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个新闻策划奖如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新闻策划,是指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是要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使得报道更具特色,取得更佳的社会效果。 大兴安岭发生火灾的时候,新闻策划一词也许还不曾在我们中间流行,但那时却产生了一个极成功的新闻策划范例。事情是这样的: 得到火灾的消息后,《中国青年报》编辑杨浪陷入了沉思,浏览过各家媒体铺天盖地展开抗灾救灾的讴歌式报道后,他冷静地分析道,发生火灾,首先是一场  相似文献   

2.
怎样走出档案利用的低谷?怎样解决当前众多档案馆门可罗雀的问题?过去我们搞了不少宣传,虽说也起了一定作用,可是收效并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导"者的称谓,时下使用频率极高.海空航行有"导航",高等院校有"导师",戏剧排练、影视拍摄有"导演",广播电视播映有"导播",阅读报刊有"导读",商厦购物有"导购",旅游观光有"导游",学者论著有"导言",等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一价格的商品越来越少了。国家统一价格的商品越少,生产竞争无疑就越激烈,市场就越繁荣。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规律。在精神产品领域,我们也曾有过产品的规定价格,这就是国家统一的稿酬标准。前些年,稿酬的基本标准大约规定在千字20元。后来,什么都涨价了,连写稿的纸张、墨水的价都涨了,文人不堪其苦,纷纷发出呼吁,统一的稿酬终于有了一次统一的上调,涨到千字30元。千字30元的稿酬就能体现文章的价值、就能把文人打发了么?好  相似文献   

5.
7%~8%的增长速度,将贯穿21世纪最初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考虑到国内外发展条件的变化,个别年份升到上限9%,降到下限6%均可视为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选择就业的自由度扩大,同时就业的难度也相应增加。我国又是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达到69695万人,到2000年将增加到79091万人,10年间劳动力资源将净增加  相似文献   

7.
牧惠 《传媒》2001,(5):13
《中国青年报》登了一篇《一位农民写给县委书记的信》,这位62岁的农民,向县委书记反映“村里真实的情况”。村干部如何弄虚作假,如何横行霸道,敲诈勒索,乱收费如何严重,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新闻。上头到村里检查这个那个,每回都得收检查费,也听说过。没有听说过的是,“林业大检查时,大家因为都用柴烧  相似文献   

8.
读罢吴昊的《“十大新闻”联想》,接着又看完林勃的《破一破这个“惯例”如何》(分别载《解放日报》“解放论坛”1月8日和1月23日),颇有新意,说明新闻领域的改革已经到了真正提上议事日程的地步了(但未必是非从国际新闻能否上头条开始)。对于国人崇尚的“十全大补”病,新闻报道中的报喜不报忧,重大的国  相似文献   

9.
在1月25日的《北京日报》上 ,读到一篇报道 :《川大有个“张博士”》。报道说 ,这位“张博士”32岁时 ,辞掉工作 ,成为四川大学的一名“旁听生”,至今已经17个春秋。他没有学籍 ,没有生活来源 ,生活极度困窘 ,却痴心不改 ,仍在继续“拚搏”着。在编后语中 ,编辑说“张博士”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学问观、择业观“自有其偏狭片面甚至荒唐的一面” ,随后笔锋一转 ,大谈起他的“令人尊敬”和“难能可贵” ,那就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对理想的执著不摇”。编者肯定了“张博士”的“只要有书读 ,有梦想的支撑 ,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过下去”…  相似文献   

10.
参加人大会采访,有一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会议开始前两天,我对一个省的代表团80%的代表进行了一次广播收听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个人带收音机!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不安和深思。不能否认,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是一个弱势媒体。但它也有两个最大的优势:其一,它是一种受众感到最轻松的媒体,以“听”和“看”两种信息接受方式而言,“听”无疑是更轻松的方式;其二,它可以在移动中便利地接收,这一点电视和报纸也都难以做到。从此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本新书在手,可以享受浏览的快意,有时候也可能很扫兴。新近买来一本《中国古代报纸探源》(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翻到第十六页,兴致就扫尽了。这一页上端有一个人名连续出现了两次: ……有一段话:“朱买巨传:买巨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汉书》注语也提到……  相似文献   

12.
仁义 《传媒》2002,(5):1
本期转载了《不甘受辱:穷“枪手”踢爆红主持》的文章。说的是一位电视台女主持大摆明星架子、大耍名人派头的不良表现。 现在观众对某些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反映颇大、议论颇多。 其实,节目主持的位尊名显,不过是十几年的事。以前,人们对主持节目、主持晚会的人,叫司仪、报幕员,而且他们在演职人员中,不显山、不露水,根本  相似文献   

13.
地市级党报的时事版稿件与上级党报的稿源大致相同,都是采用新华社电讯稿和图片,但地市报时事版的效果一般远不如大报,也不如都市类报纸的时事版出彩。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地市报的时事版水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4.
时评版也即言论版,与报纸的评论栏目一样,也是承载言论的一个空间,而且通常比评论栏目信息更多、容纳更广、与读者贴近性更强。它能让各种声音都有表达的渠道,承载普通百姓的发声,促进各种意见的交流,包容不同观点的交锋,其红火和兴旺无疑是政治开明、社会和谐、媒体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是一张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民生报道是一张报纸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几年“民生”版编辑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开“民生”版易,但办好“民生”版却难。要想将“民生”版办得贴近百姓,让读者击掌叫好,编辑记者必须全力投入,体恤民情,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百姓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新闻改革已经喊了多年,但是,那些无关紧要、平淡乏味的会议报道却仍然充斥着我们的报纸版面、广播节目和电视屏幕,头条好象成了会议和领导活动的专利。正象湖南常德一位市长说的“会议报道太多、太乱,领导都快成电视明星了,群众不爱看,都骂娘了”。有的报道喧宾夺主,明明是表彰会,露面的却尽是领导,先进模范很少见到;明明是座谈会,却只有领导的“一言堂”,而不见与会人员的发言。还有那质量低劣的人情稿、关系稿、面子稿、内部稿、交流稿以及广告新闻等等,令人看而反胃,听而生厌。有的稿件不是惜墨如金,而是懒婆娘的裹脚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从1992年12月4日起,上海开始评选“最乏味的影片”。评选范围包括1992年1月至12月进入上海电影发行市场的180余部各类影片。此举真可谓一绝!往日只见电影评“百花奖”、“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等等,哪里见过评选“最乏味的影片”?上海这次活动,既评优,也评劣,实在让人  相似文献   

18.
19.
子生 《新闻三昧》2006,(9):35-35
翻阅2006年8月16日的报纸,目光停留在两个标题上——其一,北京晚报有一条深度报道:《本市新SOHO人群将近20万人》。SOHO是什么意思?文中解释说:它是英文单词small office和home office的缩写,特指那些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包括作家、撰稿人、自由音乐人、画家、美编、职业玩家、网站设计人员、网络主持等专职工作者、兼职工作者、创业者、自由贸易者和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的显著特点是:能熟练运用电脑,自己兼公司董事长、经理、职员和清洁工于一身。据统计,我国SOHO族至少有500万人。这个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SOHO是我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