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拼音文字的最大特点,在于富于直观意义,可以因形见义。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一特点,从分析字形结构入手,帮助学生准确而透彻地理解字的音、形、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音。由于古文中大量存在古今字、通假字情况、教学过程中常发现有些字的读音难以准确地认定,而有时课文偏偏漏注或错注。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文字学知识加以确定。例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奉”这个字  相似文献   

2.
汉字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如历史、神话、传说等,因此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必将使我们的识字教学充满人文含量,并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品质教育,文中从两个方面对其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学习文字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汉字的性质、特点和形体演变规律,对解决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指导学生改正写字用字的错误;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辨析字形结构.正确理解字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4.
繁体字要还是不要?在简化字盛行的今天,我们仍要重新审视繁体字在国学传承过程中的地位。繁体字里有文化,作者通过在课堂上对一些繁体字的解析,探索繁体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追本溯源,自1903年语文单独设科以来,一直就有一个对语文定位的问题,语言、文学,孰重?教育部在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这已经点出了语文本质的一面,而今天的时代是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疯狂的时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不少的运用,是利?是弊?是否能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尤其是后者?基于此,结合自己一年来做课件的体会,做以下分析,乞作引玉之砖。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1、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语文很杂很泛,这是难点,而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需要记住死的知识点,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体做出来可以省很多时间。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2、有助于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语文何为?我觉得它的一个终极应该...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是促进学生思维拓展与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课程。教师应该明确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对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创新,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学习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和自我调控学习策略的应用方式进行研究,以促进教学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带来了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二期课改教材淡化了汉语言学的系统知识,增加了富有文化积淀成分和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把大千世界和百态人生引入课堂,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注重学生基本学习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探讨教学模式时,不仅仅从教学行为上去考虑教学过程而应该从揭示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并使其与客观教学规律辩证地统一起来。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我将讨论法引入课堂。讨论法,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内容,充分收集资料,大胆地思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获得共识,从而辨明是非,提高认识能力的方法。讨论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前探究问题需要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资料和动脑思考,使脑力和体力高度紧张,这就要求学生有坚强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通过长期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课上师生间群体性的、自由的交谈讨论,可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通过与他人思想上交流与合作,个体思维才能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还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自我中心状态“,而且从别人那里获...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始终是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难点。通过分析汉字形体来阐述文字学知识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汉字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氛围,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提问教学法,使其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出发,对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做出分析,并对提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加丰富的感知,并使学生的情感在感知的推动下得以展开,进而实现学生自主的探完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以期为中专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适当讲点“文字学”,不仅可以使课堂增色,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字义词义的理解,提高学生随文释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使用了“俗文字学”这一概念。俗文字学是汉语文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俗文字学有利于了解汉字形成演变中,群众对汉字在传播和接受中的心理以及文化背景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义文字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文字学是与狭义的文字研究相对的文字学研究,也是发生学意义上的以文字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广义文字学的研究从发生的角度讨论文字是如何被构成的,但它并不致力于找到文字符号的创造原点所在,它把注意力放在揭示文明形成时期的文字与文明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字构形方式与文明类型的对应关系上。广义文字学遵循比较的原则,主张关系型的研究方法。它注重文字的功能研究而相对忽略成熟期的文字形体的演变,它对文字的性质,文字史的分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见解,倡导全新的文字学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学龙 《教师》2015,(2):15-16
重视情感教育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独特功能是值得我们永久探讨的课题。情感教育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早就引起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简要研究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及运用,从情感投入、情境创设和真情流淌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交流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必然打上情感的烙印.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活生生的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仇"七情:而语文教材也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们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因此,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与和谐统一,才能使师生产生共振,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产生美.  相似文献   

16.
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它是一种自我批判性的态度和方法。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的自我纠错、自我教育的过程,对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重视教师的反思性判断力的培养,突出“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发现和解决教育中的相关问题,改变教师形象,突出专业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暗示教学法 ,又称洛扎诺夫教学法 ,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创立于 60年代中期 ,这种教学原则表明 :当学生处于愉快、松弛专注的心理状态时 ,学习效率会更高 ,记忆会更牢固。反之则效率低下 ,容易遗忘。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贯彻暗示教学原则 ,即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 ,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 ,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 ,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运用暗示教学法 ,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 :1 .心理途径。它要求教师切实认识无意识和外围知觉的…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的课标,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异同,吃透语文教材的特点,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进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目标源于实践、始于问题,教师可创设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把相关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这表明新课程已把譬如识别表情的能力、决策能力等这些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隐性知识的教学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我以为隐性知识教学的关键是引领学生体验课本、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