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读书不是一个新话题,大的有"世界读书日",小的有学校的读书节、读书月。但这里也绝非炒冷饭,之所以下发一个校长、教师读书工程指导意见,是因为我们虽然一再说读书,却并没有真正读好书。校长、教师本应是读书人,现实中却离"读书人"还有很大的距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书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条,对校长、教师读书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2.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一个人在中小学时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心里就会留下什么痕迹。"我们很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却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什么是高雅,什么是智力生活,内心空虚,精神狭隘,这都是他们在上中小学时没有认真读过几本好书的结果。"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喊了很多年,然而现  相似文献   

3.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却有很多种答案。有的人为求知读书,有的人为敲门读书,有的人为修养读书,有的人为猎奇读书,有的人为消遣读书,也有的人觉得读书没什么用,所以不读书日前《人民日报》披露一组数字,2011年中国人均阅读图书4.3本,而韩国是10本,俄罗斯是20本,以色列是60本,等于中国人的13.9倍。有专家分析,中国人读书量之所以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功利性"作怪,因为读书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90后"女大学生,却依然喜欢泡在古香古色的图书馆翻看新来的《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看着周围同学疑惑的目光,我总是微微一笑,这是多年来养成的读书习惯,没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相伴的日子我会觉得心里很失落。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我为读书刊物《书脉》题词,写下如下一段话:"读书就是阅读历史,藏书就是收藏历史,我们无法割断历史,我们应该认真读书。"这是当时我对读书的一点完全个人化的可能是肤浅的认识。两年过去了,我的看法没有改变,但需要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6.
钱卫香 《快乐阅读》2013,(30):42-43
作为一位在农村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去年我有幸看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突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  相似文献   

7.
一个湿润的日子,一个虽然没有下雨却充满雨意的日子,我在家读书,是朱尚刚的《诗侣莎魂》,作者是朱生豪、宋清如的儿子。以前也曾读过宋清如的《寄在信封里的灵魂——朱生豪书信集》。  相似文献   

8.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似乎是个不用多去费心的问题。它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个午后我看的那部名叫《鸟语飞行》的片子。当然,这是一种很蹩脚的译法,它更准确、更正规的名字应该叫作《迁徙的鸟》,法国出品的一部更像是记录片的电影。在这部片子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类的存在,它真正的也是惟一的主角只有种类和数量难以计数的花花绿绿的鸟儿。它们或飞行或栖息,却勇往直前绝不放弃,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迁徙,为了最终的活着。是的,活着。这应该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边的世界,冀以稍微了解自身和所处。…  相似文献   

9.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唯有一样东西却能点入肌肤,融入骨,让我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这便是书。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名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强调了读书集思广益的好处。记得我小时候,物质很贫乏,没有玩具,更没有任何的娱乐场所,父母每天上班,无暇管我,我便觉得很是孤单落寞。那次,我一个人在外面玩,走到一个街道的拐角处时,突然发现一个老人在摆地摊。我凑上去观看,却看到地摊上躺着几本小人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主题,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一本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始终坚持这一办刊定位,成为思想界改革开放的标志和我国期刊界的一个著名品牌,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期刊文化风格,并延续了上个世纪初叶《新青年》、《语丝》、《东方》等著名刊物的文化之风。总起来看,1986年以前的《读书》办刊风格较为平和。1986年以后,《读书》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沈昌文和汪晖主持《读书》的两个10年间,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点。这两个时期的《读书》办刊风格虽有差异,但《读书》的人间关怀和思想锋芒始终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对人与书、文学和艺术、历史和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对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建议是:教师要围绕"周恩来为什么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问题,抓住"洋人轧死中国人,中国巡警反而训斥中国人"这一重点段,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对比点讨论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我在备课之前没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而是反复研读文本之后,确定的研讨问题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书人口在国民中所占比例与社会的阅读风尚,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文明指标,也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世纪交替的2000年,媒体上叫得很有诗意的一句话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然而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5年来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全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前不久《参考消息》上又刊登了《中国人近半不读书》的文章。人们阅读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花费在影视传媒上的时间却不断增加,根据2004年全国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4.
《家教世界》2014,(7):4-8
正《让孩子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家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家庭成员谨遵"耕读传家"之祖训,工作之中以书为师,工作之余以书为乐。平时我们非常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和知识学习。女儿快七岁了,一向喜欢读书。她自还没认字起,每晚睡前都会要求我们给她讲一个小故事,如果遇上她最爱听的,就要求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再  相似文献   

15.
赵国忠 《教师》2014,(15):F0002-F0002
正本书分为《与书为伴,终身学习》《与书为伴,专业发展》《与书为伴,教导学生》《与书为伴,润泽生命》四章,编录了49位名师和读书之间"不得不说的秘密",这些"秘密"包括读书故事、读书建议和读书思考等。以阅读改变人生的窦桂梅;用一辈子读懂一位教育家的李镇西;阅读史即成长史的闫学;与学生签读书合同的王立华……一个个真实的读书故事的再现,为一线教师在阅读方面提供了一面面可供借鉴的镜子。阅读此书,相信所有教师都会被吸引,沉浸其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报》曾经在"读书栏目"报道了一件事:100多张"病假条"换来400多部名著的阅读。有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在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阅读的愉快体验带来的是让她不断请假、不断旷课,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取课外阅读。几年来,她的学习成绩竟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还特别突出。这虽是一件让语文老师辛酸的尴尬案例,但却值得深思:语文课堂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相似文献   

17.
小时代     
<正>《小时代》是"小四"郭敬明打造的一部青春小说,也是他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小时代》讲述的是青春的故事,而我们的小时代,却是阅读那些关于青春的故事时,最细腻的心境。我们在一起,上学、放学、生活。我们相隔一步之遥,我们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心境。我们听同一曲音乐,看同一本书。却感受着不一样的快乐与悲伤。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另外一个相同的我。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个性、纯真、闪耀。相似却不同。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先生说:“如果读书也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他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说岳》《说唐》等等,读得如痴如醉。“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所以,他反复说到张元济先生(出版家)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因为人类之所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除了学术与翻译外,在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  相似文献   

19.
<正>书籍是人类知识、思想、文明的结晶,是走向进步的阶梯。温家宝在2009年的"世界读书日"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课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说歌     
人不奏犷z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我爱朴树的《白桦林》,一首歌句勒出一个凄美的故事l我爱谢霆锋的《慌》,如此真实,就像现实的我们。我爱温岚的《蓝色雨》,虽然幽默,却不幸是黑色的。我爱林俊杰的《会读书》,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指导教师赵东明说歌@孙龙$安徽安庆市一中高一(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