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2):78-81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人公是来自韩国的后起之秀——金玟锡,他是近几年韩国队重点培养的一名队员。其技术特点突出。想象力很丰富,冷板特别多。虽然金珉锡的动作看上去并不是那么赏心悦目,但他爆发力很好,在场上经常会打出令人叫绝的球,观赏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3.
借力快速摆短 短球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摆短”是一项偏于控制的技术,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放慢节奏轻摆、起点加转力摆、借力顺势陕摆等等。图中,薛飞就运用了借力快摆的方式,为自己下一板抢攻创造了机会。也利用快速的节奏调动对手,使其来不及跑位:在上升期出手,使手指和手腕轻巧地借上来球的旋转和力量;又利用降低了自己上手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如何在实战中“用正手解决问题”。在本组图解中,刘丁硕在接发球轮次打得非常主动,他通过加力劈长和迎前贴撕两板球成功地压制了对手,随后他把握战机,积极侧身使用正手完成相持中的最后一击,展现了出色的相持以及防转攻的能力。此外,这套战术中刘丁硕在落点选择上比较讲究,没有让主动上手的王楚钦形成有效的连续攻势,在右手选手对阵左手选手时,这种出手顶深落点的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女选手的相持能力都很强,由于女选手的相持多集中在反手半台,因此她们的反手技术十分过硬,尤其是反手快撕技术十分稳定。通常女选手在比赛中都是通过节奏变化、落点变化、旋转变化来打球的,她们打球的特点是回合多、球速快,通常都集中在近台进行相持。女子技术男性化概念为女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很多女选手都在加强进攻的意识和防守转攻的意识,在主要进攻手段上也逐渐从反手转向正手。女选手的站位离台较近,她们在反手快撕时更容易找到来球的上升期。但是女选手的力量小,旋转相对较弱,因此她们的快撕技术缺乏威胁性,即使可以抓住机会运用反撕技术,但仅仅是改变节奏的一种方式,而不能作为得分的主要手段,因此反撕后的衔接技术才是她们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正手而言,反手拉球在动作上更显固定一些。因为它的动作幅度偏小,尤其是腰部的转动没有正手拉球时那么大,所以反手抢拉更注重爆发力的释放。在发球后衔接反手进攻,要能够在重心还原后使两脚稳稳地蹬住地,这样可以为发力击球提供足够的支撑。击球时可以根据对方来球的具体情况选择拉加转弧圈球还是前冲弧圈球。前者更注重摩擦,要制造足够的旋转;后者则需要向前发力更多一些,保证球的“冲”劲。  相似文献   

7.
费德勒转体接发从图中费德勒的击球动作看,我们会认为他将回给对方一个直线深球,但他击出的却是较浅的反斜线球。通常,职业球员发球都会带有旋转,球落地反弹较高,所以当球上升接近最高点时,接发球者应在离球最近的高点位置由上至下击球(图9~12)。如果在回转身体  相似文献   

8.
本期的名将赏析为大家带来了一组日本小将丹羽孝希的技战术图解。丹羽孝希的打法十分灵巧,他的技术特点主要是以快和借力为主,动作很小,衔接十分流畅。与中国选手马龙的小快灵有所区别的是,马龙的灵巧体现在技战术的应用变化上,而丹羽孝希的灵巧则体现在他处理每一板球的感觉上。他对球的把握很合理,但看上去却十分“随心所欲”,完全是凭借天生的手感在球场上享受比赛的一名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6-109
处理台内球的技巧有很多,除了摆短、劈长这些控制手段,还可以直接进攻。而台内球进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科贝尔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以及马龙的反手台内直接挑打,这些都是反手进攻技术中重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将佩尔森的反手台内拉球,他的台内拉球极具攻击性和迷惑性,这是我们向他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身高马大的王励勤之所以具有超强的正手杀伤力,是因为他在正手拉球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腰、腿的力量,并且他的击球点远离身体,因此加长了力臂的长度,好像将整个手臂轮圆了一样,增大了回球的力量。王励勤正手拉球时,他的前臂收缩并不明显,仅仅是在触球瞬间,前臂有一个小幅度的收缩,用以制造弧线,而更多是运用了大臂的动作,因此他的击球动作  相似文献   

