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8日,比利时联邦艺术中心布鲁塞尔美术宫的大厅,大红灯笼、青青翠竹,中国隶书写的“中国文化”和“欧罗巴利亚·中国”的红色条幅……无不向传递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下午4时,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夫妇与到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步入大厅,宣布第40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开幕。  相似文献   

2.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办,是为比利时和欧洲公众认识中国艺术所提供的一个宽广平台。在整个艺术节的众多项目中,作为视觉艺术的展览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形成该节的鲜明特色。在比方组委会“欧罗巴利亚国际协会”的努力下,比利时布鲁塞尔、根特、安特卫普等许多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积极参与进来,使得来自中国的各类展览能在比利时的全境全面展开。在中方组委会中国文化部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当地时间2009年10月8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布鲁塞尔美术宫隆重开幕。正在比利时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艺术节的开幕式。下午4时许,在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夫妇的陪同下,习近平副主席步入“豪塔”大厅。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参议院议长德德克尔、众议院议长德瓦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部分王室成员500多嘉宾起立,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4.
鲜红的灯笼,传统的中国结,亲切的方块字……仍是寒冬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区信息中心,却洋溢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氛——借着《魅力北京》图片展的开幕,“北京文化周”自2月6日至2月14日的举办,为欧洲观众献上了一场包括北京民俗、中国茶楼、现代舞在内的京味儿十足的艺术盛宴,也为历时4个月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大句号。  相似文献   

5.
比利时联邦众议院副议长安德烈·弗拉奥和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总司副总司长斯特凡诺·圣尼诺日前表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将促进中比和中欧关系的发展。弗拉奥指出:“应抓住‘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契机,拉近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欧洲国家人民与中国人民间的关系,并把此关系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创办于1969年,主要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活动。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邀请一个国家为主宾国,期间全面展示该国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受邀国最初仅限欧洲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扩至欧洲以外。  相似文献   

7.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创办于1969年,主要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活动。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邀请一个国家为主宾国,期间全面展示该国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受邀国最初仅限欧洲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扩至欧洲以外。从2003年起,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当年受邀国为意大利,2005年为俄罗斯,2007年原定美国,后改为欧盟。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为期约4个月,从每年10月初至次年2月,主要活动集中于布鲁塞尔并辐射比利时全国及荷、法、德、卢等周边国家及其城市。艺术节通过一系列展览、演出、研讨会、电影展映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力求全面反映受邀国文化艺术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创办于1969年,主要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活动。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邀请一个国家为主宾国,期间全面展示该国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受邀国最初仅限欧洲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扩至欧洲以外。从2003年起,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当年受邀国为意大利,2005年为俄罗斯,2007年原定美国,后改为欧盟。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为期约4个月,从每年10月初至次年2月,主要活动集中于布鲁塞尔并辐射比利时全国及荷、法、德、卢等周边国家及其城市。艺术节通过一系列展览、演出、研讨会、电影展映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力求全面反映受邀国文化艺术的全貌。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于2009年10月8日在布鲁塞尔开幕,2010年2月14日闭幕。该节以布鲁塞尔为中心,覆盖安特卫普、布鲁日、根特等比利时城市的主要展、演场馆并辐射德国、法国、荷兰和卢森堡等欧洲国家。艺术节期间,本刊《特别报道》栏目分期转载部分发生在比利时的中国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的故事。——本刊编者  相似文献   

