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晚清留日教育的政治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团体,翻译作、创办杂志宣传革命思想和直接参加革命。留日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本主要从清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的动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10年,在清政府的直接推动下,面对日益危亡的社会现实,大批士人或出于自强救国的理想,或出于自身前途的考量,纷纷东渡求学。在此次留学浪潮中,各省因受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等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各自相异的情形。广东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地区,在地方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士人广泛参与,逐步成为留日大省,并因自身独特的经济、历史背景而呈现出迥异于他省的发展路径。粤籍留日学生也因接受新知与开化风气的影响,大多产生革命思想,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封建末世出现蔚为壮观的留日潮,究其成因,分为三类:王朝内观念渐变、废科举兴学堂的"新政"举措、以多为贵的鼓励政策是为其内因;日本各阶层或出于培养亲日派的考虑、或出于文化交流目的、或出于热心教育动机而持有的接纳态度是为外因;中日间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地理、人文因素是为日本吸引中国留学生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留日教育乃甲午战后清末留学教育的核心.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对日本刮目相看,主张派遣学生赴日游学.留日热潮出现于1903年,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顶峰.而此期间正是杨枢出任驻日公使时期,身为使日大臣,对留日教育影响极大:从数量和质量上推动了留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期,在中国出现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其中又以赴日学习法政科的学子居多。那些留日法政学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自身实践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其思想和行动直接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6.
清末留日女生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留日女生开中国女子留学之先河。通过留学,她们了解到西方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提高了自我性别认知水平,认识到男女生而平等,压制妇女只是后世的恶习,妇女应努力求学,自尊自强,与男女共担救国重任。其女性观既有明显的超前性,又有浓重的情绪化色彩。  相似文献   

7.
1896—1911年间,留日运动席卷中国。在这一史无前例的留日热潮中,"速成热"不断升温。由于在指导思想、政策调控及留学生个人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这一留洋教育在某些方面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速"而"不成"。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曾掀起了一场赴日学习速成教育的高潮,而留日师范速成教育则是清末留学教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学界对其虽有一定研究,但尚待深化.清末留日师范速成教育兴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学堂师资的匮乏,二是地方督抚的推动.此外,不菲的游学费用及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制约着留日师范速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并成为其最终被废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早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光绪三十二年官制改革后,清政府对大理院经费的筹措和使用做了相应调整,适当增加了大理院的经费。但随着大理院司法实践的展开以及自身人员的增多,经费拮据的情况仍不时出现,使得相关司法事务难以开展。通过对大理院经费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艰难。  相似文献   

11.
晚清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浓葆桢首开官费送学生赴欧留学的经过。中着重阐述了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分析了留欧教育的历史意义,以期对晚清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晚清安徽的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近代安徽的社会变革影响甚大,迄今为止,人们对此尚缺乏具体深入地研究.经过初步考察,晚清安徽留学欧美有姓名可考者计有52人,而留日学生则应在千人以上,不是人们所说的仅有几十人或数百人以上.  相似文献   

13.
晚清的贵州人文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呈封闭、落后状态。19世纪末,严修和李端菜是贵州力倡西学的有力播种者和传播者。但因为贵州此时的新式教育依旧步履蹒跚、命运多舛致使西学的倡导曲高和寡。自林绍年任贵州巡抚后,大力倡导兴办教育,遂产生了1905年贵州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留日学生队伍。这当中就有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贵州政治和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关键“构件”之一,对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具有结构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时期,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主张派遣军事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民国初期,袁世凯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留学教育理念,其主政的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留学教育的法律规章,规范了留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等问题,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化的引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无论其引导者是支持还是反对皇权。对于清政权,留学生是革命派还是支持派,取决于他们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即清政权是否能够强大或是无可救药。19世纪的最后20年,传统的士绅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仍然希望改革清政府,但到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坚信推翻清朝统治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手段。他们在留学期间,支持或是反对其留学国家只是他们个人经历的部分结果,而中国与东道主国家的全面关系则更具重要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和中美相对友好的关系是留美幼童支持美国而留日学生反对日本的更具决定性的原因。留学生没有盲目热爱或仇恨所留学国家,他们是客观公正的观察者和评论者。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亡国危机,一场空前的留日热潮拉开序幕。这场留日热潮中,虽然女子留学生只占少数,但她们回国后在教育观念、教育实践等方面极大地促进着女性教育近代化,她们的奋斗历程对现代发展女性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晚清贵胄留学是近代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廷派出贵胄留学生,既是维护自身统治需要,也是社会风气开化、留学思潮不断发展的结果,当时的废除科举政策也对之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贵胄留学得到发展,但因为财政问题、贵胄学堂举办等原因,其发展规模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