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迫切而又全新的课题,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面对新世纪,教师怎么当?“粉笔+教鞭”、“教科书+参考书”,这样的教学还行吗?本栏目编发的稿子,都是第一线教师所撰写,请听一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迫切而又全新的课题,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面对新世纪,教师怎么当?“粉笔+教鞭”、“教科书+参考书”,这样的教学还行吗?本栏目编发的稿子,都是第一线教师所撰写,请听一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迫切而又全新的课题,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面对新世纪,教师怎么当?“粉笔 教鞭”、“教科书 参考书”,这样的教学还行吗?本栏目编发的稿子,都是第一线教师所撰写,请听一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迫切而又全新的课题,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面对新世纪,教师怎么当?“粉笔 教鞭”、“教科书 参考书”,这样的教学还行吗?本栏目编发的稿子,都是第一线教师所撰写,请听一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迫切而又全新的课题,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面对新世纪,教师怎么当?“粉笔 教鞭”、“教科书 参考书”,这样的教学还行吗?本栏目编发的稿子,都是第一线教师所撰写,请听一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处于教育行业,天天听到的、思考的就是“怎样才算是个好教师呢?”领导?家长?学生?让所有人都说这真是一个好教师?那也是不现实的。领导喜欢的教师,家长未必认可;家长认可的教师,学生又不一定赞同。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又感觉到某些新理念好像就在眼前、手中,但又距离自己那么遥远。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和茫然:数学课,到底该怎样上?  相似文献   

8.
李朝晖 《河南教育》2005,(11):31-31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到第三年.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相比都有着很大不同.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不少教师也许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自己绞尽脑汁想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招”,而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课堂又乱作一团,教师又不得不板起脸来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一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9.
秦咏中 《江苏教育》2007,(11):49-50
教师发展,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不少学校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教师发展乏力的现象.存在着“车到站头船靠岸”,“再上层楼力不足”的困惑。“瓶颈”是什么?又该如何突破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众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受到其影响,一线教师也急切盼望能有某种“短、平、快”的全新教学方式,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能否将深奥的知识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否让教与学活动变轻松趣味?能否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具体的教学行为?在这种背景下,“微课堂”(亦称微课)不期而至,应运而生了。尤其在当今网络普及时代,微课堂已经运用到网络教学技能比赛、教研资源共享、解决学习疑惑等,甚至用到了学校教师招聘和职称评聘上。可以预见微课堂将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因为作为新生事物,微课堂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有理由相信它将是一种新兴的在探索之中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2004,(1):51-54
长大成人后,对少年时的受教育的记忆早已淡忘了许多,剩下的也都是美丽的“珠串”了。但现在有关中小学教师的报道,充斥着“暴力”:从“冷暴力”到“性犯罪”无所不有。不禁令人心生疑惑: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教育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症结又在何处?针对此,有人指出了问题;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是类似事件仍在不断发生,前两天在安徽泗县又有一名初中男生遭老师殴打后自杀。无辜的孩子仍在不断成为“暴力教师”手下的牺牲品。面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怎样让孩子尽量少受伤害呢?  相似文献   

12.
开栏寄语:当一个全新的世纪展现于世人面前时,作为跨世纪的教师,您会在育人的岗位上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新世纪演讲台》是本刊专为读者开设的新栏目。欢迎大家在这个特殊的讲台上,抒发对新世纪教育的企盼,宣讲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我们力求把这个“讲台”,办成新世纪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知音台”。  相似文献   

13.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14.
陶侃 《生活教育》2012,(9):66-68
踏上教师岗位已五年多,这些年里,我坚持研读曾祖父陶行知先生的书籍,学习他实用而又宝贵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而这些也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一个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脑海,那就是“生活教育”。什么是“生活教育”?就我的理解,首先,生活教育,是指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综合实践活动来了,班队活动应该走开吗?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名词,许多教师茫然失措,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课,怎么上?没有现成的教材,怎么办?另一方面,以前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被取消了,原先在学校里占有重要地位的少先队活动似乎一下子“失宠”了,因此许多教师都滋生了这样的念头:班队活动是不是应该安静地走开呢?事实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是在借鉴欧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设计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标准)”(以下简称“规范”)项目启动了,这标志我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师发展,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如何,“规范”研制的原则等问题,都是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有关专家以及主管教师培训的领导。教师应对技术挑战——自我发展与专业发展记者: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与学产生了冲击,请问我们应该如何转变学习观念?如何重新认识学习过程?目前在国际上有哪些较新的教与学理论?祝智…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惊奇,举例说:“一个人从十楼上掉下来却一点都不受伤,叫什么?”学生说:“是偶然。”“那再一次掉下来仍不受伤呢?”“是幸运。”“那又一次摔下来仍不受伤呢?”“那肯定是习惯了。”显然学生的回答都不符合教师的标准答案,但又谁能说他是错的呢?可在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考试中,把不符合教师标准答案的回答视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后果是抑制了学生发散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回答说:“装满了。”接着,教师往瓶子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往里面装沙子,使劲地拍了拍,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回答:“没有装满!”最后,  相似文献   

19.
略议外语教师的“魅力”李晓光(吉林工业大学)“魅力”顾名思义是指能吸引人、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魅力”。那么外语教师的魅力又何在呢?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外语教师又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征服学生呢?如何能成为成百上千个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育行动研究法中的“行动”,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活动、行为、情节等。简单地说,教师的工作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教学行动构成的。这些行动有些是有意识、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有些则是无意识、偶然的、随机的,而且由于学校工作的标准化、程式化,教师的许多教育教学行动甚至是不需要考虑的“惯性动作”或“机械操作”。当教师的职业生活被这些大大小小、有意无意的行动填满了的时候,便无暇深虑或忽视了这样一些问题:繁忙行动背后隐藏的教育真谛是什么?行动的理由和动机都是合理的吗?我应该怎么做?我还能做什么?怎样使行动的效率、效果、效益更好、更大、更有创造性?若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动进行一番“研究”,或者说使行动接受“研究”的监督和指导。如果这样做了,我们就已经打开了行动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