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联趣谈     
对联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从名山大川到寻常百姓家到处都有它的足迹,本文从春联,寿联,庙联、堂联等诸方面,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2.
周世伟 《初中生》2003,(21):66-67
  相似文献   

3.
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但贴春联却是个麻烦活儿,有时门框太高够不着。于是,我发明了一个便捷的粘贴器具。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每逢年节,从乡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山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有的人家自己写,有的人家从琳琅满目的对联市场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贴上了春联,这春节的气氛可就一下子浓起来啦,满眼都是红彤彤的,别提多热闹啦。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10,(1):64-64
明朝时,福建侯官(今福州)有个名叫徐英、字振烈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乡人都称之为徐五。他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但颇有文才。某年除夕,他自署一联云:“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语句绝妙.而对于穷困生活深深的感慨,已寓于其中。一  相似文献   

6.
据说我祖家大门的一副对子是请雕工刻的,长年挂着,一到腊月底,卸下来朱漆雕版墨漆字,重髹一遍,焕然如新。联语是这么两句:"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迁了新居,便成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时下联也写作"大地回春"。我最早认识的大约就是这十几个字。在上学之前,父亲总是拿这些字当教材,一个字配一个故  相似文献   

7.
温得位 《农村教育》2005,(1):127-127
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的“桃符”。史书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萘、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所以古代老百姓就有在除夕时画二神在桃木之上,悬挂于大门之外,用于驱鬼辟邪。当时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王安石诗中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指的这种“桃符”。后来,后蜀国君孟永在除夕时令人作词写在桃符上面,他还亲自在桃木条上写了一幅对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相似文献   

8.
对联趣谈     
郭艳红 《下一代》2011,(3):17-17
对联是一种集诗歌、书法为一体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联的种类繁多,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相似文献   

9.
《学习之友》2010,(2):64-64
旧社会,盗贼横行。老百姓为过安生日子,常在村中设更夫巡逻。有的还筑起围村高墙,在街口建造闸门。某村有个规矩,每逢春节,闸门上的春联由各户轮流来贴。  相似文献   

10.
张汉清 《小学生》2009,(4):15-15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相似文献   

11.
何绍基书法对联,联纸本,纵105厘米,横25厘米。上联为倚松野叟清如鹤,下联为偷果溪童捷似猿。上联左侧有杏农二兄属小字;下联右侧落款为子贞何绍基,铃朱文印何绍基印,白文印予  相似文献   

12.
魏晋风度所体现的言行特征是清谈、吃药和喝酒,人格范式则是一种超然物外、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人格,即追求瞬间的感受、超脱与放纵,在短暂的心灵享受中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魏晋风度的背后,隐含着张扬个性的人的自觉.人的自觉带来了魏晋时期文学艺术的自觉,而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书法的自觉.在书法艺术中,最能体现个性特征的是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是时代风貌的凝聚,也是家学渊源的熏陶,更是他本人独特个性品格的熔铸,由此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独有价值和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兰亭序>的"第一"地位之所以在后来的一千多年中无人能撼动,大致是因为在张扬个性方面再没有真正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3.
春天的对联     
今年春节路过老先生门前,倏然见到门楹上新添红联一副,房屋暗旧,但仍难掩灼灼其华。我不禁肃然而立,仿佛看到一副文化的傲骨,颤颤巍巍坚持精神的救赎。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写文章做诗词是要反复修改润色的,对联也是一样的。将对联增删词语,改换数字,便会有另一种意境,另一种神韵。有关修改对联的趣事,古往今来有很多佳话广为流传,这里选录几则,供大家赏读。  相似文献   

15.
《学习之友》2010,(3):64-64
明朝才子唐伯虎的“风流故事”虽多半靠不住,但其人性情不羁,则是真的。据说某商号请他写春联,他先写了一卧颇为典雅的,老板看不懂,求他再写,他遂写道:“门前生意,好比六月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全用俗语,于是主人大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有趣的是,在浩瀚的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也别具情趣。据传,明代一秀才投宿天台山间一茅棚  相似文献   

17.
巧改对联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人才。军校大门两边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对联充分体现了军校的革命性质。可是,蒋介石背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必读》2012,(Z1):48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  相似文献   

19.
联诗成对乃“中”字号大宗国粹。弘扬对联文化是融化国粹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善事。鲁迅诗联堪称近现代对联文化的经典,其特色在能文能白,能雅能俗;能叙能议,能刺能喻;对今典古典、佛典西典亦可熟练使用。  相似文献   

20.
趣谈对联     
<正>童年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过年的鞭炮声,前奏则是贴春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门上贴上一副大红的春联,既喜气洋洋又吉祥如意。对联俗称对子,分上下两联,上联最后一字仄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普通话中的第一、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