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晓玉 《甘肃教育》2014,(22):86-86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推广和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扫描式"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我就自己10年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认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普遍将  相似文献   

2.
一、正视语文教学的现状,努力减轻学生负担语文教学中的不合理负担,就是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所不必要的负担。目前教学中有不少内容,是顺应某些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而被纳入语文教学中来的,到底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什么必要性,谁也说不清楚。这方面的不合理负担,概括起来,表现为四个"不可":阅读教学非对一篇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分析不可;文言文非逐句翻译不可;现代文或文言文的教学非讲文体、语法等知识不可;作文教学非按  相似文献   

3.
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老师都不敢撩开这层"面纱".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都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找不到文言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在每册教材的"阅读模块"中,都编排了1~2单元的文言文,共6~7篇课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学习(翻译)文言课文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我深知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尤其是文言文功底弱,在教学中,文言文背诵更是成了职高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限时逐段背诵,优差互帮,分组互学两个方面谈谈文言文背诵的教学方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5.
<正>高一至高三,高中语文教师是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的呢?通常情况下,会在高一高二时下大力气认真讲解课本上的文言文,临近高三,还会引领学生回归课本,继续夯实基础;迈入高三,以练习册或卷子为依托,学生一篇又一篇地做文言文训练题,老师一篇又一篇地讲文言文训练题,而老师讲完一篇,学生扔一篇,就这样反复着"练讲扔"的动作,直至高考。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在高一高二时的做法,其基本思路是正确的,虽也有不足之处,但无可厚非。但是,到了高三,一天天一年年地重复着"练讲扔"的老路,实为不妥。其弊端有五。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相比现代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要淡一些,感悟能力要弱一些。基于此,长期以来,老师们教学总怕学生不能理解,希望面面俱到,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或者脱离双基,老师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津津有味,但合上书本,又觉似无所获。因此,文言文教学成了语文教研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改浪潮中,文言文教学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偶有几篇有关论文,也不外是强调熟读成诵、培养语感,而在一些稍微闭塞的地区,师生逐句逐段翻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篇课文讲过去,有的学生尚读不成句。为改变上述“冷场”现象,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笔者在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永春 《广西教育》2009,(23):36-3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却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烦恼,因为不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任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的学生还是听得兴味索然。  相似文献   

9.
<正>中学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只要翻开中学语文课本目录就不难理解语文教学对文言文的重视。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对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培养,而对其他,如赏读、欣赏却重视不够。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处理为古汉语教学,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教学似乎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无疑,一篇篇美文被我们肢解为一堆堆冰冷枯燥的语言代码,这不但破坏了古诗文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结晶的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始终都是难处理的内容之一。多年以来,许多教师在讲文言文时,几乎都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要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要么是疏通文字;要么是大讲特讲文章内容……,把一篇优美的文章肢解得面目全非,上成了古汉语课。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顾及到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在教学中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精髓和道德价值,并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言""文"合一,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的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在打基础阶段,因此,初中文言文学习得扎实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本文讲就在语文教学中初步摸索到的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可能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是常态:老师一词一句串讲课文,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结构涣散,说到那里算那里;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都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言文教学的目的。相比现代文来说,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要淡,究其原因,是老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成了笔记和背诵的机器,听得好像津津有味,却又觉得似无所获。所以,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好文言文在初中文言文学习入门阶段尤为重要。如何才能突破文言文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开好头、起好步,打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呢?结合实践,探讨翻译文言文的"1234"法,以期为是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对文言文学习有着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基于此,教师着重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角度入手,初步探索"在教学中通过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历经历史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民族璀璨的人文精神,在当今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要的途径。然而,反观时下文言文教学,"层层落实,句句疏通"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在文言文课堂上大行其道,钱梦龙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忽视了文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只把它看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之争由来已久,众说纷纭,群雄争锋。我国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周正逵针对这种"乱象"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哪些弊端?》一文中指出:"有的大谈写作技巧,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现代文教学;有的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有的大讲语法知识,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等等。这些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离开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上海市第二中学张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作为语文教学需要思考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本文从初中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语文"的源流思考,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薛燕红 《语文天地》2009,(12):24-25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占了很大的比例。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数量.要求是80篇,推荐篇目是50篇。可见文言文背诵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意义。的确.背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大有好处。背诵教学是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个人阅历、古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们很难达到彼情彼景并进而与作者和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