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侯孝贤电影《风柜来的人》,对台湾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后的工业城市高雄的面貌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示。而侯孝贤的第二部作品《冬冬的假期》,有关都市台北的镜头只有四个。两处内景,小学礼堂,冬冬隐没在队伍中,病房里,小舅不能吸烟。两处外景,医院大楼前面,火车站站台,选择的标准是城市主流机构的边缘。我们看不到都市街道和人群的全景。侯孝贤没有用镜头的景深或远景对20世纪80年代台北都市面貌作出些许的展示。他无意在此拿乡镇生活与城市对比,而是聚焦于冬冬在乡下外公家度过的那一个假期。诗人于坚在他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上海怀旧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繁花》与《长恨歌》作为上海怀旧的代表作,以各自的方式追忆曾经的上海。《繁花》通过描写不同人的命运来展示平民眼中的上海,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淡淡的忧伤。《长恨歌》以王琦瑶的一生表现上海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风雨漂浮,刻画出上海弄堂里不问时事的小资情调。两部作品通过对旧上海的文化追忆和想象,渴望重新建立城市定位,寻找城市自我。  相似文献   

3.
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和王小帅的《我十一》两部影片,在以儿童视角观察社会人生的过程中,关注到儿童在他们特有的这个时期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常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惊恐,这些事件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乡二元议题一直是侯孝贤导演在新电影时期着重表现的主要议题,但实际上在新电影之前,他的作品就已经明显表明出对城乡的二元态度。本文拟回顾侯孝贤在新电影之前编导的三部作品《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彩》、《在那河畔青草青》,以此来探究侯孝贤对于台北和乡村的认知与态度,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技艺的心     
《四川教育》2014,(11):3-3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了推广台北故宫,出资请著名导演侯孝贤为其拍电影,这样就有了侯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盛世里的工匠技艺》.虽然片长只有55分钟,但侯孝贤用了一年才制作完成,还亲自担任解说配音,足见台北故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侯大导演确实出手不凡.他没有以惯常的拍摄手法展示名家名作,而是在浩如烟海的故宫藏品中,选取三件乾隆时期无名工匠的作品,并围绕着它们展开了细致的刻画和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6.
聂华苓生于20世纪20年代,《失去的金铃子》是她60年代在台湾创作的一部小说。叶文玲生于20世纪40年代,《三生爱》是她于21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二十年的年龄差距,四十年的小说距离,六十年的时空别离,却依然没有改变两岸女作家对女性、生命、爱情的理解。两部小说里的“水”意象与女性生命相交织,书写了女性独特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当中,现代文学史被片面认为是一部“模仿史”。从影响研究的视角出发,以传承与独创为文学维度,论述《子夜》与中、外文学作品影响研究的现状,对《子夜》的影响研究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以求还原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莫须有先生传》深受《堂吉诃德》影响。两部作吕不仅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诸方面有相似之处,体上,游戏的笔调、“涉笔成”的结构,也是两部作品共同的审美特征。《莫须有先生传》可以说是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40年代,语教育史上有两部影响比较大的语教学论专,书名都叫《中学国教学法》:一部是阮真先生编的(正中书局1936年出版——以下简称“阮”),一部是蒋伯潜先生的(中华书局1941年出版——以下简称“蒋”)。本就从介绍这两部专人手,谈谈从20世纪的语教学论研究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语(国语、国)”这个学科教学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些,可真称得上是“世纪难题”了。  相似文献   

11.
侯孝贤是东方风格电影的杰出代表,在长镜头中呈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却能透视出整个时代的宏阔画面。影片不夸张、不粘滞,往往时间跨度很大,显示出导演表现时代的野心。《戏梦人生》、《悲情城市》、《千禧曼波》真实、平淡,本文将从这三部影片出发,深入阐述侯孝贤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刘玉 《文教资料》2006,(36):62-64
侯孝贤从80年代初开始独立拍片,是台湾新电影的领衔人物,他的早期电影关注的是他和他的同伴们成长的个人体验,而最终奠定其世界电影大师地位的《悲情城市》则把历史的痕迹深深印在了个人命运之中,同时也完成了侯孝贤电影视野的转换;在拍完《好男好女》之后,侯孝贤“告别历史”,转而拍摄现代题材的电影。无论是早期的“在直觉与自我意识之间摇摆”,还是后来对艺术形式的追求——“花很长时间来寻找一种电影形式”,侯孝贤的电影始终都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意志也不尽相同”,“但是激情仍旧是相同的”。这是侯孝贤对人类感…  相似文献   

13.
静安先生的著作曾多次结集汇刊。20世纪50年代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振玉先生编《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和赵万里先生编《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1976年台北大通书局版《王国维先生全  相似文献   

14.
《打出幽灵塔》和《雷雨》是两部出现在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问题剧,从两部戏剧在表现主题、结构技巧、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几方面的“似”与“非”,可以看出现代戏剧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范小青的《裤裆巷风流记》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而《城市表情》则发表于2004年,事隔20年,范小青依然关注着城市改造这一主题,而且这种关注愈发热切。但两部作品中所讲述的城市改造,无论从所涉及的程度,还是作者叙述的角度、态度都有所转变。与《裤裆巷风流记》相比较,《城市表情》所涉及的城市改造部分从次要上升到主要,叙述角度从市民转向市长,态度从“挽留”转变为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16.
哇,冬冬看了宫崎骏大师的《千 与千寻》电影,变得勤快多了! 20世纪80年代,宫崎骏和高烟勋在德闻康 快书店的资助下创办了“吉卜力工作室”, 相继推出了《风之谷》、《天空之城》《龙 猫》,《魔女宅急便》、《经猎》和《幽灵公 主》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院动画大片 囊 戛 翰 罐 淤 白龙吐出了汤婆 婆的死对头姐姐 处偷来的印章 一一一~二二二蔺日祀尸,件,州~~一 矍 灌暮 拼瑞今廿卜一七三三三一二二立竺一—二宫崎骏和《千与千寻》@胡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是以城市教育史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的城市教育史的研究历程进行反思的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初,城市教育史并没有引起教育史学家的重视。1968年凯茨的《对早期学校改革的嘲讽:马萨诸塞州19世纪中期的教育革新》标志着美国城市教育史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城市教育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城市教育史学有三条研究路径:温和修正派的一致论、激进修正派的冲突论和"折衷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城市教育史学转向了"后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18.
阳霞 《时代教育》2007,(7Z):103-103
对生命过程和意义的思考成为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主题。其中《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最具代表性。它们展示了一个问题:生命的真实过程和意义是什么?通过“苦难意识”、“生命意识”两个侧面在《活着》与《许三现卖血记》中的体现,探讨余华关于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思旧赋》是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后期重要作品,被收入系列短篇小说集《台北人》里。自先勇系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小儿子,今年四十七岁,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他五十年代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工作,至今未断。他的作品,有《金大奶奶》、《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谪仙记》、《台北人》等几个短篇集,和一部长篇《孽子》。《台北  相似文献   

20.
《新猿乐记》是诞生于十一世纪的日本汉文笔记,是日本戏剧史研究中的具有重要资料价值的一部著作。本文通过对《新猿乐记》的介绍,旨在展示十一世纪前后以猿乐为代表的日本戏剧面貌,窥视其受汉唐戏剧文化影响之痕迹,探索其与中国宋金杂剧形式的异曲同工,若即若离的关系,中国学界过去对日本古代戏剧文献介绍很少,中日两国传统戏剧的比较研究也嫌薄弱。本文试图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