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梦不仅具有厚重久远的历史渊源,而且具备广泛坚实的现实基础,是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梦想。中国梦并不是自今日始,但却只有在今日才有足以圆梦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让梦想照进现实,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努力和拼搏。尤其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拥有诸多实现梦想的条件和基础,通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自觉地把个人梦和国家梦、民族梦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王春艳 《下一代》2013,(10):26-26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呢?而我们又敢不敢梦呢?我们不仅要勇敢地梦,还要狠狠地梦。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可以统称为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观点     
《天津教育》2013,(13):5-5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今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青年的关系,并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希望,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青年一代只有自觉地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将个人的幸福融入人民的幸福,尽情进发青春的力量、尽情挥洒青春的智慧、尽情展示青春的价值,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才能最终将梦想变成现实。(《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执政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有必要从哲学的视野来解析中国梦。文章紧紧围绕中国梦"何以需要"与"何以可能"、"何以实现"三个问题展开解析与考察。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梦想的理论归宿,符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能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集聚正能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往中国梦的政治前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是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是中国梦和人民梦的结合点。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理论引导与人民实践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底层参与相结合、深化改革与关注民生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30年前,一位叫邓小平的老人,为中国的未来规划了一个美好的梦:教育之梦、经济之梦、科技之梦、文化之梦、体育之梦……开始了改革开放。30年问,我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感受着梦想变为现实的种种喜悦。30年,一个人的梦想,13亿人的梦想,一个国家的梦想,一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梦概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行准备、起锚中的愿景,中国梦是梦境。与此同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处女航"取得丰硕成果基础之上,中国梦将变为现实。中国梦是梦又是现实,从梦到现实的变化中交织着隐形线索与显性逻辑。  相似文献   

8.
<正>2012,中国梦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梦想,却一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之中。因为梦想,我们飞扬热烈,因为梦想,我们厚重前行。2014年承载亿万人民的"中国梦"正在逐步化为美好现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正在通过每一个中国人"小我"的努力来实现。中国梦,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创业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  相似文献   

9.
我的中国梦     
闫祎明 《下一代》2014,(5):17-17
正如果问起,当下最热门的词汇是什么?我想大家会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国梦。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呢?"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组成的,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因此,在我们自信地做起"强国梦"的时代,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会更美丽,才会更坚实。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要让梦想变成现实,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要脚踏实地地实现每一个梦想,必须要求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努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即将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担负起这个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将自己的小小梦想汇聚在一起,就能编织起一个大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辩证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与“美国梦”等梦想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国梦”与“富民梦”等梦想之间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自觉自信与忧患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梦”和现实之间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用理性观照现实,用实干托起梦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以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分别作为根本立论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二者在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同根同源,逻辑内融并深度沿承,都体现了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追求与向往。中国梦既是马恩科学理想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与现实表达,又与中国传统理想观一脉相承着共同的问题谱系和话语系统。中国梦是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契合对接的历史自觉和真实映照,是全人类梦想的中国式演绎与延伸,正照进当今中国人民以求真务实之优良作风、基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生动圆梦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实现中国梦,渊源于中华先人追求进步的复兴梦想,先人梦想犹如绵延泉源,后人梦想则是汹涌奔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穿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实现中国梦历程的主题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以往几代先进中国人努力的基础上,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彻底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追寻实现中国梦,必然体现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依归的伟大实践,不仅有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而且有着走中国道路、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进的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习近平同志的“中国梦”则把这种探索上升到了新的境界.中国梦拥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它把人民放在了最突出位置,拥有最广阔的群众基础,它对于“梦想”孜孜不倦地追求,始终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建设,弘扬时代精神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根基,实现中国梦的成果也理所当然地由人民共享。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梦。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和新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梦想,全体中华儿女都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针对纷繁复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我们始终不渝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才能实现。只有准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党统揽的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内涵和价值,才能在完成伟大复兴的新使命、开启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奏响中华儿女奋斗的交响乐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30年前,一位叫邓小平的老人,为中国的未来规划了一个美好的梦:教育之梦、经济之梦、科技之梦、文化之梦、体育之梦……开始了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感受着梦想变为现实的种种喜悦。  相似文献   

19.
常提“中国梦”,但“中国梦”怎样才能从梦想照进现实?本期刊登的公益广告采用泥塑、剪纸、油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加工成一幅幅精美画面,将人生的真谛、道德的可敬、生活的美好展示在人民面前,使得“中国梦”这一宏大主题变得鲜活具体,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接受勤劳奋进优秀文化的洗礼,弘扬文明有礼的新风尚,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亮丽!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筑梦的战略纽带。一、构筑体系。统筹优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丝绸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