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相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而言,《生活与哲学》概念比较抽象、原理比较深奥、理论体系比较繁杂,应用难度较大。因此,许多学生对哲学望而生畏,认为哲学枯燥难学,甚至有些学生主动拒绝和排斥哲学。这就对哲学教学提出了极大挑战。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讲解哲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领略哲学的真谛?笔者试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哲学知识生活化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把生活中最一般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6):81-82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与哲学》是四个政治教学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哲学意味。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当前的《生活与哲学》教学也显得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诗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魅力,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融知识于一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已经掌握或是熟知了很多古诗词,其中不乏包含哲理的古诗。所以,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将古诗词运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课程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普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程教学的建议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等诸多环节。备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开端,是其他环节的基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正是从增强备课的有效性开始的。本文试以人教版《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例,简要说明如何提升备课的有效性。一、坚持"学本"理念,增强学生主体性"学本"即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坚持"以学生学习为本、以  相似文献   

4.
高中政治学科有三本必修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这些课本大都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更不便于记忆,更不必说灵活运用知识答题了。本文就主要讨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创"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初,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在众人的翘首以待中颁布实施。"核心素养落实,主题引领教学,主线串联知识"等理念成为最新亮点。合理、有效地运用新教学理念成为每位一线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为例,通过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科学认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经验政治化,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就是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依据包括哲学依据、教育学依据和心理学依据。其的主要技术要求是: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时空。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经验政治化,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就是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依据包括哲学依据、教育学依据和心理学依据.其的主要技术要求是: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时空.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最后落脚点,该课对学生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唯物史观有着明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故而在教学上比较适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主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此外,本节课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做了一定处理,把"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题中"人的价值"一目和后面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知识合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一线教师普遍存在三大困惑:联系到底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还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真的是只能建立而不能创造吗?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是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世间智慧很多,但真理只有一个。理清这几个问题对于教师教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毕竟,教师应该是真理的传播者,而不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一个问题。笔者对该教学内容进行多次反思,感触最大的就是教学要学会巧用"联系"。一、巧用"联系",在备课中要坚持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关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必须坚持学习借鉴其他教师优秀教学成果的原则,而单靠一己之力去完成教学设计既浪费时间,水平也不是最高的。互联网为我们教学搭建了一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新人教版)第一单元从知识体系角度说,在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之后,把学生带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知识逻辑结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接下来的第二至第四单元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这样的教材呈现顺序开展教学,学生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框题的学习中对  相似文献   

12.
<正>我市优质课比赛指定的授课内容是《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针对这一框内容,诸多同行的感觉是:"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因而很多教师:合并第一框和第二框,第一框蜻蜓点水,第二框大讲特讲。我不赞同这种方式。本框是全书的逻辑起点,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让学生喜欢上哲学课,体会到生活需要哲学,认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是本课的重要任务。如何破除哲学的神秘感,拉近哲学与生活的距离,这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正如"致同学们"中所言,"它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3.
教材处理介绍: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教材《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内容。本框重点、难点内容较多,对于初学哲学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分成两节课完成教学。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介绍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观点理解不太准确,误以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4年第12期刊登了周友金、陈光辉两位老师的《也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文,文中一些分析有待商榷。下面我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请各位读者指教。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15.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是"体味文化",从全书看,本框是重点;从本框看,"文化"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文化"到底是什么"味"?"难点"到底如何"破"?本文通过主题教学和变式策略,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教学准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本框表述为:"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相似文献   

16.
汤乐 《文教资料》2010,(9):146-148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作者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最新课程理念,结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二框进行解释,评析其优缺点,并就完善课程设计和开展教学提出建议,以求共享。  相似文献   

17.
<正>一堂优质的政治课,必然是注意学生的体验、感悟,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上下工夫的课;是引领学生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意义的课;是打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让生活走进来,将思想政治知识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这样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逻辑?一位教师在《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框的公开教学中大致安  相似文献   

18.
<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根据教学经验,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第二日"联系的客观性"时,学生对于"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是认可的,但对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却存在认知困难。有的学生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与联系的客观性是相矛盾的。这种认识的偏差使"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成为教学难点。疑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所以学好该框题能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有效性是复习课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政治生活》复习课中也应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住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让《政治生活》复习课成为学生的"地盘",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一、精读熟思,动手"织网""书中自有黄金屋",要引导学生钻进课本熟读精思,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织网",可以是章节顺序式知识网络,或中心辐射式网络,或主线知识网络,或主体式知识网络等。《政治生活》引导学生"织网"时,要突出每一单元的中心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