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铅球教学技术中,包括握球方法,滑步前的预备姿势、滑步及最后用力等技术环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和完成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还应解决好下面两个环节: 1持球的位置 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忽视持球的位置,因而在推球出手时,造成抛球,铅球脱手,双手推球及从脑后出球等错误动作.  相似文献   

2.
易先军 《中学文科》2009,(15):82-83
铅球是投掷项目中的器械之一,而且投掷技术也比较复杂,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这项运动比较难学。要想把铅球投得远,除了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基础力量外,投掷的完整技术更为重要。持球动作不正确,滑步动作不正确,髋部的侧移技术、左侧支撑动作不正确,最后用力动作不正确,出手角度过低等,这些错误动作直接影响铅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成绩的增长,所以应该探究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其纠正方法,以便青少年练习者更准确地掌握背向滑步技术,提高铅球的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3.
王超 《中国教师》2010,(Z1):415-415
<正>铅球是投掷项目中重的器械之一,而且技术也比较复杂,要想把铅球推得远,除了要有完善的技术和一般身体素质外,力量素质更为重要。因此,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下肢、腰、背、上肢和手腕手指力量的练习,而髋和躯干力量的练习往往被忽视或放到次要地位,推铅球的技术结构由预备姿势(持球)、滑步、最后用力、缓冲构成,最后用力是重点,从最后用力的技术分析(以下技术介绍和练习均为右手持球):"……上体达到最大后倾,腹部肌肉充分拉长,两腿象压紧弹簧一样,为最后用力储备能量,随着身体前移,在右腿快速蹬伸配合下,左腿积极蹬伸,推髋向上同时右臂向投掷方向推出。"这种推法,技术复杂,学生从小学学到高中毕业,始终搞不清如何推铅球。  相似文献   

4.
在铅球投掷过程中,最后用力部分是诸技术动作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一、“两条线”练习法 用白灰画两条间距1米的线。在指导练习前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练习者在滑步动作后,保持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怎样完成右脚落在第一条线(以右手投掷为例,下同),左脚落在第二条线上的动作。当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仍不能完成要求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并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即当滑步结束时,右脚落在第一条线上时立即用力蹬伸右腿,使身体在蹬  相似文献   

5.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练习者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铅球技术中的衔接技术,因而不能协调的完成滑步和最后用力的衔接,使滑步与最后用力之间出现停顿,整体技术不连贯.通过文献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针对衔接技术动作是否正确对完成整个推铅球动作过程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使铅球练习者能更深刻的了解衔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滑步推铅球也许是所有投掷技术中最简单的技术。滑动范围被限定在很小一块面积内, 并且不涉及空气动力学因素。然而真正熟练掌握这种简单技术常常要花费许多年心血。特别 是要纠正已经定型的错误动作的时候。旋转推铅球技术复杂,但似乎对投掷铁饼得心应手的 运动员来说,更容易掌握一些。“旋转”被认为比滑步能够产生更大的出手速度。旋转技术 的缺点主要是最后爆发用力时不易得到稳固的力学支撑条件。今天教练员所面临的挑战是怎 样将旋转推铅球的速度和滑步推铅球爆发用力的稳固力学支撑结合起来。在印第安纳洲大学 我们尝试将这两种技术动作的优势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动力性滑步”的新技术动作。这种 技术要求运动员从站立姿势开始,身体姿势从站立转入滑步。这种动作模式可使运动员得到 额外的动量,并且既能接近旋转推铅球的动作幅度,又能在滑步最后用力阶段获得巩固的发 力支撑。使用这种技术的选手能取得好成绩,尽管他的力量和体型不如其他选手。这篇文章 的目的就是讨论掌握这种练习的步骤。并介绍在印第安纳洲大学使用的辅助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黎 《成才之路》2013,(21):94-94
教学目的:①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②理解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③进一步体会最后用力。④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增强学生身体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8.
背向滑步推铅球是田径运动教学中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它要求学生不仅有对运动客体的知觉;铅球和投掷方向的精确知觉;更要求学生对自身运动和正确发力的主体运动知觉。教学中经常出现用力顺序不对或动作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动作智能训练手段,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掌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实心球项目练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实心球正确的投掷动作要领,确保持球、预备姿势、准备抛球姿势、抛球动作合规.训练时,教师要讲解并纠正学生的易犯错误,使学生准备姿势得当,出球过程规范,随前动作标准.教师应做好实心球的练习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实心球学习和练习需求及时调整练习方案,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使学生的上肢、躯干以...  相似文献   

