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人格研究范式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格心理学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人格研究范式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生物学研究范式关注遗传和进化的作用以及生物学在人格发展中的贡献;文化研究范式以多元文化观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关系;特质范式重视大五模型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社会认知范式强调影响个体行为的认知、动机和目标变量,完善了以社会认知观点为基础的自我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些年来关于认知方式研究的分析,提出了当前认知方式研究的三大趋势:第一,研究者试图在元认知水平上确定认知方式,如从灵活性一固定性维度对不同类型认知方式所做的研究;第二,研究者试图把现存的认知方式模型整合为由有限的几个中心维度构成的统一理论,尝试构建完整的新理论;第三,在信息加工的理论背景下,研究者构建认知方式的多层模型框架,试图将认知方式与其他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联系起来。最后对认知方式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认知转向后的翻译研究更多地注意到译者的语言认知和双语转换机制,但对译者的“非语言认知”如社会认知和文化认知却关注不够.然而,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体验哲学还是现代主体性哲学抑或是翻译学科框架的本体论哲学,都为译者认知研究的社会视角提供了理论依据.认知范式下的译者研究,不仅应继承文化范式下对译者主体身份的关注,而且应从跨学科角度借助社会心理学来考察译者的群体身份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反映,认知图式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受制于思维,文化认知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对不同文化中思维方式的认知,因此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认知的传授。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是将抽象的文化呈现在人类面前的一种生动的体现。语言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和背景,也体现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的相似性可以体现文化的相似性,而作为语言中最具生动性的隐喻,它的相似性正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就是使用我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感知和判断抽象的、难以直接理解的概念,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本文从不同的隐喻概念来认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从而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用形象来思维,由形象引发的直觉、联想以及综合概括的才能,曾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创造了辉煌的明。这种古老的经验认知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度被冷落了。在人类步入综合能力显得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之后,。这一古老的经验认知方式又受到了重视,成为人类创造新的明成就的一种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7.
夸张与认知     
本文试图从人类的认知出发,主张夸张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并据此设想了夸张的认知模型和阐述了夸张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陈琪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26-128
谚语的形成源自人类活动和经验,它以语言的特有方式高度概括了人类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知。它是人类文化中的奇葩,并于人类交际中映射出不同文化中认知的共通之处。本文旨在透过文化视角探讨谚语翻译的重要性,以期阐明翻译英、汉两种谚语之异同之处。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相互的文化,为双方构筑便捷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文化模型理论是当今认知人类学最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它的形成在认知人类学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范式转换角色。通过将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与人类学相结合,它提供解释和预测不同语境下人群社会行动的重要方法。作为理解文化的途径,文化模型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日益多样化,进而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这一理论能够为有效开展跨文化交流提供工具,对消解文化冲突、达成多民族和谐共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大数据"一词的起源与大数据的生成、关于大数据的描述及类型、大数据如何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大数据如何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大数据如何改变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式,以及大数据能否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大数据给人类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何种影响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梳理与分析;对其中的正确论述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一些过激的片面观点则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予以辩驳,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