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2.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3.
朝鲜诗家徐居正在诗学理论中广泛采用摘句批评方式,不仅摘句批评朝鲜本国诗,更以此批评方法论述中国诗,使其审美意识更有韧性、弹性,对后世诗学批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许筠的诗歌理论深是中国诗论影响下的产物,许筠更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方法,尤其是摘句批评朝鲜诗人诗作,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他的尊唐诗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说摘句     
在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古代诗评中,摘句评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这种诗歌批评的样式,渊源于孔子与下人说(诗)论(诗)的摘句法。而正式形成于南朝萧齐时代。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正式提出了文学批评“摘句褒贬”的命题。①梁钟保(诗品序)说到“张际(视之异体字)摘句褒贬”。人们怀疑张际似有以“摘句”批评的专书,惜未见其书。不过,说明南朝晋宋以还,“摘句褒贬”已经形成一种可与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曹丕(典论·论文)相提并论的批评时尚,这种批评的样式很是盛行。南朝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先土茂…  相似文献   

6.
初唐开始,受魏晋文坛秀句意识萌生的影响,唐代诗坛出现了专门辑录秀句的句集和句图。元兢在《古今诗人秀句》的序文中通过对谢朓诗歌的摘句批评,集中阐述了其选录秀句的审美准则。他继承了刘勰和钟嵘的诗学观点,提出“情绪为本”“直置为先”的秀句观。自元兢创作《古今诗人秀句》后,秀句集与诗歌创作开始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发展态势,诗文界逐渐出现了句图、诗式、诗话等新的摘句批评形式,这对文学作品的传世及后代文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学唐宋之论是古典诗学批评唐宋之争的过渡环节,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表现为诗家往往从门户推论,依据自身所持诗歌美学原则对唐宋诗予以辩分,并据此梳理诗歌正变论,这因此展衍了宋元诗学唐宋之争的批评成果,为清代诗学唐宋之争内涵的深化累积了丰富的理论概括养料。  相似文献   

8.
沈德潜诗歌选本中的诗学批评蕴含着特殊的诗学批评模式,不仅在作家的批评上有其特征,而且在诗歌的批评上也有其特征.诗歌选本中不仅有对诗歌的评价和选择,而且也有对作家的评价和选择.<明诗别裁集>是继<唐诗别裁集>和<古诗源>之后的又一选本,比前两本较为特别的是,<说诗晬语>是在此本之后写成,可以说<明诗别裁集>编选特征已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的总结集成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杜甫作为盛唐伟大诗人,虽没有完整的文学批评专著传世,但纵观整部杜诗,其精深的诗学思想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诗歌之中。本文通过系统的搜集整理杜甫诗集中的论诗断句并将之纳入到杜甫论诗诗的体系之中,从而完善杜甫的诗学思想,并试图从杜甫对同时代其他诗人诗歌创作及评论中探讨杜甫诗歌的文学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人艾略特在其惊世骇俗的诗作中,一反前人的种种成规,别出心裁地运用现代诗歌技巧,创造出"荒原"的诗歌世界,从而改变了20世纪英美诗歌发展的方向。批评家艾略特依托"传统"、"非个性化"等话语,追求诗歌批评与社会批评的"秩序",开创了20世纪英美批评的先河。诗歌创作与批评之间的龃龉构成艾略特一生的主轴,也体现了他的诗歌观念与政治观念的冲突。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评,艾略特展现了一位现代主义先锋诗人与现代性语境里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抉择。  相似文献   

13.
南龙翼将比较批评广泛运用到他的诗评活动中,他对唐代诗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包括比较批评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对宋诗、明诗也以比较批评方式论之,折射出了南龙翼古典诗学批评方式所蕴涵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自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翻译界广泛的讨论.而目的论这一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为翻译评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因此本文试图从目的论角度对许教授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作出分析,以说明翻译目的在其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不容置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古诗评选》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船山在《古诗评选》中阐述了诗歌创作与作品评价标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在诗歌演变的认识上有退化论倾向,对民歌与叙事诗存有偏见。  相似文献   

17.
以西方劳伦斯诗歌研究的具体文献为依据,划分出国外劳伦斯诗歌研究的四个阶段,即二十世纪前二十年,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至今,分别探讨了各个阶段的特点,并在最后结合中国劳伦斯研究的总体特点指出,劳伦斯诗歌研究急需中国批评话语的参与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朝鲜诗家金昌协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主张诗歌是"性情之发""天机之动"的产物;作诗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创作出属于朝鲜本民族的诗歌,并且以唐诗作为诗歌审美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