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乡土素材,就是长期积淀下具有浓厚本地色彩的各种文化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乡土素材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乡土素材乃是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走出资源贫乏的窘境,走出内容陈旧老套、面目可憎的怪圈。写“乡土作文”,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写乡土作文,即要引导学生去探究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地域文化,去体验社会生活,亲近并热爱家乡的自然风光,从而写出内容丰富、鲜活别致、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佳文。  相似文献   

3.
林和芬 《现代语文》2013,(8):137-13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实的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文章要有内容,而内容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1]《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2]所以,作文教学应立足于生活这片热土,让独特的乡土文化成为学生取之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5,(28):190-191
<正>乡土素材,指的是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就成为学生写作的好"题材"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将学生视野由单一的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向广阔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巨少杰 《甘肃教育》2020,(5):162-16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话题等都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都蕴含着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竭尽全力开发,积极利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乡土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既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又能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语文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正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学生的文思定会如泉水般涌动,源头活水汩汩来。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而,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鼓励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笔触从家庭、校园伸向变化万千的社会,让作文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社会。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写好观察日记中练笔学生生活在大千世界里,耳闻目睹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可谓是事事皆素材,时时为契机,处处有学问。我们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有意引导他们抓住生活提供的每次机会,用慧眼去观察,用慧心去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正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学生的文思定会如泉水般涌动,源头活水汩汩来。  相似文献   

9.
要让中学生写出思想丰富、情趣高雅、文质优美的文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做到"三性": 一、培养学生作文要有生活性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告诉人们,无论是多么有厨艺的厨师,如果没有做出菜肴的各种材料,那是做不出色鲜味美的佳肴来的.同样,一个不管你多么有名气的作家,如果不深人生活获取创作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们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就必须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到心中、手中都有"米".如何让学生去获得这些"米"呢?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生活中凡是承载语文信息的东西,皆可称之为"语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又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  相似文献   

12.
李子拢 《学苑教育》2019,(10):3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让乡土资源走进语文教学,有机渗透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强调:“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学校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由此可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乡土资源在语文课堂绽放异彩.我所任教的学校位于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兴国县的梅窖镇,与革命老区宁都县和于都县接壤.这里山水秀丽,物产富饶:文化深厚,风俗独特.这些都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为打造课程的个性特色提供了充足的支撑.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俞雷 《教育》2014,(9):67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资源也是多样化的,除了教材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日常生活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亲身体验,让语文厚实丰满  相似文献   

16.
<正>理论是枯涩的,但生活之树常青。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事件、学生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是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在"互联网+"视角下,《文化生活》课堂教学要出彩,需要政治教师合理挖掘、开发和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一、借助"互联网+",挖掘乡土资源利用乡土资源设计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徐特立曾言:"遍地是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项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对于不少学生来讲作文总成为"无米之炊"。有些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学生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学生缺少生活积累,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当然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写出好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以"积素材——自由写——斟酌改"三个板块来布局指导,"且做且改"中让学生轻松写出个性特色鲜明、人事真实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笔者打算激发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感受时代、关注发展,让生活"时事"走进课堂:一、教学中引用时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向广阔的社会扩展。我县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乡土资源,克服各种障碍,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写出具有乡土特色的作文,抒发内心的真实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