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天我们这里有粘知了的习惯.粘知了的工具是竹竿和面筋。从家里找出点白面.和成团.反复用水慢慢冲洗,最后只剩下手指头肚大小的面团,就是面筋。将面筋粘在竹竿的顶端,只要一挨着知了,它就飞不了。“洗面筋”对我启发挺大,我常常以“洗面筋”的方式写稿。  相似文献   

2.
知了和蟋蟀     
烤知了吃的时候,整个厨房都是香的。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邻居的两个男孩,林少峰和林伟峰,把知了的翅膀拔掉,拿筷子或是什么夹着没有翅膀的知了,放在火匕烤,空气变得又焦又香,他们两个吃得很起劲,我好奇而兴奋一自己到底吃过没有,竞忘记了。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有些疲倦的太阳公公打着呵欠继续挂在天空上值班。一只白猫懒散地趴在办公室外的围墙上惬意地享受着阳光,知了声声叫个不停,办公室里的职员们正在一边擦汗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午夜听蝉     
炎热盛夏季节的蝉呜,单调而乏味。不光我有这样的感觉,和许多人谈起来,都觉得蝉呜的声音比较枯燥,鲜有美感可言。即使在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里,也很少有赞关蝉呜的。然后,癸巳年七月初在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海边上的一个仲夏夜,一段静心听蝉的经历,颠覆了我形成了大半辈子的这个印象,让我突然有了一种从枯燥和单调中寻出美来的慨然。  相似文献   

5.
我心如蝉     
不知不觉地,到电台干记者已经有4年时间了。回想起来,最不能忘的,是楼外小槐树上的蝉鸣。一只蝉,由卵而成虫,要在泥土里幻化4年,吸土之精华,感地之温热,历经漫漫长夜的煎熬,终于破穴而出,爬上高树。为了拥有自由的天空,蝉的蜕变,痛苦而艰难。两眼一摸黑地干记者,就分跑城市报道,真把我难死了。我自小长在黄河滩,可以从都市的喧嚣中敏锐地辨出高树上每一声不同的蝉鸣,却分不清市民家中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蝉饰伴随着中国古代传统礼制的发展,由最初的自然崇拜、美化装饰逐渐演化为思想文化范畴,被古人赋予了诸多合乎儒家修身用世规范的深刻寓意,并作为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运用于冠服之中,为我国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随着近些年文物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有关"蝉"的文物陆续出现,拓展了冠蝉的研究空间."冠上附蝉"这一制度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  相似文献   

7.
寻根·溯源     
晏蔚霞 《湖南档案》2014,(12):41-42
开启身边记忆,讲述档案故事。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脑海中清晰地浮出这样一个记忆犹新的画面……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正是我和刘亚值班负责接待查档。那天上午晴空万里,一丝风都没有,只有知了在树上鸣叫,几只猫咪躲在树荫下纳凉。这时一个年近六旬,身体健壮,中等身材,脸上挂着汗珠的男人急匆匆地走进接待大厅,来到查询台前。我们热情有礼地请他坐下,送上一杯水,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3月3日清晨 ,某电视台关于“白鹭消毒水”的广告说 ,用白鹭消毒水可处理海产品……但配合解说词出现在电视荧光屏上的画面却是两条鲤鱼。鲤鱼怎么是海产品呢 ?它是淡水鱼 !这是不该出现的常识错误。由此使我想起了我们当编辑的另外两次审稿的失误。1997年10月31日 ,上海的一家报纸发表的《品蝉》一文这样描绘蝉的生命史 :“夏天树端上叫个不停的蝉 ,待到秋凉之后便下树 ,变成蝉蛹钻入土中 ,到第二年转热时 ,便又钻出泥土 ,日出前蜕皮 ,羽化成虫”。蝉 ,是昆虫 ,其生命史是由卵变成幼虫 ,由幼虫变成成虫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鸣…  相似文献   

