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管静 《东南传播》2018,(7):73-75
自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全民参与、众声喧哗带来的是大众一次次的话语狂欢。网络流行语的变迁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大众文化利用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多元等将传统的语言移植到网络平台上,而网络流行语的网络化加工、创造性继承、互动性传播也使得这种全新的文化比传统的大众文化更具备传播力、号召力。从符号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解读首先应该明确其概念,通过分析几个相类似的概念与网络流行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防止概念混淆。网络流行语从小众文化群体走向大众文化群体是标出性的历史翻转,而翻转的背后是网络流行语对大众文化特征的逐渐继承。为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大众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心态和认知,本文从符号的伴随文本语境、编码方式、表达方式、解码方式、衍义方式五个角度解析网络流行语的大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新闻前哨》2009,(8):87-89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等流行语不断涌现,被人们反复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其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是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范围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与网络吐槽、网络人肉等现象互动并存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本文以符号学理论、文化工业理论和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基础,剖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发机制,认为网络流行语既是语言能指、所指及其关系的进化,又是消费主义社会成熟的产物;同时也是公民权力强化的体现。社会普遍用语常常表现了社会心理,隐藏着集体无意识,网络流行语中过于粗俗和暴力的部分应该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关于其流行原因及形成机制的探讨成为重要议题。相对于汉字符号,作为"年度十大流行语"的"skr"一词具有其独特的类型和流行机制,分析以skr为代表的外来流行语流行的原因,以便能对这一类流行语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首先梳理了"skr"的演变与其常用意义,在此基础上,以符号的理据性为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skr"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在机制。文章发现,"skr"一词之所以能够流行,在于其在语音、形态与语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内在理据性:语音方面表现为同音节谐音、数字谐音和方言谐音;形态方面表现为其符号理据和缩写理据;语义方面表现为该词存在着隐喻性的跨域投射。这些内在理据使得"skr"一词形式上更加形象、含义更加丰富、特征更加新异鲜明,易于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5.
<正>"杜甫很忙""元芳,你怎么看?"成为2012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佼佼者。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对此类流行语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了该类非新闻性网络流行语有其自身的特征,如浓厚的消解权威的色彩,其符号意义建构的主体是微博用户,该类流行语具有稳定的符号意义等。在这里有必要对"非新闻性网络流行语"做一个说明,从字面意思来看,"非新闻性"是指这一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及流行不依托于某一新闻事件,或者说不直接来源于某一新闻事件,"杜甫很忙""包拯很黑"以及"元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语言并不纯粹是一种符号系统,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集体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这一人际交流空间里,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流行语。它是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与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①  相似文献   

8.
方圆 《青年记者》2022,(6):45-46
网络流行语在满足新时代网民求省求简,娱乐化、趣味化社交沟通的同时,其滥用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语言口水化、网络文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担忧.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入手,探析网络语言泛滥背后的风险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规范和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这些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力量,迅速走出网络,进入社会诸多领域。新闻媒介以其敏感嗅觉捕捉到了这种新语言,并在其新闻报道中引入了许多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与新闻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各自特征和使用领域;同时这两种语言又有许多相似的特点能让它们融合一体。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闻语言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网民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甚至流行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角度上说,人类的阅读史也是一部媒介变迁史,每一次媒介技术的重大发展,都会带来阅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影响到文本的创作、形态和接受.文章在符号学理论视阈下,认为移动阅读用户文本呈现出三个转向:一是文本创作从封闭转向开放,二是文本形态从单一转向多维,三是文本接受从审美转向消费.  相似文献   

12.
13.
图书馆学将各类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属性、关系等的分析与描述,实现信息聚类和序化。计算机科学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技术实现信息的聚类和序化。尽管每个学科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都在向细粒度精细组织、语义深度组织和依据用户需求的动态组织发展。而且,每个研究视角都存在有待研究的问题,如多粒度信息组织、多语言信息组织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关联数据(轻量本体)和用户认知心理的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广告意义的生成——符号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云霞  石培龙 《新闻界》2007,(5):145-146
本文从符号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两个视角考察广告意义生成的过程,认为在符号学视野中,广告是一个意义封闭的自足体,其意义的产生只与广告本身有关;在读者反应理论的视野中,广告是一个开放的意义场,受众决定广告的意义.虽然受众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其对广告理解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才是其解读广告的关键影响因素,正是这些共同特征为广告设计者和受众的意义共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文献的载体和共享方式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种网络化的巨大冲击下,传统图书馆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成为当下的焦点话题。实际上,传统阅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变,传统图书馆在传承文明以及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无法被取代,以上几点因素决定了传统图书馆在网络化时代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6.
蔡卫平 《图书馆论坛》2003,23(4):147-148,120
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200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与旧规程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重点讨论新规程在网络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的新举措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分类体系与传统分类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与传统分类区别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指出了两者应当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并提出了两者如何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本馆使用“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情况,介绍“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明显优势和给人们现代学习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分析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和联系,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从所指角度来看,包括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从能指角度来看,包括不理解、理解以及误解.因此,成功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是,在受传者正常解读能指、理解广告所指,并避免文化误解的前提下,广告所指得到爱传者认同.  相似文献   

20.
符号学与情报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符号"和共同的研究手段"编码".符号学既能作为情报学研究的工具与方法直接应用,也能直接作为情报学研究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对情报学中的现象及处理手段提供原理性解释.本文从学科角度研究了符号学与情报学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符号学对情报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