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所以,社会时代的不同必然决定了道德观念的不同,社会职业的不同也决定了道德内涵的不同。但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从事何种职业,其道德观念必然存在着共通的地方。在汉代,思想家杨雄在他的著作《法言·学行》中有这样的概述:"师者,人之模范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同样提倡  相似文献   

2.
道德评价在社会道德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道德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上,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道德评价以他人、社会的方式进行时,就是道德的社会评价。它是通过对个人外在行为、品质、思想等的评判,从而与人们心中的善恶、优劣价值观念结合起来,与群体、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对个体的行为加以判断,并通过个体自身的取舍调整人们的行为,达到调整社会活动,稳定社会秩序的目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己是"经济人"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个人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内化,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反映和体现。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应该首先从个人的道德建构做起。先进的个人道德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有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荣与辱是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荣"即荣誉,是对群体或个人道德行为的褒扬与嘉许;"辱"即耻辱,是对群体或个人道德行为的贬抑与嘲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是对人们是否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行为的认识和评价。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影响着社会的风向。  相似文献   

6.
儒家道德思想为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和自然道德的统一。个人道德培养内心和谐,社会道德引导社会和谐,自然道德创造天人和谐,是儒家道德思想"和谐"的具体体现。深入分析儒家道德思想"和谐",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增加心理矛盾平衡能力;增强社会环境建设力度,创设矛盾平衡的条件;强调自然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学生“坚守道德底线”谈个人品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意义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黄延 《考试周刊》2007,(45):159-16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又强调了这一点。诚信是历史文明的道德基石,是道德的底线、立身处世的标准。历史地看,我国并不是一个缺乏诚信传统的国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视诚信为道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今天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经济,"失去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而与这种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其它领域,也必然要求诚信化。诚信作为市场经济领域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广泛地存在于整个社会关系之中。因此,构建诚信社会,是历史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应加强其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通过社会议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  相似文献   

10.
道德既包括道德规范等社会客观要求,也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等主观操持,道德既具有道性又具有德性,既具有他律性又具有自律性.道德的道性是指道德规范的客观性和道德实践的合规律性,道德的德性是指道德规范的属人性和道德实践的合目的性:道德的他律性是指人的道德实践行为受一定外部条件的限制,具有外部制约性,道德的自律性是指人的道德实践行为又是一种自觉自为行为,具有自觉自为性.辩证统一的道德本性要求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创新:坚持"道论"与"德论"相统一;坚持"得道"、"体道"与"行道"相统一;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青少年守法心理结构?我认为守法心理结构就是影响和支配,个人遵纪守法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和成份之间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结合,它属于人的品德范畴.所谓品德,就是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去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品德,即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文化具有丰富的且为西方学说所忽视的"人学"底蕴。"人道"与"大同"精神,对于制度性人权的弊端具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礼法兼容""内圣外王""良法善治"等品格,凸显了人的关系定位和交往,有别于现代社会对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制度文化的过分倚重,它既不以道德责任抹杀个人对自身利益追求的权利,也不以理性认知抹杀个人道德本性生发的空间。现代人权法治教学应当注重用法治理性构建社会基本体制,同时,发挥民族文化底蕴的道德导向,以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德性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个人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是社会道德文化个体化的产物;个人品德建设是指以不断提高个人品德素质为核心的系统实践活动。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四德并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博采     
所谓道德境界,就是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观念,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形成的一定觉悟水平、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青少年正值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境界的导向对于他们来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境界的导向应该怎样进行呢? 第一,加强道德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来自现实的道德,又高于现实的道德。道德理想教育,既不要脱离社会现实的生活,脱离青少年的实际道德觉悟水平,又必须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适当提高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切实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理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两型社会"观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友好"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色彩,其蕴涵的意义是人与环境要友好相处。胡锦涛的讲话、观念渗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德关系的意蕴。而"忽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根本缺陷"。由此,我们给道德下一新的定义:道德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私小说"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环景.田山花袋的《棉被》则是日本"私小说"的先河.《棉被》是作者"人性"的自供状,是田山花袋灵与肉的内心搏斗过程.简单地把"私小说"斥为作家个人感情的无病呻吟是不公平的."私小说"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棉被》写出了道德战胜肉欲,强调了人的社会道德与责任,维护人伦与家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道德之基础的“利益” ,并不是作为实体范畴的“利益” ,而是作为经济关系范畴的“利益”。利益不只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得以确定的基础 ,同时也是个人道德得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是工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道德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最直观地反映了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社会职业的人们,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表现。职…  相似文献   

20.
杜文婷 《中学教育》2008,(11):13-14
一、儿童道德社会化内涵解析道德社会化是指“从一个自然的人学会过道德生活,与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系统取得共识,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并且在不断地超越不适应、旧的道德价值系统、经历个人冲突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它是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系统的适应、选择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