10.
刘洁 《鄂州大学学报》2013,(Z1):111-113
在铅球的体育教学中,铅球的动作规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持球、滑步、用力、拨球和出手,这一系列动作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将其连续做完以后还要保证身体处于平衡的状态。在这一系列的动作当中,最后关头的用力又能对最终的运动成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用力的规范与正确性取决于稳固的左侧支撑。左侧支撑技术的正确使用,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的左肩保持固定的状态,左肩高右肩低,学生持球后练习左脚跳以及练习牵拉橡皮。本研究通过实验做了对比,最终使得试验者在左侧支撑技术以及最终的运动成绩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可以将这种方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甚至专业训练的辅导上,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红 《考试周刊》2008,(10):138-139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主要环节,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滑步或旋转所获得的预先速度和形成超越器械的有利姿势,将人体各部分的力量集中作用于铅球上,以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是较为复杂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铅球"最后用力"教学.  相似文献   

12.
铅球滑步技术的教学,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初期教学手段上研究甚少。本文经过本人多年专业课教学及运动队训练实践,认为采用多样练习方法与手段,加大滑步练习的在课堂教学及训练中技术练习部分的比重,对建立正确的铅球技术概念和掌握合理的滑步技术以及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叠加式“教法:是把投掷技术的关键环节——最后用力动作做为教学的起点,用完整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在掌握最后用力的动作的基础上,按技术过程叠加下一个动作,叠加动作必须和最后用力动作相结合进行练习,直至完成整个技术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投掷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项目,是体育院系田径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我们现行的投掷教学法基本上是以体育院系《田径》教材为篮本,结合具体条件进行的。自六十年代初我国第一本通用《田径》教材问世以来,直到一九八三年第三次修订版,投掷课的教法一直沿袭将握持器械、预备姿势、助跑、最后用力和缓冲等技术环节分解教学,然后将各个已掌握的部分组合成完整的技术,并加以改进提高的方法(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投掷铅球过程中发生“抛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用力顺序不对 ,小臂用力过早 ,使铅球过早离开身体 ,导致肘关节下降 ,呈托球状态 ,最后只好将球抛出。纠正方法是 :掌握用力顺序 ,加强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15.
实心球在我们原有的体育教材中只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通常都是从、握球和持球、预备姿势、预摆和最后用力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又乏味,教材教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实心球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初学推铅球的学生,持球不稳,在滑步过程中或推球前头过早转向投掷方向,使铅球离开了颈部、肩部,变推球为抛球。利用想象教学,改正的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齐襄林  姜杰 《考试周刊》2011,(32):150-151
一、引言 铅球项目是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规定项目,也是大、中学包括中专、技校体育课田径教学的必修内容,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在短时间内教会学生侧向(或背向)滑步掷铅球技术很困难,许多学生在学习了滑步掷铅球技术后,其滑步掷铅球成绩还不如原地掷铅球的成绩,那么如何提高铅球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曾多次运用垫步、交叉步及跳步掷铅球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这几种技术易懂易学,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动作要领,因此,增强学生学习铅球的信心和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达到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身体最长的肌肉如股直肌、股内侧肌、肌外侧肌都起于或止于髋关节,髋关节还是上、下肢配合推掷动作的桥梁。 推铅球最后用力时,由于右侧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形成超越器械。此时,股四头肌、臀大肌、卡腰肌、背胳肌被扭紧拉长,加大了工作距离,加快了最后用力推铅球动作。从唐山市中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推铅球加试看,几乎大部分学生是臀部后坐髋关节留在后边,造成重心下降。使蹬腿、转髋、送髋消极和挺胸及手推拨铅球无力。笔者认为,最后用力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而衡量最后用力是否合理要由用力顺序(蹬腿、转送髋、挺胸、推拨铅球)、出手  相似文献   

19.
李媛  许坤明 《考试周刊》2010,(40):173-173
大多数初中生实心球技术动作掌握不是很好.许多学生投掷用力顺序不当,球出手后没有远度和高度,导致中考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有独特的方法.特别是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最后用力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的下肢、腰腹、上肢等力量训练.并让学生反复体会和掌握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初中生实心球技术动作掌握不是很好,许多学生投掷用力顺序不当,球出手后没有远度和高度,导致中考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有独特的方法,特别是对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最后用力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的下肢、腰腹、上肢等力量训练,并让学生反复体会和掌握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