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导语:唐代诗人元稹曾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佳句,还创作了以自己为原型,反映“才子负心,佳人薄命”的唐传奇《莺莺传》。短短的《莺莺传》竟成了后世文人创作的蓝本。金人董解元以《莺莺传》为蓝本,将其改写为“才子佳人,以恩报德”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导语:唐代诗人元稹曾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佳句,还创作了以自己为原型,反映“才子负心,佳人薄命”的唐传奇《莺莺传》。短短的《莺莺传》竟成了后世文人创作的蓝本。金人董解元以《莺莺传》为蓝本,将其改写为“才子佳人,以恩报德”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写下了“才子佳人,喜结姻缘”的千古绝调《西厢记》。明初贾仲明以“天下夺魁”四字,概括了《西厢记》在元代剧坛的崇高声誉。而其中第四本第三折(俗称“长亭送别”),曲尽“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情致和意蕴,不仅警绝深至,堪称…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1.通过学习《窦娥冤》,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丑”“末”等戏剧角色和“云”“科”等戏剧道白吟唱手法的作用。2.通读全文,理解情节,体会主人公在送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3.理解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曲词中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自读程序1.导入。(1)吟诵几句课文中精彩唱段或话白(教者自选),或放相关录音、录像(能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更好)。(2)抽问学生:①这些词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调?②语出什么作品,作者是谁?(解说:吟诵课文精彩语句,意在激发…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的】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设想】借鉴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来赏析曲词;尽可能地用多种方法鉴赏曲词。  相似文献   

6.
时间:2006年4月24日地点:江苏省宿迁中学科技楼阶梯教室学生:高二(1)班(上课铃声还未响起,教师先打开幻灯片,屏幕上投影江淹、孟郊、李商隐、柳永、李叔同等人有关离别的名句,同时播放李叔同的《送别》歌曲。试图把学生带入一种离别的氛围之中。上课铃声响起师生互相问好)师:(富有感情地)从古至今,多少离愁别恨!人生自古多离别,人间自古伤离别。朋友之间,感伤中有着一份浓浓的牵挂;亲人之间,关爱中有着一份深深的期盼;情人之间,本想长相厮守却又不得不别离,更是难舍难分。又是一年秋风起,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要别离。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投…  相似文献   

7.
(因为借班上课,师生之间从未谋面,彼此不熟悉,故教师和学生随便聊聊,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上课——) (屏幕展示“在活动中学,教学活动化”的教学理念。同时播放李叔同《送别》曲子,作为背景,导入)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巧妙移情,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之中呢?这里以《长亭送别》为例,分三个阶段做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巧妙移情,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之中呢?这里以《长亭送别》为例,分三个阶段做以说明。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诱发学生审美注意。运用“移情”手法进行情感熏陶的关键,是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准一个最佳的激发点。在一节课的初始阶段或是学生未具体接触作品之前,语文教师应该首先积极投入情感,进入审美的境界。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创设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作品通过外在形式,直觉式地引起学生的初级审美体验。具体的做法有很多,例如设计形象鲜明,饱含深情的导…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是王实甫写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描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11.
张广银 《语文天地》2011,(13):37-38
《西厢记》是王实甫写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描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传统的解说为:该文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  相似文献   

12.
刘雍 《中小学电教》2008,(8):100-100
<正>《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这一折戏,历来被曲家视为绝唱,其情感的浓郁、文辞的华美,将崔莺莺怨痛忧郁的心灵世界,揭示的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3.
高中第四册课文《长亭送 别》练习四要求:“从课文中任选 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 尽量讲究一点文采。”这是一个 很有创意的训练,既引导学生真 正走进情境,又鼓励学生展开想 像,进一步创设和表现意境。 书生张君瑞和前相国的女儿 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历经 周折,老夫人被迫许嫁,但需张生 应试得官才能成亲。于是有了 “长亭送别”——送张生前往京 城应试。这一折中,随着剧情的发 展,崔莺莺唱了19支(首)曲词, 充分表达了她难分难舍,无限悲 切痛苦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相似文献   

15.
王实甫的语言艺术,一直为人称赞,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其实,这花间美人既有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华丽之美,又不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的语言艺术,一直为人称赞,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其实,这“花间美人”既有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华丽之美,又不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笔,其语言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鲜活的口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元曲词汇。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其主要内容写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到书生张生,二人一见倾心,适遇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崔母声称能解兵困者即以莺莺许之,张生仗义相救,计退贼军。然后,崔母嫌张生出身寒苦,弃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二人私下结合。在既成…  相似文献   

18.
王玮 《文学教育(上)》2013,(22):116-117
离愁别恨是我国古代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作为经典, 《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在表现这一主题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情景交融、结构绵密、手法丰富、意境优美,堪为承前启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走进崔莺莺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感应同悲共喜的心灵震撼。2.鉴赏多姿多彩的戏曲唱词,感受中国古典戏曲的优柔之美。3.创设情景教学的互动环节,点燃探究古典戏曲的学习激情。教学重点以课堂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策略,以崔莺莺的眼泪为突破口,以写泪的手法为桥梁,让学生感受、品读、演读崔莺莺的眼泪,走进她那复杂的情感世界,并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古典戏曲的范式,引导、启发学生对“泪”作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探究,从而完成对古典戏曲作品有意义、有创新的建构,实现文本的价值。教学方法1.演读法。《长亭送别》是古典戏曲的节选,还原具…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 《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