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祝钦芳  周静 《文教资料》2009,(13):57-59
儿童艺术教育是将音乐、美术、文学作为教育手段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鉴于儿童的特殊性,要丰富儿童的美感知识,培养儿童的美感能力,应从发展儿童敏锐的感知入手.通感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是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对儿童通感现象的表述和儿童艺术教育特点的分析,阐述了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般起病于儿童早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随着特殊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当代教育发展潮流的融合教育,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文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自闭症儿童推行融合教育的原因并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使自闭症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是特殊儿童中常见的症状,对儿童成长有严重的发展性障碍.融合教育尽可能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置在一起,为特殊儿童创造正常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目前西欧等国家比较流行的教育方式.文章结合案例,探讨了自闭症儿童在园所的融合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4.
西方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儿童到发现,重视儿童的过程,儿童以及儿童的世界被成人所关注和尊重.儿童观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但就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很多还是儿童观的问题,必须要把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推进到实践层面,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教育实践,以促进儿童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双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儿童双语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当前实施儿童双语教育所面临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成功实施儿童双语教育的几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身体、审美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审美体验的缺失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压制和剥夺了儿童的身体生活,有意地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身体与世界割裂.要在艺术教育中找回儿童失落的感性身体,就应倡导儿童的游戏生活,激发儿童的游戏冲动;重视在各艺术门类中刺激和训练儿童的审美感官;关注儿童本体感觉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地区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存在普及率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了满足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顺应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尽快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上海市政府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而且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大,从而使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成为可能.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上海如何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丰子恺立足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以儿童本性的把握作为构筑儿童美术想像空间教育的基础.他尊重儿童,将童心的培养视为儿童教育乃至艺术教育上的要点.他认为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提倡儿童趣味本位生活,强调趣味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漠视儿童的“主观存在”,忽视儿童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随着儿童心理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入,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漠视儿童主观存在,忽视儿童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的现象被“尊重儿童、教育要从儿童真实需求出发”的声音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美国适龄儿童中流动比较频繁的群体可分为四类:移民家庭儿童、无家可归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军人家庭儿童.这四类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为此,美国政府通过美墨两国流动儿童项目、流动者教育相同起点项目、联邦麦金尼·文托无家可归儿童项目、建立国防部内部学校、流动者教育计划等措施,为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做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我国政府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思维: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基于教育思维特殊的内涵和鲜明的思想色彩,它可以充当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  相似文献   

12.
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显明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只能采取人的特性的理解方式或教育活动的理解方式。因为教育活动是教育规律之所以“有”的根据,教育规律是产生、形成、实现于教育活动的。以教育活动的理解方式来理解教育规律,我们将发现,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或其本质特性就不仅体现为应然性、自为性,而且体现为选择性、非重性、后溯性等。  相似文献   

13.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对其回答之关键在于对不同论域下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以及二者之间联系的理解,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探究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是一个流变的观念,现代意义上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彼此强求关系。教育理论联系的是能够被理论指导与改造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联系的是能够改造自身的科学化教育理论。这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趋向更为紧密,但也失却了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各自独立品性的自我自觉和坚守。  相似文献   

14.
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教育机构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由教育规范来限定的,教育机构建立的过程也是教育规范形成的过程。对教育体制做出这种诠释,从理论上来说,不仅有助于澄清对教育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廓清教育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丰富政策分析理论中政策內容分析的理论,而且对认识、分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理论,以及组织或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实践上看,可以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种清晰、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缺失与教育行为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多种制度杂然并存、相互冲突使教育行为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行为失范,而教育行为失范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的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遏制由于教育制度缺失而带来的教育行为失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教育公平既是人类教育事业固有的理想设定,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旨归所在。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正确地处理和把握好促进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效率之间的关系是至为重要的。促进教育平等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先决条件,提高教育效率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只有两者并驾齐驱,和谐共进,才能达成教育公平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教育器物史是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可视化历史形成于研究者与历史实物不断的对话过程,主要表现为史料选取的可视化、方法运用的可视化与成果呈现的可视化。教育器物既是可视化的历史实物,也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教育器物史研究一切与教育有关、服务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的器物历史,旨在重现教育器物承载的教育活动,探索教育器物演变的教育规律,叙述教育器物潜藏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史学史是教育史学的客观演进历程,不仅为人们提供教育史学演进的知识谱系,而且提出教育史学研究中的问题、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教育史研究源于新式学堂的教学需要,服务教学成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起点并使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由此出现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史学研究。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史研究者在借鉴苏联教育史学的基础上,对以往教育史研究成果重新作出分析评判,教育史学史得以兴起;然而,由于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不当,在改变学术研究性质的同时,还改变了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在教育史的恢复重建中,开始关注以教育史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这不意味着教育史学研究没有问题。为繁荣教育理论,为人类教育事业贡献智慧,未来的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其一,克服固守于“用”的教育史研究定位;其二,教育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建设;其三,教育及教育史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四,外来教育史学理论与本土教育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教育的科学技术原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前教育原理主要从哲学层次,以思辨方法进行构建。鉴于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文章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教育的科学技术原理,即教育原理是教育哲学、教育情意、教学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实践各层次原理的统一,又以教育科学技术层次及其控制信息系统子层次为主导,期望为教育原理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视阈来看,教育史学科应该具有实用性价值;从历史学视阈来看,教育史学科也能够具有实用性价值。教育史的“史”字不是要我们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过去的教育事件,而是要用历史与教育的双重视角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史学科没有找到服务教育实践的很好的方式,仅仅满足于为现成的教育理论和现行的教育政策,向历史寻求证明。在当下,教育史学科应该面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展开研究,以寻求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学科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