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因此,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我校试图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并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多元途径开展生命教育,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质量提高、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远不能解决高中生的生命困惑,因此开发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夏桂珍  章文丽 《考试周刊》2008,(52):206-207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目前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的探讨层面,缺乏可操作性,还没有在中小学中真正实施。本文根据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命价值失落现象,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在中学生物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并详细分析了其缘由、内涵和实施步骤,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中学生物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中将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以期能顺利推行生命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徐颀  王晓丰 《江西教育》2006,(10):15-15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在生命的课程资源,这种富有生命的课程资源具有顽强的内生性,可以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非常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的需要,尽可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5.
徐佑国 《江苏教育》2022,(26):15-16
生命教育旨在用教育服务学生的生命成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江苏省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在办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开发了立体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为农村初中学生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中生在认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此为依据,指出基于生命教育的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5个方向,以深化高中生对生命的认知,端正对生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朱永新教授说过:“只有拥有卓越的新教育课程的教室,才是完美的新教育教室,如果没有卓越的课程,教室里的生命之花不会开放,所以,课程,是所有新教育梦想、理念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在实验中,我们学校通过对“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内涵和外延的探求、实践,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学校课程多样化、班级课程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新芽班课程建设的幸福旅程。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一种追求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明珠校区)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成功地融入了生命教育理念,为学校课程注入了生命活力。课程改革目标: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统整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中华中学在课程基地硬件建设完成后,利用新建的生命科学馆、三个生态园、四个特色实验室的设施,以探索开发生物课程基地多项功能为目标,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积极探索课程基地与常态化生物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教育依托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生命。开展生命教育可通过打造活力课堂、开发校本课程、营造良好氛围、开展体验活动等途径。  相似文献   

11.
周剑波 《生活教育》2014,(1):123-125
正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依据,课程的开发力和执行力是优秀学校最重要的特征。印象中台湾地区非常注重生命教育,学校也很重视与之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内容总是非常的励志,形式也适合学生的成长。因为,尊重、关心孩子的生命成长,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此次赴台湾考察,验证了我的想法,加深了我对台湾教育的认识。本文要表达的,不是台湾地  相似文献   

12.
王亦群 《现代教学》2009,(12):67-68
我校是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学校。几年来,学校依据"两纲"精神,以市级课题"生命教育校本实践模式的探索"为引领,不断深入研究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开发了生命教育系列特色课程,并在学科教学中潜心挖 掘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逐步让学生树立起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每个接受教育的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要切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万玉霞 《湖北教育》2004,(17):10-12
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已成为课程改革深度发展的重要环节。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在于对人的培养,在于唤醒、发掘教育主体的个性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自主意识的建立和自我文化的构建,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我们认为,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也将成为提升学校魅力和课程声誉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4,(8):30-33
主持人语:新一轮课改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课程的生命意识和生活化走向,并希望课程能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学生自我。众所周知,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校本课程更接近、也更能影响学生的生活,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生生活中最直接的延伸。那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究竞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捕捉身边鲜活、动态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校本课程,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塑造学生的个性气质,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并由此引导他们追求乐于创造、勇于攀登的一生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大家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在以《生命教育》为例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及必要理论指导、缺少家长的参与和响应等问题,对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曹专 《云南教育》2009,(11):46-48
目前,生命教育逐渐由专家倡导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一线教师的实际行动,许多省份和学校进行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探索。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相当缺乏,这种状况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出现了种种生命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现今高职院校订单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订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订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订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求更好的推动订单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