9.
寻根·溯源     
开启身边记忆,讲述档案故事.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脑海中清晰地浮出这样一个记忆犹新的画面……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正是我和刘亚值班负责接待查档.那天上午晴空万里,一丝风都没有,只有知了在树上鸣叫,几只猫咪躲在树荫下纳凉.这时一个年近六旬,身体健壮,中等身材,脸上挂着汗珠的男人急匆匆地走进接待大厅,来到查询台前.我们热情有礼地请他坐下,送上一杯水,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四川川北,知了还没有开始鸣叫,阳光刚刚有些灼人,北川新县城里的时髦女子们已经换上了漂亮的裙子和丝袜,脚上一丝不苟地搭配着细细的高跟鞋,鞋跟踩在新修的道路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只有黄勤,还穿着挺厚的紫色风衣,里面是鲜红色镶着亮片的T恤,拎的皮包也是鲜红的,长长的卷发有些干枯了,但看得出来曾经是一种很漂亮的栗色,“还是前年做的颜色,这两年一直没来得及重新去染”。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8,(Z2):27-28
<正>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多么愿重回到几年前那个不平凡的7月,再一次亲历那段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查档经历。彼时,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暑气充盈天地,树上的知了无奈地有气无力地鸣叫着,一声懒似一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突然打破了我这个小百姓家庭安宁的日子—几项新的惠民保障政策同时叠加不期而至,其中一项关于"文革"时期下放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政策的喜讯,令我万分惊喜。未回城的下放人员及其子女依然没有享受社会养老保  相似文献   

12.
爱晚亭     
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的吧? 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相似文献   

13.
俞佳友  游知涯 《新闻实践》2011,(3):I0001-I0001
“以往打年糕要请帮工到一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现在一拧灶头边的水龙头,放心水哗哗地流出来,用也用不完……”在新房里忙着打年糕的村民夏伯葱说,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1月26日是腊月廿二,“青田西藏”万阜乡高山蝉斜村543名村民,喝上了放心安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4.
8月初的北京很热,知了没有停歇地歌唱着,它们应该算是“劳动模范”了。耀眼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太阳得意洋洋地施展着它的威力,热浪也肆无忌惮地滚滚而来。好在和方静的采访约定在傍晚,这样就可以暂时躲避沸腾的北京夏天。“我们在星巴克咖啡屋见面吧。”她平静闲定的声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声音随着东方时空的序曲,传入千家万户;陌生是缘于与镜头下的她从未有过一对一的交谈。东方时空中的方静,恬淡而大方,静谧如荷花。缓缓的语速,沉稳的状态,总是带着一种“来得及”的感觉。让早间匆匆忙忙的人们不由自主地放缓了…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0,(31):43-43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卫老师用清脆的声音朗读着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仿佛瞬间回到了初中课堂,坐着木制的座椅.周围都是熟悉的同学,窗外知了在叫着.回到了那段纯真年代,无忧无虑的日子,骑着单车.吃着冰棍.笑得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16.
颜若  喆子 《报林求索》2009,(6):57-59
<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7.
你的宝宝的眼睛是否够明亮有神?你的宝宝经常揉眼睛吗?有无故流泪的现象吗?应季护眼,让你的宝宝的眼睛永远是“明星”。宝宝眼睛的生长发育从母亲怀孕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宝宝出生后就对光有感知了,如果你用手电  相似文献   

18.
在维克托&#183;费奥多罗维奇&#183;博尔霍维季诺夫所领导研制的飞机中,最著名的当然是DB—A四发轰炸机和BI-1火箭战斗机了。或许正因为如此,配备TM-103串联发动机的“S”式多用途双发飞机就不怎么为人所知了。本文将向您揭开这款另类飞机的面纱。  相似文献   

19.
盛夏灼日炎炎,蝉闹人躁.为避夏驱热,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些解暑之道,食冰、戏水……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书店,尽情徜徉于书海之中.步入冷气充足的书店,扑面而来的不只是凉爽的空气,以书为荫,别有一番趣致.  相似文献   

20.
夏夏 《湖北档案》2011,(7):42-43
1983年,被世人誉为“美国密码之父”、“世界破译巨星”的美国人赫伯特·亚德利撰写的《中国密室》出版发行。此时,亚德利已辞世25年,没有看到《中国密室》与世人见面。但所幸的是,《中国密室》中的故事却逐渐被人们所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