9.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创办于1969年,主要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活动。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邀请一个国家为主宾国,期间全面展示该国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受邀国最初仅限欧洲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扩至欧洲以外。从2003年起,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当年受邀国为意大利,2005年为俄罗斯,2007年原定美国,后改为欧盟。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为期约4个月,从每年10月初至次年2月,主要活动集中于布鲁塞尔并辐射比利时全国及荷、法、德、卢等周边国家及其城市。艺术节通过一系列展览、演出、研讨会、电影展映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力求全面反映受邀国文化艺术的全貌。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于2009年10月8日在布鲁塞尔开幕,2010年2月14日闭幕。该节以布鲁塞尔为中心,覆盖安特卫普、布鲁日、根特等比利时城市的主要展、演场馆并辐射德国、法国、荷兰和卢森堡等欧洲国家。艺术节期间,本刊《特别报道》栏目分期转载部分发生在比利时的中国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创办于1969年,主要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活动。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邀请一个国家为主宾国,期间全面展示该国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受邀国最初仅限欧洲范围,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扩至欧洲以外。从2003年起,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当年受邀国为意大利,2005年为俄罗斯,2007年原定美国,后改为欧盟。每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为期约4个月,从每年10月初至次年2月,主要活动集中于布鲁塞尔并辐射比利时全国及荷、法、德、卢等周边国家及其城市。艺术节通过一系列展览、演出、研讨会、电影展映和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力求全面反映受邀国文化艺术的全貌。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于2009年10月8日在布鲁塞尔开幕,2010年2月14日闭幕。该节以布鲁塞尔为中心,覆盖安特卫普、布鲁日、根特等比利时城市的主要展、演场馆并辐射德国、法国、荷兰和卢森堡等欧洲国家。艺术节期间,本刊将分期转载部分发生在比利时的中国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芯源 《中外文化交流》2012,(10):12-17,98
在中国,当你遇到一个朋友时,“您吃饭了没有?”的问候常常比传统的“你好”要亲切、热情得多。对方的味蕾感到兴奋,就会立刻被吸引到对话中来,因为无论对话发生在什么时间,他们都身处于两餐之间,他们也许刚刚离席,又或者在想着下一顿饭。当对方的食欲得到刺激,对话转向任何主题,都变得自然而然,无论是否有美食相伴。  相似文献   

12.
“刚看完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表演,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一位比利时观众在看完演出后,难掩兴奋之情向YV华人电台记者这样表述。作为国宝级艺术珍品,中国福建泉州提线木偶戏应邀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州提线木偶戏应邀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亮相比利时国家剧院,该团带来的数场精彩节目,每场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美术馆提供的木偶与甘肃环县皮影组成的《中国皮影木偶精品展》10月25日在布鲁塞尔开幕的同时,还进行了现场皮影表演。  相似文献   

14.
从去年10月开始,比利时各地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典雅的牌楼竖立在布鲁塞尔市中心广场,茶室茶亭弥漫浓郁的中国茶香,各大小展馆不断展示古今中国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话剧、  相似文献   

15.
10月21日晚,阵阵掌声。声声欢呼,张张笑脸……这是中国扬州木偶剧团在布鲁塞尔告别演出的“果实”。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重要的交流活动,中国扬州木偶剧团先后在那幕尔、布鲁塞尔等比利时多个城市献艺,以中国传统木偶表演、绝技绝活表演和人偶同台表演结合的方式,向比利时观众展示扬州木偶传统艺术表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0,(4):70-71
《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由比利时“城市、建筑、风景国际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帕托瓦(Christophe Pourtois)和方振宁共同策划,在布鲁塞尔城市与建筑国际中心展至今年中国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4-15
自10月8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开幕以来,比利时各主要媒体密集报道、跟踪热评艺术节。  相似文献   

18.
蓬生 《世界文化》2011,(10):8-10
当前,欧洲有一个越来越突出而令人相当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外国移民的急速增加,而其中穆斯林人口占绝对多数。外国移民带来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景观,形成欧洲学术界与舆论界及政界常说的“多元文化”或“多元文化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2-12
《庞薰栗中国传统图案展》10月29日在布鲁塞尔圣·吉尔市“人民之家”开幕。该展由常熟市文化局和比利时“Qu艺术”协会合作举办,展出庞薰栗先生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创作的90幅中国传统图案作品。庞薰栗先生1906年生于江苏常熟市,1925年赴法国留学,1930年回国。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20.
吕超 《世界文化》2009,(9):49-50
17至18世纪初,欧洲剧场里的“中国戏”流行不衰。其实这些戏的作者们对中国并无什么真切的认识,只不过是取来一个所谓中国角色或题材,借以演绎欧洲人的英雄美人故事。舞台上的所谓中国人往往拖着长长的辫子,戴着尖得像宝塔的小帽,以此取悦当时观众对异国情调的期盼。直到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1735年)刊行后,欧洲戏剧舞台才真正开始体现中国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