11.
线路变化是我们在实战中强调的战术要点之一。通常,男子选手的比赛更注重击球质量,大多数男选手过于注重实力的比拼,对旋转、力量的要求过高,这反而容易造成过多失误。其实线路变化更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打落点来制约对方的优势、抓住对方的漏洞,但如何变化落点才能使自己占据上风呢?这需要根据对方的动态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00-101
我们常说打球要有备而战。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都会认真分析对手,设计出针对性的战术套路,同时还会考虑到对手的变化,从而可以适时而变,破解对方的招式。每个选手在发球或接发球前都会认真思考,要想顺利实施既定的作战计划,前三板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作为发球一方,尽力占据主动是他的主导思想:而作为接发球一方,想方设法去控制和调动对方是第一目的,当出现机会时,要能够果断进攻。通常,接发球者是处于被动的,如果前三板处理不好,就会完全陷入对方的圈套之中。理论上.接发球的手段是有限的,但是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多变的,通过观察发球者的意图,以及在场上的一举一动,接发球一方总会找到对方的破绽,依靠灵活的战术和相应的技术,达到调动对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07,(8)
在网球史上,最伟大的正手清单里,费德勒那支,可以排近前三。拥有最先进的生物力学加速链,费德勒仰仗无与伦比的拍头速度,打造了一支击球意图隐蔽、击球线路诡异,且击球速度致命的恐怖正手。在费德勒的武器库里,正手,无疑是其中最耀眼,也是他摧城拔寨最不可或缺的急先锋。短短四年,已是第11次捧起大满贯冠军奖杯的费德勒,继续着用他那支优雅而又恐怖的正手扫荡着男子网坛。  相似文献   

14.
柳承敏是以正手拉弧圈为主要得分的,但在当今世界乒坛,强有力的反手进攻技术也是直板选手必不可缺的。如果反手在加强防御能力和推挡的同时,还能够展开进攻,无疑会给对方以很大的压力。与大多数同水平横板的反手攻击力相比,直板的反手攻击力相对显弱,这是横板对直板采用调右压左战术的重要前提。但是,如果直板反手可以进攻,破解这一战术的几率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99年,蔡振华指导就曾经提出过要提高反撕弧圈球技术,虽然当时蔡指导是针对直板运动员,尤其是掌握了直板横打技术的运动员所提出的这个概念,但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反撕弧圈球技术已经被不断拓展,特别是针对两面弧圈球打法的横板运动员,他们的反撕弧圈球已经练就得炉火纯青,反撕弧圈球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反手防守转攻技术。反手反撕弧圈球是一项近台的主动防守技术,这里的防守之所以加了引号,是因为反撕弧圈球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可以起到后发制人的作用。反撕技术的特点是:速度快,具有较强的上旋。通常当对方的进攻质量不高时,自己可以在近台快速反撕,利用速度、落点优势压制对方,转守为攻。练习反撕技术的要点:准确判断来球落点;起手位置较高,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发力方向更加向前,充分摩擦。  相似文献   

16.
张铨 《垂钓》2010,(7):9-11
在大片浅滩,远处的鱼肯定比较多;在生有大片水草的区域,必须要将竿抛到足够远的水草区以外才能垂钓;在寒冷的冬季,鱼离开岸边,迁移到深远处,这时候使用长竿钓远就成了获鱼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赛鸽网站上有关于“全能鸽”的反复争论,最终也没有得出什么清晰的结论, 反对的意见似乎还明显占上风。此文作者无意参加到争论当中去证实全能鸽已经出现了。而是集中精力去发现、总结、检验那些含有长距离飞行特性的种系鸽,所作出的后代亦能胜任中短距离频繁比赛的特性。资料翔实,行文生动,你不想也参加进来吗?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7,(10):88-89
横板反手台内挑打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由于在击球时球拍容易挡住来球,因此一旦无法准确判断来球的落点和旋转,极有可能造成失误。在反手挑打台内球时,一定要降低身体重心,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判断来球的位置。击球时要通过手腕转动来摩擦和控制回球弧线。反手位的台内进攻使全方位进攻成为可能,对进攻型打法的选手来说,全方位进攻拓宽了自己得分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2,(3):104-105
目前,大多数削球运动员的正反手都使用着不同的胶皮,一面为反胶;一面为颗粒胶(如长胶、正胶)。这些性能各异的胶皮不仅可以在防守端承担重要的责任,让削出去的球能够“变化多端”;同时还可以为“削中反攻”创造条件,并且在进攻端发挥各自“诡异”的特长,甚至将对手打到“混乱”的状态。本篇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组“反手长胶的削中反攻”套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