书桌;工作中她又  相似文献   

16.
她的履历很简单,“档案”二字几乎可以概括她工作的全部历程。她是一个执着的人,干上档案管理工作后就再也没有“移情别恋”,档案伴她渡过了整个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成功的科普知识报道本世纪我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蚀,与2400年回归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相遇,是罕见的天文奇观,天文学界和广大群众对此都怀有极大的兴趣。中央电视台在3月8日晚上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发布了这一信息,9日上午又通过现场直播,让广...  相似文献   

18.
认识黄匡宇先生是在1996年秋天的广州,当时我正在参加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一位朋友告诉我,暨南大学有位黄匡宇教授,很有个性,很有见解,问我想不想见见他,我欣然表示同意。于是,第二天晚上我们在一家咖啡厅里见了面。黄先生一说起话来眼睛就会睁大,显得很亢奋,慷慨陈词,见解独到,果然如同那位先生的介绍。我是山东人,马上就想到这位江西老表脾气很像我们山东人,如果没有后来的交往,大概黄先生也会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不久,黄先生给我寄了一篇稿件,《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电视传播中…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拥有众多观众。它已成为人们获知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名牌栏目培养了优秀主持人.李修平便是其中之一。1989年10月13日,李修平第一次踏进“新闻联播”演播室。从那一天起,她的工作与生活便紧紧围绕“新闻联播”的工作流程而展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小播音间如同一个浓缩的世界,成了她的广阔天地。面对神圣的使命和责任,面对荣誉和名利,李修平又是如何对待这一切的呢? 周末,离中央电视台不远的一个茶艺馆里。灯光摇曳,轻声细语,悠扬的轻音乐抒发着牧歌般的情调。…  相似文献   

20.
2月17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题要中“纪检明察暗访,免职辞退动真格,湖北阳新整顿四风不留情,党员干部受震动”进行预告,《湖北:暗访纠“四风”违纪者受严处》并配短评《给干部群众下一剂端正意识的猛药》,总时长3分46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