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说“东方时空”的传播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那么今年4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再度推出的“焦点访谈”,又将一大批中国观众的视线“聚焦”于每晚的19时38分。这个在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以其多元的魅力与表现力,每日一个话题的高时效,无所不纳的大容  相似文献   

2.
“焦点访谈”节目很受群众欢迎。这个节目反映了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焦点访谈”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便显得格外重要。“焦点访谈”节目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做批评报道时,其出发点应是积极鼓劲的,应是有利于安定团结的。“焦点访谈”节目要真实地揭露矛盾,揭  相似文献   

3.
报载,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门前热闹非凡,经常排着两个长队,一个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向“焦点访谈”节目反映情况的;还有一个是住在北京各宾馆里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向“焦点访谈”节目公关,希望不要播批评他们的片子的(见1998年11月5日《中国青年报》)。这说明舆论监督开始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了。对反腐倡廉,反对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的斗争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  相似文献   

4.
5.
“焦点访谈”的实践与舆论监督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媒体说,“舆论监督”是1998年社会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中央领导对于舆论监督功能与作用的肯定,社会各界对于舆论监督效果的认同,新闻媒体对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这一切,使得舆论监督本身成了焦点。 如果说,传播新闻事实是媒体最基本的任务的话,那么舆论监督可认为是由此派生出的一项功能。所不同的是,其他类型的报道注重于新闻事件的结果,而舆论监督报道则偏重于所报道事件的过程,因此这类报道可以称为调查性新闻。也就是说,记者必须要参与一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才可能完成这类报道;而在调查中所采取的策略,将对舆论监督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7.
8.
9.
去年以来,中国电视界掀起了一阵纪实风暴.多家电视台竞相推出纪实性专题片或纪实性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被喻为一场“在白天悄悄开始的电视革命”,北京电视台的“18分钟经济社会”、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室”等等都成为当地观众收视的热点.在众多新栏目中,令人刮目  相似文献   

10.
<正>2月13日,上海市档案馆文史学者陆其国走进央视"焦点访谈",讲述"蛇年春节记忆之1989换房那些事儿",通过回放视频档案,结合口述历史,以点带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百姓在住房变迁中感受的喜悦。长期以来,中国人过春节,最关心的就是吃。当中国的老百姓逐渐解决了吃的问题后,开始盼望着居住条件的改善。这  相似文献   

11.
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绝大多数中国人能略知一二,对方宏进这张脸也再熟悉不过。但他何以能坐上评论节目的这把交椅,隔三叉五或连续多日晚间7:38准时出现在屏幕上,不愠不火地讽刺宫僚腐败现象,绵里藏针地抨击各种不良社会风气,鞭辟入里地分析当会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给人一种信任感,同时也具有某种威慑力。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听了方宏进一天的讲课,并进行了短暂的访谈。记者:据说你不是新闻科班出身,但一出镜就获得了成功,你觉得观众为什么就接受了你?方宏进:我是学工科的,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大学教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访谈”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美国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中写道:“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作为河北科技报记者,我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采访过难以数计的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卓有成就的国家高级科  相似文献   

13.
三是与常理对比寻找落差。就是将新闻事实整体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同一般常识、通常道理作对比,从中发现新闻事实与常理之间的反差,拟作标题。1993年8月27日新民晚报制作了这样的标题:“输挨骂,胜挨骂(肩)巴西足球队总是挨骂(主)”。如果说“输挨骂”还在常理之中的话,那么,“胜挨骂”就在意料之外了。正是这强烈的反差,紧紧把读者的目光吸引了过去。该报9月17日还用此法制作了另一则标题:“幼童被卡车碾伤,求医时费尽周折(肩)唉,急煞人的急诊室!(主)”。不应该让人着急的地方却让人觉得“急煞人”,怎不叫人感到意外! 四是与全局对比寻找落差。就是把此事物放在其发生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让此事物的特点由大  相似文献   

14.
梁建增,对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每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片尾都要打出他的名字;陌生,是因为老百姓不很明白制片人何职何能,于是对“制片人”三个字后面的姓名也就很容易熟视无睹了。电视制片人是一个电视节目或栏目的首脑。给整个节目或栏目定位,确定选题,策划报道,调配人员拍片,指导记者修改片子等都是制片人最起码的职责。所以,一个节目或栏目的水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片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16.
世界已进入一个数字化时代,随着网络的强劲冲击、中国加入WTO,读者对世界的认识及读报情趣从心理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一张报纸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而有效地吸引读者的话,她必将在残酷的报业竞争中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编委会在新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些报纸的领导,在宣传报道上强调“贴近些,再贴近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我们部队,历来倡导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做基层的贴心人,战士的贴心人。作为部队记者,当然也不例外。5月6日至15日,记者杨扬在军报连载的系列报道《关于军人“看病难”的调查与思考》,就是很生动的一次与部队官兵贴近心声的报道。记言紧紧把握住“看病难”这个部队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倾注了极大热情与精力,体验了这中间的百般感受,发出了与广大官兵』已贴心的呼唤。呼唤爱心记者的访谈录,向读者展现军人‘’…  相似文献   

18.
赵萱 《记者摇篮》2010,(6):26-26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访”的范畴;可是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就要求记者“谈”的能力了。  相似文献   

19.
有一家电视台,一年前开办了一档生活类访谈专栏,每期请当地知名人士讲述自己创业发展的故事。开始尚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时间一长,平淡加平庸的弊病显现,收视率迅速降低,原来接受访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不少电视台在播出人物访谈时,为了避免镜头长时间聚焦一个人,往往插入一些相关画面,这样既可避免荧屏过于单调,又可突出电视访谈的独特优势。 然而由于编辑、制作者的疏忽,不少“配”画面的人物访谈都出现过声画脱节现象。其中最为常见的,一是在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