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作者说,他被福楼拜那句"按时看日出"的话猝然击中。不久前,在读一篇短文时,我也曾被一句类似的话击中过,那篇文章提出了二十多条人生建议,其中一条是:每年至少欣赏一次黎明的到来。看日出、欣赏黎明,是一种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的精神洗礼。人活着,被埋在种种具体的事务中,被裹在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忧烦里,久而久之,人会渐渐变得疲惫、麻木、迟钝起来,鲜活的生命也就变得僵硬了,了无生趣,就像一束鲜亮的蔬菜变成了干枯或煮熟的蔬菜,没有了脆生生、水灵灵的质地。看日出,欣赏黎明,则是对生命的激活和唤醒。在晨曦里,在阳光里,人  相似文献   

2.
<正>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  相似文献   

3.
一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面壁写作"矢志不移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接……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按时看日出的人》是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作者说,他被福楼拜那句“按时看日出”的话猝然击中。不久前,在读一篇短文时,我也曾被一句类似的话击中过。那篇文章提出了二十多条人生建议,其中一条是:每年至少欣赏一次黎明的到来。看日出、欣赏黎明,是一种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的精神洗礼。人活着,被埋在种种具体的事务中,被裹在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忧烦里,久而久之,人会渐渐地变得疲惫、麻木、迟钝起来,鲜活的生命也就变得僵硬了,了无生趣,就像一束鲜亮的蔬菜变成了干枯或煮熟的蔬菜,没有了脆生生、水灵灵的质地。看日出、欣赏黎明,则…  相似文献   

5.
按时看日出     
<正>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陈彦米 《师道》2014,(9):56-56
这是一篇纪念文章,王开岭把它编在心灵美学卷里。而我,在这年节打开了它。 本来,王开岭与史铁生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史铁生的一篇文章《我与地坛》,王开岭体验到了他的心境,对他怀有了敬意与亲切,因此,即使是在大过年的,"我"(王开岭)还是会为他的过世感到"空荡,陌生"——毕竟也与他“相识”甚久了,在地坛里。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相似文献   

9.
1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导入:疑问分享与聚焦师:很高兴,我们一起学习王开岭先生的《精神明亮的人》。课前阅读了文章,希望大家能提出问题。你们阅读后有什么疑问?生1:文章第五部分“它也在注视着我们”,为什么说“最好看的霜”也在注视着我们呢?师:你说是结尾部分的“霜”有什么含义?是这个意思吧?生1:是的。  相似文献   

11.
王开岭 《现代语文》2004,(10):14-14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呈……”“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我竭力去想像、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相似文献   

13.
诗意的课堂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名优秀教师真正的高光时刻,就是他站立于课堂之时.课堂是师生思维碰撞、心灵交融、生命对话的港湾.诗意的课堂理应释放生命感、眷注感、智慧感、期待感…… 诗意的课堂是守望幸福的地方.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说:"幸福生活就是事业顺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闲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在海滩上散步看日出和日...  相似文献   

14.
[说明]本文节选自王开岭的思想随笔集《精神自治》(台海出版社,2004年版)。这是一本优美而深刻的思想作品集,作者王开岭用自己的阅读与思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个人自由终究要靠自治的心灵和精神来保障。“我无法想像这样的文字会出自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之手,在今天这个尘嚣日上的商业时代,是怎样的使命感使得这颗年轻的灵魂如此沉重,充满了怀疑的精神与批判现实的力量?又是怎样的责任心使他自愿承担起如此深刻的思想重负,独自坚守着精神良知的家园去表达如此悲怆的生命血性”(王淼《一本真正的书会让人感到沉重》)?选文是王开岭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对华盛顿这一生命“个体”所作的凝视,对这位“美利坚之父”的人文信仰和建国理念所作的追忆与思考。(见南师附中《中学生文化论文选读》,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版)  相似文献   

15.
日出三部曲     
沈琴红 《新读写》2010,(10):20-20
作者的描写基本功很扎实,对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环境和景物的描写相当到位,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所在。作者在展露三种不同时刻的美丽景色的同时,让读者有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6.
有个谜语:每天都是新的,这是什么?答案是——太阳。果然妙极!每天,当朝阳初现,难道不是新鲜活泼之极?笔者在黄山看日出时,就曾领略过这种"新鲜"与"活泼"。黄山何处看日出最佳?导游小姐说,"是北海宾馆前。因为由此东望没有  相似文献   

17.
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后白昼逐渐变长,日出时刻应该逐渐提前,但是很多有生活经验的人却发现日出时刻并没有提前。一直到一月上旬过后才会感到日出逐渐提前。  相似文献   

18.
一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19.
一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20.
张婷 《读写月报》2022,(22):12-14
<正>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觉得一个人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王开岭便是如此。沉浸于生活之中,独立于人群之外,是我对王开岭作品的印象。“生活”是什么?多赚点钱,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买个大房子,再找个好点的伴侣……这些表面的相似是否足以涵盖生活本身?有时候,我们天真地以为生命在走向丰饶与饱满,殊不知一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